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晴初

《存存齋醫話稿》~ 序

回本書目錄

1.

事有古守其常而今窮其變者。法家例醫家方其是已。夫事物變無窮也。有其備之變。更出所備外。故變無窮。窮其變者有窮。變無窮。窮其變者當與為無窮。自非挾百試之才。享神明之壽。多其閱歷。神其頴悟。鮮有能相劘相守。以窮無窮之變者。古錦充囊。積羽折軸。而成書出焉。

白話文:

事物常常有依古法保全其常例,但現在卻窮盡其變化的例子。法家與中醫,其法方既是如此。事物變化無窮無盡,有些變化雖然在既定範圍內,但更多變化是超出既定範圍的。所以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窮盡其變化者也有窮盡的時候。變化無窮無盡,窮盡其變化的人應該也隨著變化無窮無盡。如果不是具備百試而無一不中的才能,享有如神仙般長壽的壽命,有豐富的閱歷和機敏的悟性,很少有人能夠互相補充,互相扶助,以窮盡無窮無盡的變化。積累許多古代典籍,堆積許多鳥羽使其折斷軸杆,然後寫成書流傳於世。

余老友趙君晴初。生平手不釋卷。尤邃於軒岐之學。初不以醫自名。命劑輒效。有不可為者。顧能早決之。以是四方求治者。接踵無虛日。君猶慮耳目之隘也。虛心訪道。不憚涉歷。孜孜焉。汲汲焉。蓋靡刻不留意於活人濟世。余懵不知醫。而樂與君遊。嘗聆其緒論。闡發義理。

白話文:

我的老朋友趙君晴初,平生手不釋卷,尤其精通醫學。他一開始並沒有以醫生自稱,但開出的藥方總是有效。如果有無法醫治的病人,他也能提早告知他們。因此來自四面八方的病人都絡繹不絕地上門求醫,沒有哪一天是空閒的。趙君仍然擔心自己耳目閉塞,虛心向他人請教,不畏懼辛苦奔波。他孜孜不倦,勤奮刻苦,幾乎每一刻都在留意如何救死扶傷,幫助世人。我對醫學一竅不通,但很喜歡與趙君在一起。我曾經聆聽他對醫學的緒論,闡明瞭其中的道理。

唐王勃撰醫話序一卷。即醫話之鼻祖也。宋張杲著醫說十卷。明俞弁著續醫說十卷。即醫話之導師也。迨前清作者如林。史典著願體醫話。黃凱鈞著友漁齋醫話。王士雄編柳洲醫話著潛齋醫話。毛祥麟著對山醫話。陸以湉著冷廬醫話。計楠著客塵醫話。柳寶詒著惜余醫話。丁福保著醫話叢存。

白話文:

唐朝王勃撰寫了《醫話》序言,是《醫話》的鼻祖。宋朝張杲寫了《醫說》十卷。明朝俞弁寫了《續醫說》十卷。他們是《醫話》的導師。到了清朝,出現了很多作者。史典寫了《願體醫話》。黃凱鈞寫了《友漁齋醫話》。王士雄編著了《柳洲醫話》,寫了《潛齋醫話》。毛祥麟寫了《對山醫話》。陸以湉寫了《冷廬醫話》。計楠寫了《客塵醫話》。柳寶詒寫了《惜餘醫話》。丁福保寫了《醫話叢存》。

晴初趙子。精於醫。無虛日。年且老。成醫話一書。其言曰。意度者勿錄也。道聽者勿錄也。襲古與違古勿錄也。違古而適合乎古。食古而不泥乎古。時或拾古之遺。糾古之失。補古之闕。釋古之疑。或日一得焉。或月一得焉。或積日月而竟無得焉。蓋四十年於茲矣。夫岐黃而下至於仲聖。

白話文:

從前有個人叫趙子,精通醫術,每天都很忙碌。年紀大了,寫了一本書叫《醫話》。書中說道:憑猜想推測的,不要記載下來;道聽途說的,不要記載下來;沿用過去的知識而不加創新,或者違背過去的知識,都不要記載下來。要違背過去的知識才能符合過去的知識,要吸收過去的知識而不要拘泥於過去的知識。有時可以拾取過去的遺珠,糾正過去的錯誤,填補過去的缺失,解答過去的疑惑。有時候一天能有所收穫,有時候一個月能有所收穫,有時候即使花費很多時間也毫無收穫。大約四十年來一直如此。自岐伯、黃帝到仲聖,都是這樣。

剴陳利弊。足以拓醫家之胸臆。釋病者之迷罔。非鑽研深。閱歷久。不克臻是。每舉其所話。以話於朋輩中之從事於醫及見困於病者。惟恐其傳之不能遍也。又恐君之苦酬應。不遑燕居。而未嘗筆之於書也。一日。見示是編。受而讀之。則其活人濟世之懷。俱藹然流露於楮墨間。

