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氣海腧二穴

在第十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主腰痛,痔病。

2. 大腸腧二穴

在第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腰痛,腸鳴脹滿,繞臍中痛,大小便不利,或泄利食不化,脊骨強。主大小便不利,腸鳴,腹䐜腫,暴泄,食不下,喜飲。

白話文:

在第十六椎骨以下,左右兩邊各一寸半的地方。灸三壯。主治腰痛,腸鳴脹滿,繞臍中痛,大小便不利,或腹瀉排便不成形,脊骨強直。主治大小便不利,腸鳴,腹脹,肚瀉,吃不下東西,喜歡喝水。

3. 關元腧二穴

在第十七椎下兩旁相去一寸半。主風勞腰痛,泄痢,虛脹,小便難,婦人瘕聚諸疾。

4. 小腸腧二穴

在第十八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大便膿血出,五痔疼痛,婦人帶下,大小便難,淋癃,小便黃赤,泄痢膿血,五色重下,腫痛,腰脊疝痛,腰脊急強。

白話文:

第十八椎骨之下,左右兩側各一寸半的地方。灸三壯。能治療大便膿血,五痔疼痛,婦女白帶下,大小便困難,淋病、尿閉,小便黃色或紅色,腹瀉膿血,五種顏色的大便反覆排出,腫痛,腰椎疝痛,腰椎急性和強烈的疼痛。

5. 膀胱腧二穴

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風旁腰痛,泄利,腸痛,大小便難,尿赤,陰生瘡,少氣,足脛冷,拘急不得屆伸,女人瘕聚,煩滿汗不出,小便赤黃,腰脊急強,堅結積聚,足清不仁。主熱痙引骨痛。

白話文:

位於第十九椎骨下,左右兩側各一寸半的位置。灸三壯。主治風邪引起的腰痛,泄瀉,腹痛,大小便困難,尿液發紅,陰部生瘡,氣短,小腿發冷,關節屈伸不利,婦女產後瘀血凝結,煩悶脹滿,汗不出,小便發紅發黃,腰脊僵硬,堅硬的腫塊,足部清冷沒有知覺。主治熱痙引發的骨痛。

6. 中膂腧二穴

在第二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原注:又名脊內腧)。主赤白痢,虛渴汗出,腰不得俯仰,腹脹脅痛腰疝,寒熱,痙反折。

白話文:

在第二十個椎骨下方,左右各一寸半處。灸三壯。(原注:又名脊內腧)。主治赤白痢疾,虛渴出汗,腰部無法彎曲或伸直,腹部脹痛,脅痛和腰疝痛,以及寒熱,痙攣和反折。

7. 白環腧二穴

在第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不宜灸。

8. 上窌二穴

在第一孔,腰髁下一寸,俠脊兩旁。灸三壯。主嘔逆,寒熱腰痛,婦人絕子,瘧寒熱,陰挺出,不禁白瀝,痙反折,小便大便利。主鼻衄。

白話文:

第一個穴位,在腰椎骨的下方一寸,靠近脊椎兩側。艾灸三壯。主治嘔吐反胃、寒熱腰痛、婦女不孕、瘧疾、陰挺出、白濁不止、痙攣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狀,還可以治療鼻衄。

9. 次窌二穴

在俠脊第二空陷中。灸三壯。主腰下至足不仁。主腰足痛,惡寒,婦人赤白瀝下,心下積脹。腰痛不可俯仰,足清不仁,大小便利,疝氣下墜。

白話文:

在脊椎骨第二個空隙處。灸三炷艾灸。主治腰部以下至足部麻木不仁。主治腰部足部疼痛,怕冷,婦女月經不調,腹脹。腰部疼痛不能彎腰和仰頭,足部感覺清涼麻木,大小便不暢,疝氣下垂。

10. 中窌二穴

在第三空,俠脊陷中。灸三壯。主婦人赤淫下白,氣癃,月事少,大便難,大小便利,腹脹飧泄,丈夫五勞、七傷、六極,腰痛。

白話文:

在第三空脊椎骨的凹陷處。艾灸三壯。主治婦女赤白相兼的下痢,月經閉塞,月經量少,大便困難,大小便不通暢,腹脹腹瀉,丈夫的五勞、七傷、六極,腰痛。

11. 下窌二穴

在第四空,俠脊陷中。灸三壯。主腰痛,婦人下蒼汁不禁,赤瀝,陰中癢痛,引小腹控䏚,不可以俯仰,大小便利,腹鳴臚脹,欲泄注。

12. 會陰二穴

在陰尾骨兩旁(原注:又名利機)。(灸三壯)。主腹中有寒,泄注,腸癖便血久痔,陽氣虛乏,陰汗濕。

13. 附分二穴

在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旁各三寸。灸五壯。正坐取之。主背痛引頷,引頭,肩背拘急,風冷客於腠,頸項強痛,不得回顧,風勞,臂肘不仁。

白話文:

在第二塊頸椎以下,在脖子的下方,左右兩側,各三寸的地方。灸五壯。端坐取穴。主治背痛牽引到下巴,牽引到頭部,肩背拘急,風寒侵襲皮膚,頸項僵硬疼痛,不能回頭看,風勞,手臂肘部沒有知覺。

