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獻可

《醫貫》~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先天要論(上) (2)

1. 六味丸說

腎虛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腎中非獨水也。命門之火併焉。腎不虛。則水足以制火。虛則火無所制。而熱證生矣。名之曰陰虛火動。河間氏所謂腎虛則熱是也。今人足心熱。陰股熱。腰脊痛。率是此證。乃咳血之漸也。熟地黃山茱萸。味厚者也。經曰。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滋少陰補腎水。

白話文: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火氣無法控制的病症。腎臟中不只有水,還伴有命門之火。腎不虛弱,水纔能夠有效控制火。腎臟虛弱,火就會失去控制,導致熱症產生,稱為陰虛火熱。河間子認為腎虛就會出現熱症,就是這個道理。現在的人出現腳底心發熱、鼠蹊部發熱、腰背疼痛,通常是此症表現,也是咳血的先兆。熟地黃和山茱萸,在中藥學中味道厚重的藥物被稱為「陰中之陰」。因此,這兩味藥能夠滋補少陰、補益腎水。

澤瀉味鹹。咸先入腎。地黃山藥澤瀉。皆潤物也。腎惡燥。須此潤之。此方所補之水。無形之水。物之潤者亦無形。故用之。丹皮者。牡丹之根皮也。丹者南方之火色。牡而非牝屬陽。味苦辛。故入腎而斂陰火。益少陰。平虛熱。茯苓味甘而淡者也。甘從土化。土能防水。淡能滲泄。

白話文:

澤瀉的味道是鹹的。鹹味最先進入腎臟。地黃、山藥、澤瀉都是能夠滋潤身體的藥物。腎臟討厭乾燥,需要通過這些藥物滋潤。這個方劑裡所補充的水指的是無形之水,也就是人體內的精液。而能滋潤萬物的水也是沒有形狀的,因此使用澤瀉。丹皮是牡丹的根皮。丹是南方火的顏色,牡丹是雄性,不屬於雌性,所以屬陽。中藥丹皮的味道是苦辛的,所以能進入腎臟並斂陰火,益少陰,平虛熱。茯苓的味道是甘淡的。甘味是從泥土轉化而來的,泥土能防水。淡味能滲泄。

故用之以制水臟之邪。且益脾胃而培萬物之母。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即此藥也。

2. 八味丸說

君子觀象於坎。而知腎中具水火之道焉。夫一陽居於二陰為坎。此人生與天地相似也。今人入房盛而陽事易舉者。陰虛火動也。陽事先痿者。命門火衰也。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息則盛夏不熱。是方也。熟地山萸丹皮澤瀉山藥茯苓。皆濡潤之品。所以能壯水之主。肉桂附子

白話文:

君子通過觀察坎卦的卦象,而得知腎中含有水火之道的道理。坎卦由一個陽爻和兩個陰爻組成,這與人體的構成相似。現在的人如果房事盛而容易舉行,這是由於陰虛火動造成的。如果陽事先痿,這是由於命門火衰造成的。真水枯竭,則隆冬不感到寒冷。真火熄滅,則盛夏不感到炎熱。這個時候,熟地、山茱萸、丹皮、澤瀉、山藥、茯苓,都是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所以能夠增強水的主導作用。肉桂、附子,具有溫陽益氣的功效,所以能夠增強火的活動。

辛潤之物。能於水中補火。所以益火之原。水火得其養。則腎氣復其天矣。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即此方也。蓋益脾胃而培萬物之母。其利溥矣。

白話文:

辛熱滋潤的藥物,能夠在水裡補火。因此滋補火的根源。水火得到滋養。那麼腎的元氣就恢復到它天然的狀態了。滋補火的根源,以消除陰翳。也就是這個方子。它能滋補脾胃,培育萬物的根源。它的好處很多。

3. 滋降火論

節齋云。人之一身。陰常不足。陽常有餘。況節欲者少。縱欲者多。精血既虧。相火必旺。火旺則陰愈消。而癆瘵咳嗽咯血吐血等證作矣。故宜常補其陰。使陰與陽齊。則水能制火。而水升火降。斯無病矣。故丹溪先生。發明補陰之說。謂專補左尺腎水也。古方滋補藥。皆兼補右尺相火。

白話文:

