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西方子明堂灸經》~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後頂

在百會後一寸半,枕骨上(原注:又名交沖)。灸五壯,主風眩,目視䀮䀮,額顱上痛,項惡風寒,諸陽之熱逆,癲疾,嘔。

白話文:

在百會穴後一寸半,枕骨上(又名交沖穴)。灸五壯,可以治療頭暈目眩,視物模糊,額頭和太陽穴疼痛,頸項畏風怕冷,陽熱上逆,癲癇,嘔吐。

2. 強間

在頂後一寸半(原注:又名大羽)。灸七壯。主頭如針刺,不可以動,項如拔,癲疾,嘔,癇發瘛瘲,狂走,不得臥,心煩,吐涎沫,發無時。

白話文:

在後腦勺頭髮正中,往上約一寸半的地方(註解:又叫做大羽穴)。灸七壯。可以治療頭痛如針刺一般,動一下都不行,脖子好像被人拔起來,癲癇症,嘔吐,嘴巴歪斜,氣逆不順暢,發狂亂跑,睡不著,心煩意亂,吐口水,不分時間地發作。

3. 腦戶

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原注:又名仰風、會顱)。不灸。

4. 風府

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不灸。

5. 啞門

在項後髮際,宛宛中。不灸。

6. 絡卻二穴

在通天後一寸半(原注:又名腦蓋)。(灸三壯)。主癲疾,嘔,狂走,瘛瘲,恍惚不樂,目盲內障無所見,腹脹滿不得息。主暫起僵仆,頭旋耳鳴。

白話文:

在頭頂後一寸半的地方(又稱腦蓋)。(灸三壯)。主治癲癇、嘔吐、狂跑、癡呆、恍惚不樂、失明白內障看不見東西、腹脹滿得喘不過氣來。主治突然僵硬倒地、頭暈耳鳴。

7. 玉枕二穴

在絡卻後一寸半,俠腦戶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髮際三寸。灸三壯。主目內目系急痛,失枕,頭重項痛,風眩,目痛不能視,頭寒多汗,耳聾,鼻塞,頭半寒痛,項如拔,不可左右顧,目上插,卒起僵仆,惡見風寒,汗不出,淒厥惡寒,腦風不可忍。

白話文:

在耳朵後一寸半,腦門旁一寸三分處,突起的肉上,枕骨上,入髮際三寸。灸三壯。主治眼睛內部組織疼痛,失眠,頭重項痛,頭暈目眩,眼睛疼痛看不見東西,頭部發涼多汗,耳聾,鼻塞,頭部一側疼痛,脖子像是被拔了,不能左右轉動,眼睛脹痛,突然僵硬仆倒,怕見風寒,不出汗,怕冷怕寒,腦風疼痛難忍。

8. 天柱二穴

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中。日灸七壯,至百五十壯止。主頭痛,目不明,目如銳,目淚出,鼻不知香臭,風眩,卒暴癇眩,狂言不休,目上反,項如拔,項疼急,煩滿汗不出,足不仁,身肩背痛欲折,頭旋腦痛。

白話文:

在脖項後髮際,大筋外側,陷凹處。每天灸七壯,灸到一百五十壯停止。主治頭痛,眼睛不明亮,眼睛銳利,眼睛流淚,鼻子不知道香味或臭味,頭暈目眩,突然暴發癇疾眩暈,狂言不休,眼睛向上翻,脖子像被人拔著一樣,脖子疼痛劇烈,煩悶胸悶,不出汗,腳麻木不仁,全身肩背疼痛欲折,頭暈腦痛。

