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鼎

《神灸經綸》~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說原

粵稽古昔療民疾病,有醫藥而無方書。素問辨症論治,經絡詳明。靈樞多言針灸,溫涼補瀉,法密而用神。自秦漢以下,方書出而針灸之治鮮有傳人。原針有九,視病之輕重虛實,用以手法刺淺刺深,呼吸運動之間,須要醫者與病人息息相通,方能愈病。非神而明之者,莫能窺其奧旨。

白話文:

在古代,治療疾病的方法只有醫藥,並沒有方書。素問探討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經絡的走向和分佈也講述得很詳盡。靈樞主要講述針灸,溫補涼瀉的方法很詳細,治療時要做到靈活運用。從秦漢以後,方書出現了,針灸的治療方法卻很少有人傳承了。針灸有九種不同的手法,根據病情的輕重虛實,使用不同的手法刺入不同的深度。在針灸治療過程中,醫生和病人的呼吸和動作必須協調一致,才能治癒疾病。如果不是非常聰明的人,是無法領悟其中奧妙的。

灸法要在明症審穴,症不明則無以知其病之在陽在陰,穴不審則多有誤於傷氣傷血。必精心體究,然後可收灸治之全功,而見愈病之神速也。凡人之血氣精神,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氣有阻逆則陽脈不和而神無所守,血有凝滯則陰脈不和而精日有虧。內傷於七情,外感於六氣,皆足為氣血病。

白話文:

灸法在於明確症狀以及確定穴位。如果症狀不明確,就無法知道疾病是屬於陽證還是陰證。如果穴位不確定,就很容易傷及氣血。因此,醫生必須用心體會和研究,纔能夠充分發揮灸法的治療作用,並且迅速治癒疾病。人體的氣血精神,是維持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氣如果有阻滯,陽脈就不和諧,精神也就沒有所依託;血如果有凝滯,陰脈就不和諧,精氣也就會逐日虧損。內在的情緒傷害和外在的六種致病因素,都會導致氣血疾病。

灸者溫暖經絡,宣通氣血,使逆者得順,滯者得行,誠前聖之妙用,而惠人於無窮也。且有風寒卒中,危在須臾,用藥有所不及,灸得其要,立可回生。醫家取效見功,莫過於此者。後人難在取穴,遂與針法並廢而不究心。至病有可生而無生之之法,任其枉死,良可悲也。夫灸取於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人臟腑。

白話文:

灸法是以溫熱刺激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使逆流的氣血順暢,使阻塞的氣血流通。這真是古代聖賢的妙用,對人們的好處無窮。而且對於風寒卒中,危在旦夕,用藥物治療來不及的情況,灸法如果取得要領,就能立竿見影地使人起死回生。中醫治療方法中,很少有像灸法這樣效果顯著的。後人難以掌握穴位,於是和針法一起廢棄不用,也不用心鑽研。直至有可以生救而無法生救的方法,任由病人白白死亡,實在令人悲哀。灸法以火作為原材料,因為火的性質是溫熱而且很快,體柔而用剛,能夠消除陰影,走而不守,對人體臟腑有益。

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學者不可不知也。

2. 蓄艾

凡物多用新鮮,惟艾取陳久者良。以艾性純陽,新者氣味辛烈,用以灸病,恐傷血脈。故必隨時收蓄,風乾淨去塵垢,搗成熟艾,待三年之後,燥氣解,性溫和,方可取用。用時復以手細揉堅團作炷,或大或小,臨症隨宜酌用,庶無有誤。

白話文:

所有的東西大多使用新鮮的為佳,只有艾草以陳久者為優。因為艾草性純陽,新艾草氣味辛烈,用來灸病,恐怕會損傷血脈。因此一定要在適當的季節採集艾草,仔細清洗、除去塵垢,搗碎成成熟的艾絨。經過三年之後,燥氣消失,性情溫和,方可取用。使用時,再用手細細揉捏成堅硬的艾團,做成艾炷,大小依病情用量酌情使用,這樣纔不會有差錯。

