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壽堂

《醫原》~ 張序

回本書目錄

張序

1. 張序

昔外父章次柯先生嘗云:萬事萬物,各有其原。儒之道原於孔孟,醫之道原於歧黃,歧黃之《靈》、《素》,乃醫書之大原也。漢之張仲景深參《靈》《素》之秘,人稱南陽醫聖,所傳《傷寒》《金匱》,後世奉為圭臬。晉唐以下,代有傳人,著書之多,汗牛充楝,其上者各得仲景之一體,其下者惑世誣民,離經畔道,猶吾儒之有偽學也。俗士不察,利其淺近,為衣食奔走之計,貽生人夭札之憂,醫學之衰,悉由於此。

白話文:

過去我岳父章次柯先生曾經說:世間萬物都有其源頭。儒家的思想源於孔子和孟子,醫學的源頭則在歧伯和黃帝,歧伯和黃帝所著的《靈樞經》和《素問經》是醫學經典的總源頭。東漢的張仲景深入探究《靈樞經》和《素問經》的奧祕,被世人稱為南陽醫聖,他留下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被後世奉為醫學指南。自晉朝唐朝以來,代代都有醫學傳承者,撰寫的醫書數量龐大,其中好的醫書發揚了張仲景的精髓,而差的醫書卻迷惑世人,歪曲醫學理論,就像儒家出現偽學一樣。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為了衣食奔波,卻給世人帶來夭折的憂患,醫學的衰落完全是因為這個原因。

汝其慎之,(馳)佩之不敢忘。近得石孝廉《醫原》一書,其立論在先識人身內景,臟腑形質,營氣衛氣,五行生剋,百病提綱,及手足各經陰陽表裡之義。次及內傷外感,兒病女科,標本虛實,無不洞悉原委,深中病機。又次則述及藥性,有論無方,脫盡窠臼,視世之拘拘然守成方者,相去爰啻霄壤,(馳)不敢謂比諸古人之書奚若,若近世之嘉言三書,靈胎六種,可謂如驂之靳矣。

白話文:

你要謹慎並銘記在心,(手持)佩帶它不敢遺忘。最近我得到石孝廉所著的《醫原》一書,他的論述建立在先了解人體的內部景象、臟腑形狀、營氣衛氣、五行生剋、百病綱要以及手足各經陰陽表裡的道理。其次講述內傷外感、兒病女科、標本虛實,無不洞悉其原因,深刻地掌握疾病的機理。再其次論述藥性,有論述而沒有方劑,擺脫了成規窠臼,與世俗那些拘泥於守舊方劑的人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手持)佩帶它不敢說能與古人的著作相比如何,但與近世的《嘉言三書》、《靈胎六種》相比,也可謂是千里馬中的佼佼者了。

嗣又得吾郡徐明經所著《醫學舉要》一書,論六經則條分縷析,論時邪雜症則語簡旨賅,治法悉合乎機宜,論方不流於偏僻,其醫案數則,精思所到,彷彿古人,雖不逮石氏之精博,而其平時之精闡《素》、《靈》,推原仲景,已可略見一斑。總之石氏之書其原也,徐氏之書其委也,兩書彙集,由原竟委之謂也,當世高明之士,尚其鑑諸。

白話文:

後來又得到我們郡的徐明經所寫的《醫學舉要》一書,論述六經時條理分明,分析得很透徹;論述時令邪氣和雜症時,用詞簡潔,要義精闢;治療方法都能恰到好處,論述藥方不受偏僻限制;書中的幾個醫案,都是用心推敲後寫成的,儼然有古人的風範,雖然比不上石氏的博大精深,但徐氏平時認真深入探討《素問》和《靈樞》,追溯仲景的醫學思想,已能略見一斑。總的來說,石氏的著作是源頭,徐氏的著作是發揚,兩本書彙集在一起,就涵蓋了從源頭到發揚的全過程。當今的高明之士,請予以鑒別。

光緒十有七年季夏後學華亭張聲馳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