節齋說,人體內陰的能量常不足,而陽的能量常過剩。節制慾望的人很少,縱欲的人很多。精血既虧損,虛火就一定旺盛。火旺盛則陰的能量會進一步消失,因而產生癆病、久咳、咯血、吐血等證。因此,應常滋補陰的能量,使陰的能量與陽的能量並存。這樣,水就能制住火,而水能上行,火能下行,這時就不會生病了。因此,丹溪先生發明補陰之說,說專門滋補左尺的腎水。古時的滋補藥,都兼補右尺的相火。

不知左尺原虛。右尺原旺。若左右平補。依舊火勝於水。只補其左制其右。庶得水火相平也。右尺相火。固不可衰。若果相火衰者。方宜補火。但世之人火旺致病者。十之八九。火衰成病者。百無一二。且少年腎水正旺。似不必補。然欲心正熾。妄用太過。至於中年。欲心雖減。

白話文:

不知道左腎原來是虛弱的,右腎原來是旺盛的。如果左右一起補,還是火勝過水。只補足左腎來制約右腎,這樣才能使水火平衡。右腎屬相火,本來就不可以衰弱。如果相火真的衰弱了,那才適宜補火。但世上的大多數人都是火旺而致病,火衰而得病的不到百分之一、二。而且年輕人腎水正旺,好像不需要補。但是慾望心態正旺盛,用得太過分了。等到中年,慾望心態雖然減弱了。

然少年斫喪既多。焉得復實。及至老年。天真漸絕。只有孤陽。故補陰之藥。自少至老。不可缺也。節齋先生髮明先聖之旨。以正千載之訛。其功盛哉。但水衰者固多。火衰者亦不少。先天稟賦若薄者。雖童子尚有火衰之證。焉可獨補水哉。況補陰丸中。以黃柏知母為君。天麥門冬為佐。

白話文:

然而,年輕人的斫喪(喪其天真)已經很多了,哪裡還能恢復元氣。等到老年,天真漸絕,只剩下孤陽,所以補陰之藥,從年輕到年老,都不能缺少。節齋先生發揚先聖的宗旨,以糾正千百年來的錯誤,他的功績真是盛大啊!但是水衰的人固然多,火衰的人也不少。先天稟賦如果薄弱的人,即使是童子也有火衰的症狀。怎能只補水呢?況且補陰丸中,以黃柏、知母為君藥,天麥門冬為佐藥,這些藥都是偏寒涼的,如果火衰的人服用,豈不是雪上加霜嗎?

蓋黃柏苦寒泄水。天門寒冷損胃。服之者。不惟不能補水。而且有損於腎。故滋陰降火者。乃謂滋其陰。則火自降。當串講。不必降火也。然二尺各有陰陽水火互相生化。當於二臟中各分陰陽虛實。求其所屬而平之。若左尺脈虛弱而細數者。左腎之真陰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脈遲軟。

白話文:

黃柏味苦寒,可以瀉水。天門寒冷,損傷胃。服用黃柏的人,不但不能補水,而且還會損傷腎。因此滋陰降火,是指滋養陰津,火氣自然就會下降。需要依照實際情況辨證論治,不必刻意降火。尺脈各有陰陽水火互相生化。要根據二臟的陰陽虛實,找出病變所在,然後加以調和。如果左尺脈虛弱而細數,說明左腎的真陰不足,應使用六味丸。如果右尺脈遲緩而軟弱,則說明右腎的陽氣不足,應使用右歸丸。

或沉細而數欲絕者。是命門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用十補丸。此皆滋其先天之化源。實萬世無窮之利。自世之補陰者。率用黃柏知母。反戕脾胃。多致不起。不能無遺憾於世。予特表而出之。以廣前人之未備。使醫者病者加意於六味八味二方云。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脈搏沈細而幾近消失,這是因為命門的相火不足,可以用八味丸來治療。如果脈搏在兩尺的部位很微弱,這是陰陽俱虛,可以用十補丸來治療。這些藥物都可以滋養先天之氣的化生之源,這是萬世無窮的利益。自古以來,補陰的人通常使用黃柏和知母,但我認為這會損傷脾胃,導致很多人因此而無法康復。我特別提出我的意見,以彌補前人的不足,讓醫者和病人更加重視六味八味這兩種藥方。

附錄十補丸,治腎虛冷。足寒膝軟。

五味子附子(各二兩),山萸,山藥,丹皮,桂心,茯苓澤瀉,制鹿茸(各一兩)

白話文:

五味子、附子(各 120 克),山茱萸、山藥、丹皮、桂心、茯苓、澤瀉、加工過的鹿茸(各 60 克)