14. 魄戶二穴

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三寸宛宛中,正坐取之。灸七壯。主咳逆上氣,肺寒熱,呼吸不得臥,嘔沫,喘,氣相追逐,背胛悶無力,勞損委黃。五屍走疰,項強不得回顧。

白話文:

在第三個胸椎往下兩旁各三寸的凹陷處,坐著正取穴位。艾灸七次。主治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寒冷或發熱,呼吸困難而無法平躺,嘔吐泡沫,喘息,上氣追逐,肩背疼痛無力,勞累,皮膚萎黃。五種屍體遊蕩引起瘟病,脖子僵硬無法回頭。

15. 膏肓腧二穴

其取穴法有孫思邈、王惟一、石用之、葉善、潘琪、僧仲之,或用鉤股,或抱栲栳,或坐或臥,或立或起,或坐而仰手曲肘,或坐而伸臂,或揣椎骨定高下,或量臍心,或量命門,或坐點坐灸,各有所長,終而終未明大法。以予平昔用此數,十取十,百取百,一一無差者。各各取之,按其穴須得病人中指麻木,則灸無不取效。

白話文:

在確定穴位的方法上,有孫思邈、王惟一、石用之、葉善、潘琪、僧仲之等不同的流派,有的用勾股定穴,有的抱著栲栳形狀的器物來定穴,有的坐著或躺著,有的站著或走動著,有的坐著並仰起手來彎曲胳膊肘,有的坐著並伸直胳膊,有的用手指量脊椎骨的高低,有的量肚臍正中,有的量命門,有的坐著點燃艾灸一條,各有所長,但終究沒有弄清楚其中的規律。我平時用這些方法來取穴,十次取穴十次有效,百次取穴百次有效,沒有不靈驗的。各個穴位取穴時,按壓穴位要讓病人中指發麻,這樣灸穴才能見效。

其要法,在第四椎下、第五椎上,各去脊三寸宛宛中,此穴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此二穴各一處灸六百壯,多至一千壯。當覺下氣礱礱然如流水狀,當有所下出,若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灸訖後,令人陽氣康強。

白話文:

重要的穴位,位在第四節椎骨下、第五節椎骨上,都離開脊椎三寸,這個穴位沒有什麼疾病不能治療,主要治療體虛消瘦、虛損、夢中遺精、上氣咳嗽逆亂、狂躁迷惑等。這兩個穴位各灸六百到一千壯,應該會感到腹部下的氣像流水般流動,並會有一些東西排出,如果沒有停痰的宿疾,就沒有東西排出。灸完之後,人體的陽氣會強壯。

16. 神堂二穴

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灸五壯。主肩痛,胸腹滿,灑淅。及脊強急,寒熱。

17. 噫嘻二穴

在肩膊內廉,第六椎兩旁三寸,其穴抱肘取之。灸二七壯至一百止。主溫瘧、寒瘧、病瘧,肩背痛,悶,氣滿腹脹,氣痃,肩背寒,痙,肩甲內廉痛,腋拘攣,暴脈急,脅痛,熱病汗不出,目眩鼻衄,喘逆不得俯仰,風瘧,小兒食晦頭痛。及五心熱,瘧久不愈,胸中氣咽,勞損虛乏,不得睡,咳逆上氣。

白話文:

在肩膀內側,第六椎旁開三寸的地方,穴位的位置在抱肘時取穴。灸二十七壯,到一百壯為止。主治溫瘧、寒瘧、病瘧,肩背疼痛,悶悶不樂,氣滿腹脹,氣痃,肩背寒涼,痙攣,肩甲內側疼痛,腋下拘攣,暴脈緊急,脅痛,熱病不出汗,頭暈鼻出血,氣喘逆轉不能俯仰,風瘧,小兒吃東西後頭痛。以及五心發熱,瘧疾久治不愈,胸中氣悶,勞累虛弱,無法入睡,咳嗽氣逆。

18. 鬲關二穴

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五壯。主背痛惡寒,脊強,俯仰難,食不下,嘔噦多涎唾。

19. 魂門二穴

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食飲不下,腹中雷鳴,大便不節,赤黃,嘔吐不住,多涎。

20. 陽綱二穴

在第十椎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灸三壯。主食不下,腹中雷鳴,大小便不節,黃水,小便黃,腸鳴泄注,消渴,身熱面黃,怠墮,目黃,不嗜食。

白話文:

在第十椎骨兩邊,各距離三寸的地方,病人端正地坐好,取穴位。灸三壯。主治食物下不去,肚子裡雷鳴般地響,大小便不正常,黃水,小便發黃,腸鳴腹瀉,消渴,身體發熱,臉色發黃,懶惰,眼睛發黃,不喜歡吃東西。

21. 意舍二穴

在第十一椎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灸三壯,五十壯至一百壯止。主腹滿虛脹,大便泄滑,消渴,面黃,嗜飲,目赤。

白話文:

在第十一塊背椎骨兩側各三寸處,患者端正坐姿時取穴位。隔著艾灸三壯,五十壯至一百壯都可以。主要治療腹部脹滿,大便稀溏、滑脫,口渴、面黃、喜愛飲水、眼睛發紅。

22. 胃倉二穴

在第十二椎下各三寸。灸三壯。主腹內虛脹,水食不消,惡寒,不能俯仰,水腫、臚脹,食飲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