白話文:

將這些中醫古文闡述清楚,足以開闊醫家們的胸襟,解除病患者的疑惑迷惘。不是鑽研深入,閱歷長久,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水準。每每舉出自己所思考的結果,在從事醫學研究或為疾病所困的朋友中互相討論,唯恐其傳播得不夠廣泛。又恐怕你疲於應酬接客,沒有閒暇安定下來,而竟然沒有將它寫成書。有一天,你將這部著作拿給我看,我接過讀了起來,發現你懸壺濟世的情懷,都洋溢在紙墨之間。

先祖秀山公纂古醫格言。皆本各個人之閱歷。或話所聞。或話所見。或話所心得。或轉述師友之見聞。或指摘醫家之利弊。或憲章先聖之名言。雖各話當年陳跡。而言多精鑿。較之瀏覽醫書。尤有趣味。且足長見識而益智慧。昔老名醫趙晴初先生。得醫中三昧。年七十餘。猶著書不倦。

白話文:

先祖秀山公收集了古代的中醫名言。這些名言都是根據每個醫生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有些是他們聽到的,有些是他們看到的,有些是他們自己的心得,有些是從老師或朋友那裡轉述過來的。有些是批評醫家利弊的,有些是效仿古代聖賢的。雖然這些名言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但它們都非常精闢。比起閱讀醫書,這些名言更有意思。而且足以增長見識,增長智慧。過去,著名的醫生趙晴初先生掌握了中醫的精髓。即使到了七十多歲,他仍然不倦地寫書。

亦猶夫人耳。某藥藥某病。某病藥某藥。上古固無書讀也。彼何師而得之與。得之病耳。問得其由。切得其象。而病詔我矣。問得其象中由。切得其由中象。而病又詔我矣。雖然。中一矢而曰吾善射。捷一戰而曰吾善兵。是強獄隸著刑書也。神而明之存乎證。以問證切。以切證問。

白話文:

這就好像人的耳朵,這種藥能治這種病。這種病能用這種藥來治。上古時代本來沒有書可讀,那麼他們是跟誰學來的呢?是從病學來的。想知道生病的緣由,一定要切中癥狀。癥狀告訴了我,就知道生病的原因。想知道病的原因,一定要切中癥狀。癥狀再一次告訴了我,就更加知道生病的原因了。如果射中一箭就說自己會射箭,打贏一場仗就說自己會用兵,這就好比強迫罪犯背誦刑法條文一樣。病人身體狀況的存在,是通過癥狀體現出來的。用癥狀來詢問疾病,用疾病來驗證癥狀。

而知向之因其所話以覘其平日之鑽研閱歷者。猶只十一二焉。今年秋。其友姚靜庵廣文請付剞劂以行世。余亟慫恿之。爰不自揣譾陋。焉綴數語於簡端。且曩者欲遍布其話而不可得。而今乃得家置一編焉。並以志余之喜也。

白話文:

只有知道他講話的目的,才能探究他平時鑽研學習和閱歷,這也只知道他一二成而已。今年秋天,他的朋友姚靜庵廣求文章付梓出版,我極力勸他,於是也不自量其淺陋,為他的書簡略地寫幾句話。從前想將他的文章全部流佈出去,而沒有機會。如今總算還有一本著作流傳了,同時,也以此來表達我的喜悅。

親自手錄。作蠅頭行楷。在中年時。最喜訪道。申江與凌嘉六先年交相善。江蘇與馬培之先生誼尤深。曾為之跋紀恩錄。晚年在紹。與余為亡年交。頗莫逆。與之談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夜雖深。無倦意。嘗謂余曰。「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專。必精而專。

白話文:

親自手抄。寫成蠅頭行楷的字體。中年時,最喜歡鑽研醫學。申江(吳門的趙士新)與凌嘉六(揚州的張澄)多年來交情很深。江蘇與馬培之先生的友誼尤為深厚。曾經為他寫過《紀恩錄》的跋文。晚年在紹興時,與我成為忘年交,十分投緣。我與他談論醫術,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即使到了深夜,也沒有倦怠之意。他曾經對我說:「醫術不廣博就不能貫通,不貫通就不能精通,不精通就不能專一。一定要精通、專一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

以甲證乙。以一證千。而同中之異出焉。夫是之為病證。證者。證也。法家所謂比例。例者。比也。無以比諸。烏乎例諸。無以證諸。烏乎治諸。如晴初者。可謂老於證治。而善讀書者矣。顧自以為是焉可乎。誤於兩似而得其一真。悔於百非而衷於一是。是則窮其變而又善自變之說也。

白話文:

