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成而登天(上古天真)

成者,聖人之道成也。登天,即天位,為天子也。鼎湖之事,乃秦漢諸儒附會之談,古無是說,豈可援為註釋?且果上升矣,下文乃問於天師句,何以接得上?殊不知此即舜典乃命以位之義耳!

2.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四氣調神)

生氣通天論曰:肝為陽中之少陽,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陰中之少陰,腎為陰中之太陰,脾胃為至陰。此五臟陰陽本體之真氣也,與六經之三陰三陽,因人身左右前後之部位起義者,迥不侔矣。上文逆春氣少陽不生,逆夏氣太陽不長,則秋當作少陰,冬當作太陰,上下文義始貫。前人多忽略讀過。

3.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生氣通天),

自古,猶從來也。言從來所謂通天者,萬物生生之本,莫不本於陰陽。故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充塞九州,而人在氣中,其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也。天氣,即陰陽也。王啟玄以「其氣九州九竅」為句,既嫌穿鑿,而吳鶴皋以「自古能天者生」為句,「之本本於陰陽」為句,無理特甚!

4. 男子如蠱女子如怚

(《靈樞·熱病篇》)

怚者,阻之訛也。《甲乙經》引此作阻。《脈經》有肝中風者,令人嗜甘,如阻婦狀。是明明以阻為妊娠之稱矣。謂妊娠則經阻不下也。故妊娠之病曰惡阻,謂惡作劇於阻婦也。丹溪解為嘔惡以阻飲食者,謬矣。馬注徑作怚解。考字書無「怚」字,揣其注意,頗似「怛」字之義,穿鑿極矣。

張隱菴起而正之,宜也,惜未見《甲乙經》耳!又見《太素》作妲,尤非。

5. 太陰臟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

用心省真,謂用心太過,省其真氣也。省,即損字,猶邪即斜字。思慮不節,則心之真陰為其所耗。心為十二官之主,而脾者孤臟,以灌四旁者也。主不明則十二官危,脾有病則五臟不安。《脈經》有曰:憂愁思慮傷於心者,其脈必弦。故太陰臟搏者,因用心以省其真,脾不能輸精於五臟,而五脈氣少,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胃氣不平也。氣少與不平,即氣不沖和,而脈弦之義也。

舊說未妥。

6. 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陰陽結,為句,謂尺寸皆緊也。斜字,為句,謂脈形低昂,即多陰少陽,關前浮少,關後沉多也。《大奇論》所謂肝腎並沉,為石水是也。此陽虛陰結,後世所謂單腹脹者,故曰少腹腫也。前人每論單腹脹,未嘗指為即石水。注:石水者,亦未嘗言即單腹脹。蓋因不知是石水,故立單腹脹之名耳!石者,堅也,冷也。

7. 反仰其手

《脈經》有脈深伏不見,反仰其手乃得之之文。前人不知反仰之義,竟有解作覆手者,殊不可通。竅思此所謂伏,非真伏也,乃沉之極也。凡診脈,皆仰置其手;反仰,謂將腕高枕,而手掌反折垂下,於是筋脈為之牽引繃急而挺起矣,故沉者亦外見而可診也。

8. 應天者動五歲而右遷應地者靜六期而環會

此數語,舊解皆未甚明晰,其實乃極淺之語。所謂應者,主三陰三陽之六氣言也。天地以干支言,非司天司地之謂也。應天者,謂六氣之合於天干也。如甲年起太陽,行至五年,必右遷一步,而始復起太陽,甲與太陽,不復相值也,故曰動;應地者,如子年起太陽,行至六年臨午,再六年而復臨子矣,其數有定,而無所參差也,故曰靜。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

此謂天以地之六為節,地以天之五為制,互相節制,而不得相值。地周於天,六期乃備,天終於地,五歲已周。二語乃明其不相值也。不相值而相生相制,變化其中矣。故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張景岳解得最好。

二句亦無深義,只以明六氣所以有二火之義也。

9. 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為身熱、無汗;滑者陰氣有餘也,為多汗、身寒)

前人多以此三句連續,殊覺脈證不相屬,而下文諸過者,亦嫌突起而無著也。予以上二句為一段,以下五字連下文「諸過者」讀,屬下滑澀寒熱為義。其義即《通評虛實論》所謂腸澼下膿血白沫者,身熱則死,寒則生;脈澀則死,滑則生之義也。上二句前人亦未剖析透徹。夫氣之動於臟也,如弓弩之發。

若里脈有病,則氣初發之處,即為之陰滯,而脈之應指必軟弱矣。今其脈迫促而數,搏滑而動,是其氣已湧至於表,因表脈有阻而不得暢達,故有此鬱勃之象,而僅偶間一至軟弱而代也。數音促,不音索,舊讀去聲者誤。代之本義為弱,詳《平人氣象論》,後人專釋為止,是不讀《內經》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