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14)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14)

1. 黃柏之醫治效用

本藥為消炎性收斂藥也,由下說可以證明。

《本草綱目》曰

柏木(一名黃柏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本經》)

療皮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別錄》)

熱瘡疱起,…血痢,止消渴。(藏器)

敷莖上瘡,治下血如雞鴨肝片。(甄權)

治鼻衄,腸風下血,後急,熱腫痛。(大明)

2. 梔子乾薑湯之注釋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傷寒論》)

白話文:

如果病患患有傷寒,醫生用丸藥讓他大大地拉肚子,但身體熱度依然不退,並且微微煩躁不安,這時候應該用梔子乾薑湯來治療。

【註】

本條讀如字義,故無特解之必要,但此微煩與梔子豉湯之純熱虛煩異,是陰陽交錯而然,故合治熱之梔子、醫寒之乾薑以為本方而應之。

白話文:

這條藥方的內容與字面意思一致,因此沒有特別解釋的必要。不過,此方與梔子豉湯的純熱虛煩不同,是陰陽交錯而造成的,因此結合治療熱的梔子、治療寒的乾薑作為本方來對應。

梔子乾薑湯

梔子、乾薑各18克。

煎法用法同前。

《楊氏家藏方》曰:「二氣散(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陰陽痞結,咽膈噎塞如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反胃者。」

白話文:

《楊氏家藏方》中記載的「二氣散」,適用於治療陰陽痞結、咽膈噎塞如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或已經導致反胃的情況。

求真按:「楊氏轉用本方於食管狹窄者,恐著眼於仲景所說梔子豉湯之胸中窒與乾薑之治噁心嘔吐也。」

白話文:

求真說:「楊氏將梔子豉湯用於食道狹窄的病人,可能是因為仲景提到梔子豉湯可以治療胸中窒塞,而乾薑則可以治療噁心嘔吐。」

《聖惠方》曰:「治赤白痢,不問日數老少,乾薑散方(求真按:『此即本方加薤白七莖,豉半合也』)。」

白話文:

《聖惠方》上說:「治療赤白痢疾,不論發病的天數和患者的年齡,都可以使用乾薑散方(求真按:『這個方劑就是在本方中加入七莖薤白和半合豉』)。」

《成績錄》曰:「己未秋,疫痢流行,其證多相似,大概胸滿煩躁,身熱殊甚,頭汗如流,腹痛下痢,色如塵煤,行數無度。醫療之,皆入鬼簿。先生取桃仁承氣湯、梔子乾薑湯相互為治,無一不救者。」

白話文:

《成績錄》中記載:「己未年秋季,痢疾流行,症狀大多相似,大概都是胸悶、煩躁、身體發熱很嚴重、頭部汗水直流、腹痛腹瀉、大便呈褐色,數次無法控制。用藥物治療,但都無效。先生取用桃仁承氣湯和梔子乾薑湯相互治療,沒有人不能治癒的。」

黃連解毒湯及丸方(連芩梔、大黃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及丸方(連芩梔、大黃)

組成:

  • 黃連 9 克
  • 梔子 9 克
  • 黃芩 9 克
  • 大黃 9 克
  • 生地黃 18 克
  • 山梔 9 克
  • 黃柏 9 克
  • 地骨皮 9 克
  • 牡丹皮 9 克
  • 澤瀉 9 克
  • 滑石 9 克
  • 茯苓 9 克
  • 茵陳 9 克
  • 甘草 6 克

製法:

  1. 將黃連、桅子、黃芩、大黃、生地黃、山梔、黃柏、地骨皮、牡丹皮、澤瀉、滑石、茯苓、茵陳、甘草等藥材洗淨。

  2. 將洗淨的藥材切成小塊。

  3. 將切好的藥材放入鍋中,加入水煎煮。

  4. 煎煮至藥液濃縮後,即可服用。

功效:

  • 清熱燥濕
  • 解毒
  • 利膽退黃

主治:

  • 熱病、
  • 黃疸
  • 膽囊炎
  • 尿路感染等疾病。

用法:

  • 口服,每次 10-15 毫升,每日 3 次。

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丸方,余略稱為黃解丸。

黃連黃芩、梔子各1克,大黃2克。

上細銼,如瀉心湯法煎服。又為丸,一日三回分服。但作煎劑時當適宜增量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狀,按瀉心湯的做法煮沸後服用。另外,也可製成丸藥,一日三次分服。但是煎煮成湯劑時,應適當增加藥材的用量。

本方《外臺秘要》稱大黃湯,雖為著者唐之王燾創方,但不外出於仲景之瀉心湯與梔子豉湯去香豉之合方,故瀉心湯之主治即為本方之主治,而梔子豉湯主治之半亦為本方之主治,此本方之所以應用範圍廣大也。故余大概不用以上二方及大黃黃連瀉心湯,而惟運用本方也。

白話文:

《外臺祕要》中稱本方為大黃湯,雖然是唐朝王燾創製的方劑,但它並沒有脫離仲景的瀉心湯和梔子豉湯去掉香豉的合方。所以瀉心湯的功效和主治就是本方的功效和主治。而梔子豉湯的一半功效和主治也是本方的功效和主治。因此本方的應用範圍很廣。所以,我一般不使用以上二方和大黃黃連瀉心湯,只運用本方就足夠了。

第二黃連解毒湯及丸方(連芩梔柏)

求真按:「此即後世醫所謂黃連解毒湯及丸方也,恐與前混,故有此新名。」

黃連、黃芩、梔子、黃柏各1克。

煎法用法同前。

本方本稱黃連解毒湯,亦王燾所創,其實去瀉心湯中之大黃與梔子柏皮湯甘草之合方而已,故本方之方意與方用即於瀉心湯去大黃及梔子柏皮湯去甘草中求之。與前方異處,是在大黃之有無如何,而不關於黃柏之存否(黃柏之存否,雖不無關係,但此藥物與彼此二方共通之梔子大同小異,故暫除外亦無不可)。故前方有大黃,所以治實證,而本方則治虛證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原本叫做「黃連解毒湯」,也是王燾所創,其實就是把瀉心湯中的大黃和梔子柏皮湯中除了甘草外的其它藥物給合在一起的方子,所以這個方子的原理和用法,都是在瀉心湯中去掉大黃和梔子柏皮湯中去掉甘草這兩個藥物的基礎上來討論。和前面的湯藥有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大黃的有無,而和黃柏的有無並沒關係(黃柏的存在與否,雖然並不是沒有關係,但這種藥物和兩方的梔子是大小相同的,所以暫時除去也沒有關係)。所以前面的湯藥有大黃,所以用來治療實證,而這個方子則用來治療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