用甲證乙。用一證千。而從共同中引申出差異。這就是所謂的病證,證的意思是明證。法家所說的比例,就是例的意思。沒有什麼可以與之比較,哪裡能舉例說明呢?沒有什麼可以證明它,哪裡能用來治癒它呢?像喝了初榨的酒的人,可以說對證治的道理很老到,也很善於讀書了。可是自以為是難道可以嗎。誤於兩者相似面而得到真的和真的一部分,悔恨於百般差錯而衷於是;這就是窮盡它的變化,又善於改變它的說法。

光緒辛巳冬月同邑孫垓

始能由博而約。吾紹前輩金士哦陳念義以景岳全書為枕中秘。任䳄波案頭只一冊臨證指南。俞根初案上只一冊仲景傷寒論。可見心得處不在多也。然無心得者。不得以此籍口。欲求心得。正非多讀古今醫書不可。蓋不博。亦斷不能約也。」其言如此。可謂醫林佳話矣。與余會診時。

白話文:

只有當你對醫學知識有了廣泛的瞭解,才能做到由廣到精。我曾效仿我的前任金士哦和陳念義,把《景嶽全書》當我的必讀書。任䳄波的書桌上只有一本《臨症指歸》。俞根初的書桌上只有一個《仲景傷寒論》。可見,臨​牀的心得不在於讀了多少書。然而,沒有任何學習體會的人,不能以此為藉口。想要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就必須多讀古今的醫書。因為,讀少了,肯定無法做到精通。他說的話,可稱得上是醫林佳話了。在與我一起會診的時候。

晴初之話醫也。暴其短。不炫其長。幸其得。猶悔其失。粹然儒者之言。其臨證也。如駕危檣。行大川。守孤城。御勍敵。一不得當。而覆敗隨之。其生人殺人。不有甚於亭疑獄之平者乎。抑予更有感於天地之好生焉。慮陰陽飲食之殺吾生也。苦不自知。而脈也貢之。又博生萬物。

白話文:

晴初談論醫術,自暴其短,不炫耀其長處。為治癒病人而慶幸,但仍會為治癒失敗而懊悔。他的談吐就如一位嚴格的儒者。他診治疾病,就像駕駛在驚濤駭浪中搖擺的船,行走在波濤洶湧的大河上,守衛著孤獨的城市,抵禦強大的敵人。如果有一點差錯,就會導致覆敗。他救死扶傷,所下的判斷不比平定疑難案件的官吏更重要。此外,我還對天地生生不息的本性有所感悟。擔心陰陽失調和飲食不當會奪走我的生命,但是自己卻不自知,但脈象卻可以告訴我。另外,天地萬物生生不息。

亦不鮮見。其臨診辨證。反覆推詳。選藥制方。心思周到。往往一味佐藥。亦費幾許時刻思想而得。一得即全方靈透。歷驗如神。嘗著奇偶方選。約千餘方。方解亦甚簡明。醫案一冊。斷證確切。方案明通。皆足為後學師範。惜無刊本。即存存齋醫話稿五集。只有初二兩集。

白話文:

也很常見。在診斷和辨證時,反覆推敲,選藥制方,思維周密。常常一種輔助藥物,也花費好多時間思量而得到。一旦得到,全方就靈活透徹,診斷像神一樣。曾著《奇偶方選》,大約有一千多方,方解也很簡明。醫案一冊,斷證確切,方案通暢,都可以作為後學的榜樣。可惜沒有刊本。即存存齋醫話稿五集,也只有初二兩集。

俾各能入人而藥之。向非聖人。又誰與起病者而試嘗之。此造物之所以大也。不明乎此。而假手於庸庸者流。幾何而不蹈殺人之律乎哉。嗚呼危哉。予向不能醫。不幸而先人皆痛於沉痼。其於病也。三折肱矣。讀晴初書。為言天下事物之變之無窮而未易窮其變也。其見於一人之身者已如此。

白話文:

時光緒癸未五月山陰陳錦作於蕺山講舍

由孫瀛階陳晝卿兩先生為之序。姚靜庵先生代為刊行。不久其版散失。迄於今各書肆已無從購覓。本地如此。他省可知。同社友裘君吉生恐其書湮沒不傳。遍覓原版。雖幸而購到。已缺多頁。亟亟然為之重刻付印。茲於其將出板焉。囑余略敘其巔末於簡端。斯亦裘君表彰前哲之苦心也夫。

白話文:

由孫瀛階和陳晝卿兩位先生為《草木子》作序。姚靜庵先生代為刊行。《草木子》不久後就散失了。直到現在,各個書店都無從購得。本地如此,其他省市可想而知。同社友裘君吉生很擔心《草木子》會湮滅不傳。他遍尋原版。雖然幸運地買到了,但已經缺了許多頁。他趕緊重刻付印。現在《草木子》即將出版了,他囑咐我簡單介紹一下《草木子》的始末。這也是裘君表彰前人的辛苦用心。

中華民國四年十一月望日何廉臣印岩識於蠡城臥龍山麓之宣化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