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壽堂

《醫原》~ 吳序

回本書目錄

吳序

1. 吳序

萬物之生,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陰陽者,術數之本;術數者,陰陽之著。而非知道不能,醫可易言乎哉?醫之道,譬若宮牆。辨虛實,審寒熱,其門徑也。

白話文:

萬物產生,依附於陰,擁抱陽,交融的氣使萬物調和。因此,上古時候明智的人,效仿陰陽,調和中醫的方法。陰陽是中醫方法的根基,中醫方法是陰陽的表現。如果不瞭解這些,怎麼能隨便談論中醫呢?中醫之道,就像宮牆一樣。辨別虛實,審查寒熱,這些是中醫的門徑。

門徑苟差,何由升堂入室乎?世人涉獵方書,講求形證,自以為能,是猶寢饋於門戶之間,不復知有堂室矣!而或者高語《內》、《難》,虛言脈要,則又如天際之翔,出於豐屋之上,奧窔之間,畢生莫睹。二者雖異,其弊則均。蓋人之生也,有原,則其所以病,亦有原。

白話文:

醫術的入門之法若有差錯,如何能深入精通?世人鑽研醫書,只注重外表的表現,自以為通曉醫理,這就好比只在門戶間睡覺,不瞭解屋內還有堂室一樣。而有些人高談《黃帝內經》、《難經》,空口說論脈搏要領,這又像從屋頂飛向天際,離開了房屋的內部,終其一生也無法見到奧妙精深的內情。這兩種情況雖然不同,但危害都是一樣的。因為人體的健康是有根源的,人的疾病也一定有根源。

明乎其原,而後針石之投,湯液醪醴之設,非臆度而懸揣,而因得收效於一時;不然毫釐千里之差,生死呼吸之所繫,醫顧可易言乎哉?石子芾南,余初識之於京邸,恂恂若無能者,嗣聞其善醫,視其方亦似與人無殊特者,而應手輒效。

白話文:

明瞭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後才能判斷使用針灸的時機、藥物的分量,以及湯藥和酒類的配置方法。這些決策不能憑藉想像和隨意猜測,而必須根據情況做出,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效果。否則,一點點的差錯都可能導致千里之遙的後果,影響到生死存亡。因此,治病這件事豈可輕易談論?

石子芾南,我最初在北京認識他,他是一個謹慎樸實、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人。後來聽說他醫術高明,看了他的處方,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他出手治療總是見效。

叩之以其故,則曰世人習用之方,大率類此,而輕重之准,剛柔之質,先後之宜,非識者難言之矣!客冬以團練之役,訪之於漣城,就詢時務,雖一鄉一邑之設施,而洞見癥結,因地制宜,亦如隨證立方焉!洵醫國之妙手,而非無本之談也。因求其所著《醫原》讀之,本末貫串,文字昭晰,可以一見了如,而欲窮就義蘊,輒有望洋之嗟!信乎?能達其原,而岐伯之奧旨,仲景之秘思,中法西法之妙用,一以貫之矣。夫欲上太行必恃車馬;欲導積石必恃舟航。

白話文:

詢問他為什麼時行這種方法,他回答說:當今社會人們普遍使用的方法,大多都屬於這一類。對於藥方的輕重緩急,藥性的剛柔特性,以及先後使用的順序,如果不是明白事理的人,是難以言表的!上個冬天,我因為地方武裝訓練,去漣城拜訪他,向他請教時政問題。即使是一鄉一鎮的建設,他都能洞察症結,因地制宜,就像根據病情開立處方一樣!他真是個醫國良藥,並不是空穴來風。因此我向他索要他所著的《醫原》來讀,書中脈絡清晰,文字簡潔明瞭,即使一見瞭然。但是想要深入探求書中的內涵,卻有種面臨浩瀚無垠的大海而不知從何下手的嘆息!確實如此!只要能理解《醫原》的精髓,那麼岐伯的深奧旨意、仲景的精密思維,中醫和西醫的巧妙運用,都可以融會貫通。想要登上太行山必須依賴車馬;想要疏導積石必須依賴船隻.

世之掇拾類書,強記藥性,衣食於醫者,或無取乎是書;若立志活人,而欲進於古之知道者,則是書實醫家之車馬舟航矣。故亟慫恿付梓,而書數言於篇首,以告世之學醫者。

白話文:

現今社會上蒐集各種中醫書籍,強記藥材特性的人,雖然能以醫術謀生,但對於真正志願醫治病患,並希望達到古代醫術高手的境界者,這類書本的幫助不大。反之,若是有心救人濟世,並想精進醫術,達到古代名醫水準的人,這本書將會是他們的輔助工具。因此,我大力建議將此書印刷出版,並且在書的開頭寫下這幾句話,告知世人學習中醫的人。

時咸豐十有一年辛酉夏月清河愚弟吳昆田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