9. 承靈二穴

在正營後一寸半。(灸五壯)。主鼻衄,窒,喘息不通,腦風,頭痛,惡風寒。

10. 腦空二穴

在承靈後一寸半,俠玉枕旁,枕骨下陷中(原注:又名顳顬)。灸三壯。主鼻管疽發為厲鼻,勞癲疾大瘦,頭痛,頭目瞑,癲疾。及寒熱引項強急,鼻衄不止,耳風鳴聾,腦風,頭痛不可忍,心悸目眩,癲疾,羸疾體熱,項強不得回顧。魏武患頭風,發即心悶亂、目眩,華佗灸而立愈。

白話文:

在承靈穴後一寸半,靠近玉枕旁,枕骨下陷處(又名顳顬穴)。灸三壯。主治鼻管疽發作,形成嚴重的鼻疾,勞累致癲癇發作時消瘦,頭痛、頭目昏暗,癲癇。還有寒熱之症導致頸項僵強疼痛,鼻血不止,耳鳴耳聾,腦風,頭痛難忍,心悸目眩,癲癇,身體虛弱發熱,頸項僵硬無法轉動。魏武患頭風,發作時感到心悶煩亂、目眩,華佗用灸法治療,魏武立即痊癒。

11. 風池二穴

在顳顬後,髮際,陷中。與風府正相當即是,側相去各二寸為定穴。灸七壯至一百五壯。主肺風面赤,目視䀮䀮,項痛強不得回顧,面腫皮軟,腦疼,欠氣多,鼻衄、窒,喘息不通,咽喉僂引項攣不收,寒熱,癲僕,煩滿汗不出,痎瘧發,灑淅惡寒,熱溫病汗不出,目眩,頭痛,淚出,欠氣多,目內眥赤痛,氣發耳塞,口僻,項脊傴僂。

白話文:

在後腦勺,髮際處,凹陷的中間。它正對著風府穴,測量時,往兩側各移動 2 寸即為定穴。灸7壯至 150 壯。主治肺風面紅,目光呆滯,脖子疼痛,無法回頭觀看,臉部腫脹,皮膚鬆軟,頭疼,不斷打嗝,流鼻血、鼻塞,呼吸急促不通,咽喉腫脹,脖子抽筋無法伸展,忽冷忽熱,癲癇,煩躁,滿悶,不出汗,瘧疾發作,寒顫怕冷,熱性病不出汗,頭暈,頭痛,流淚,不斷打嗝,眼睛內眼瞼紅腫疼痛,氣鬱耳塞,嘴巴歪斜,脖子和背部彎曲駝背。

12. 顱息二穴

在耳後青脈間。灸七壯。主身熱頭重,脅痛,風聾,耳痛、塞,耳痛鳴聾,胸脅相引,不得俯仰。及發癇風,瘛瘲,嘔吐。及治目昏眩,失精,瞻視不明。

白話文:

在耳朵後面的青筋處。灸七次。主要治療身體發熱,頭部沉重,脅部疼痛,耳聾,耳朵疼痛、阻塞,耳朵疼痛,聽不見,胸脅相互牽引,不能低頭或仰頭。以及發作癲癇、痙攣、嘔吐。以及治療眼睛昏花,精氣神不足,視物不清。

13. 瘈脈二穴

在耳本雞足青絡脈(原注:又名體脈)。灸三壯。亦云不灸。

14. 完骨二穴

在耳後入髮際四分。灸七壯。主喉痹,頸項腫,不可俯仰,頰腫引耳後,頭面氣胕腫,足痿,失履不收,風頭。耳後痛,煩心。及足不收,口喎僻,頭項搖,瘈痛,牙車急,癲疾強僕,狂瘧,項強急痛,牙齒齲痛,小便黃赤。

白話文:

在耳後進入髮際線四分之處,艾灸七壯。主治喉嚨痹痛,頸項腫脹,不能俯仰,臉頰腫脹牽拉耳後,頭面腫脹,腳痿弱,鞋子掉落無法拾起,風頭。耳後疼痛,煩躁。以及腳無法抬高,嘴巴歪斜,頭頸搖晃,神經疼痛,牙關緊閉,癲癇驚厥,瘧疾,頸部突發疼痛,牙齒蛀牙疼痛,小便黃色或紅色。