4. 相火龍雷論

火有人火。有相火。人火者。所謂燎原之火也。遇草而爇。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龍火也。雷火也。得濕則焫。遇水則燔。不知其性而以水折之。以濕攻之。適足以光焰燭天。物窮方止矣。識其性者。以火逐之。則焰灼自消。

白話文:

人有兩種火:人火和相火。

人火,是指燎原之火,它遇見草就燃燒,遇到木頭就焚燒。可以用水滅火,也可以直接撲滅,可以用黃連之類的藥物來抑制它。

相火,是指龍火、雷火。相火遇見水反而會燃燒得更旺盛。不懂得相火的性質,用澆水的方法去滅火,用濕氣去攻火,只會使它的焰火更加熾盛,直到物品燃燒殆盡才會停止。

懂得相火性質的人,用火來驅逐它,那麼火焰就會自動消滅。

炎光撲滅。古書瀉火之法。意蓋如此。今人率以黃柏治相火。殊不知此相火者。寄於肝腎之間。此乃水中之火。龍雷之火也。若用黃柏苦寒之藥。又是水滅濕伏。龍雷之火愈發矣。龍雷之火。每當濃陰驟雨之時。火焰愈熾。或燒燬房屋。或擊碎木石。其勢誠不可抗。惟太陽一照。

白話文:

炎熱的夏天,太陽的熱力無情地灼燒著大地,古籍中記載的瀉火方法,就是為了對抗這種炎熱。現在的人通常用黃柏來治療相火,殊不知這種相火寄居在肝臟和腎臟之間,它是一種水中的火,就像龍行雷鳴時的火焰一樣。如果用黃柏這種苦寒的藥物來治療,就會導致水滅火伏,使龍雷之火更加猛烈。龍雷之火,每當濃雲密佈、暴雨驟至的時候,火焰就會更加熾烈,甚至會燒毀房屋,擊碎木石,它的威力實在無法抵擋。只有太陽一照,纔能夠熄滅。

火自消滅。此得水則熾。得火則滅之一驗也。

又問龍雷何以五六月而啟發。九十月而歸藏。蓋冬時陽氣在水土之下。龍雷就其火氣而居於下。夏時陰氣在下。龍雷不能安其身而出於上。明於此義。故惟八味丸桂附與相火同氣。直入腎中。據其窟宅而招之。同氣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而歸原。即人非此火不能有生。世人皆曰降火。

白話文:

他又問龍雷治療的時節為何是五、六月而引發,到了九、十月又歸藏於原位?這是因為在冬天,陽氣藏於水土之下。龍雷就利用其火氣而藏於地下。到了夏天,陰氣在水土之下,龍雷無法安身,因此就會從地下竄出。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有隻有八味丸,其組成中的桂枝、附子與相火同氣。可以直達腎中,據守了龍雷的巢穴而召喚它。同氣相求,相火怎麼能不吸引它而歸回腎中。腎火是人體的根本,人如果不具備相火就不能存活。世人都說要降火,

而予獨以地黃滋養水中之火。世人皆曰滅火。而予獨以桂附溫補天真之火。千載不明之論。予獨表而出之。高明以為何如。

白話文:

我獨以地黃滋養身體裏的水中之火,一般人皆說要滅火,但我獨以桂附溫補天真之火,這千百年來不為人知的道理,我獨自將它闡明出來,高明的人以為如何呢?

震本坤體。陽自外來交之。有動乎情欲之象。是以聖人於。卦中。凡涉乎震體者。取義尤嚴。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在復則曰先王以至日閉關。欲其復之靜也。在隨則曰嚮晦入晏。意欲其居之安也。在頤則曰慎言語。節飲食。欲其養之正也。明乎此義。而相火不藥自伏矣。

白話文:

震卦的本體是坤卦。陽氣從外部侵入,交合而動,有動於情慾的景象。因此,聖人在卦中凡是涉及震卦本體的,取義都特別嚴謹。震卦的雷聲轟鳴,君子因此而恐懼反省,在《復卦》中說先王在冬至之後閉關,是希望自己能夠復歸於靜。在《隨卦》中說順應晦暗的時節,晚出早歸,是希望自己能夠安於本分。在《頤卦》中說謹慎言語,節制飲食,是希望自己能夠正當地保養身體。明白這個道理,那麼相火不用藥物自會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