15. 竅陰二穴

在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灸七壯。主頭痛如錐刀刺,不可以動。主頷痛引耳,嘈嘈耳鳴無所聞,舌本出血。及主舌寒口乾,心煩,臂外肘節痹,不及頭,鼻管疽發為癘,鼻衄,頭痛。及四肢轉筋,癰疽,頭痛惡風,引頭目。

白話文:

在後腦勺上、枕骨的下方,輕輕搖動有空間。用針灸七次。主治頭痛如錐刀刺,不能移動。主治下巴疼痛延伸至耳朵,耳朵裡面嘈雜作響聽不清楚,舌頭根部出血。主治舌頭寒冷、口乾、心煩、上臂外側手肘關節麻痺,不到頭部,鼻孔長疽發作為癘、流鼻血、頭痛。以及四肢轉筋、癰疽、頭痛怕風、牽連頭部和眼睛。

16. 浮白二穴

在耳後入髮際一寸。灸七壯。主癭氣,肩背不能伸屈,氣痹,咳逆痰沫,牙齒疼痛,手瘲,足緩不收,中滿不得喘息,耳中嘈嘈無所聞,頸項癰腫。

白話文:

在耳後進入髮際一寸。艾灸七壯。主治癭氣,肩背無法伸展屈曲,氣閉塞,咳嗽逆氣痰沫,牙齒疼痛,手足麻木,腳無力無法收縮,胸腹脹滿無法呼吸,耳中嘈雜聽不見聲音,頸項腫脹。

17. 翳風二穴

在耳後陷中,接之引耳中。灸七壯。主耳痛、鳴、聾。主口噤不開,引鼻中,口失欠,下牙齒痛,口眼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能言,頰腫,牙車急痛。

白話文:

在耳朵後面的凹陷處,與耳朵相接的地方叫做「耳後陷中」,用灸七壯的方法治療。

主治:耳朵疼痛、耳鳴、耳聾。以及無法說話,嘴巴緊閉,鼻子不通,牙齒疼痛,眼睛、嘴巴歪斜,不能打哈欠,下巴脫臼,頰部腫脹,牙關疼痛劇烈。

18. 大椎

在第一椎上陷中,宛宛中。灸一壯,至四十九壯止。主五旁七傷,溫瘧,痎瘧,痙背膊拘急,項強不得回顧。主傷寒熱盛,煩嘔。主風勞食氣。

白話文:

在第一塊頸椎上,陷下去的中央部位,凹陷處。灸一炷,最多到四十九炷。主治五種疼痛和七種外傷,溫熱型瘧疾,惡性瘧疾,後背痙攣和胳膊拘急,脖子強直不能前後左右看。主治傷寒熱重,煩悶嘔吐。主治頭風勞累和食積氣脹。

19. 陶道

在大椎節下間,俯而取之。灸五壯。主頭重目眩,灑淅寒熱,脊強難以顧,汗不出,頭痛,項如拔,不可左右顧,目不明,如脫。

白話文:

在大椎穴下面,俯伏著取穴。灸五壯。主治頭痛目眩、寒熱交錯、背脊強直難以回顧、汗不出、頭痛、頸項僵硬就像被拔開一樣,不能左右顧盼、眼睛看不清楚、就像脫窗了。

20. 身柱

在第三椎下。灸五壯。主癲疾,瘛瘲,怒欲殺人,身熱狂走,譫言見鬼,恍惚不樂,胸熱口乾,煩渴喘息,頭痛,吐而不出。

白話文:

在第三塊腰椎骨的下方。灸五壯。治療癲癇、狂躁症、突然生氣想殺人、身體發熱狂奔、神經錯亂看見鬼怪、精神恍惚不開心、胸部悶熱口乾、煩躁口渴呼吸急促、頭痛、想嘔吐卻吐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