3. 下火

灸法下火宜用陽燧火珠承日取太陽之火,其次用線香火或麻油燈、蠟燭火,以艾莖燒點於炷艾,潤灸瘡至愈不痛也。其戛金擊石鑽燧入木之火皆不可用。邵子云:「火無體,因物以為體。」金石火傷神多汗,桑火傷肌肉,柘火傷氣脈,棗火傷肉吐血,橘火傷營衛經絡,榆火傷骨失志,竹火傷筋損目。

白話文:

灸法中,用來降火的灸火,應該使用陽燧火珠,在陽光下取得太陽之火;其次可以使用線香火、麻油燈火或蠟燭火,將艾草莖燒點在艾炷上,灸燒瘡口至痊癒不疼痛為止。其中,刻劃金屬、敲擊石頭、鑽木取火、木頭燃燒產生的火,都不能拿來使用。邵子說:「火沒有固定的形狀,依附在物體上才顯出它的形狀。」金石火會耗傷人的精神、造成多汗;桑樹火會傷及肌肉;柘木火會傷及氣脈;棗樹火會讓人傷肉吐血;橘子樹火會傷及營衛經絡;榆樹火會傷及骨頭,讓人失去志氣;竹子燃燒產生的火會傷及筋骨、損傷視力。

南齊書載:武帝時有沙門從北齊齎赤火來,其火赤於常火而小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灸至七炷多驗。吳與楊道慶虛疾二十年,灸之即瘥,咸稱為聖火,詔禁之不止,不知此火何物之火也。故灸病下火最宜選慎。若急卒驚惶,取用竹木之火,非徒無益而反有損人,以為灸無功效而不知用火之過誤也。

白話文:

南齊書中記載:南齊武帝時期,有一位沙門從北齊帶來了赤火,這種火比一般的火更紅、更小一點,可以治療疾病,達官貴人爭相索取,將其灸治,七炷多數都有療效。吳與楊道慶患虛疾二十年,灸治後立即痊癒,鹹稱其為聖火,但朝廷禁止使用,仍然不止,不知道這種火是什麼火。因此,灸治疾病時選擇合適的火非常重要。如果急躁驚慌,使用竹木之火,不僅無益,反而會損害人體,以為灸治無效,卻不知是使用火不當的緣故。

4. 坐向

古法灸病令病人春坐東向西,夏坐南向北,秋坐西向東,冬坐北向南。後八易要春向東,夏向南,秋向西,冬向北,順迎四時之生氣,理為近似。然准此為定向,盡人所同。但人各有定命,各有五行生剋制化,不若遵憲書九宮男女定命坐旺迎生為準的。如一宮立命乾兌為生,坎為旺,坐坎向乾或向兌皆為生旺互用。

白話文:

從前的灸病方法是:春天坐東方,面朝西方;夏天坐南方,面朝北方;秋天坐西方,面朝東方;冬天坐北方,面朝南方。後來的八種變化則是:春天要面向東方,夏天要面向南方,秋天要面向西方,冬天要面向北方,順應春夏秋冬四季的生氣,道理類似。不過依照這個原則確定方向,對每個人都一樣。但每個人都有固定命理,各有五行生剋制化的規律,不如按照憲書的九宮男女命理,以坐旺迎生為準。如果第一宮是乾兌,則為生;坎為旺,坐坎,面向乾或面向兌,都是生旺互相交感。

二宮立命離為生,坤艮為旺。三四兩宮立命坎為生,震巽為旺。五宮立命男寄於艮,女寄於坤,生旺與二八兩宮同。六七兩宮立命坤艮為生,乾兌為旺。八宮立命生旺同二宮。九宮立命坤艮為生,離為旺。照此安定坐向灸之,乃有神驗。

白話文:

如果命宮在二宮和離宮時,坎宮為生氣,坤宮和艮宮為旺氣;命宮在三四兩宮時,坎宮為生氣,震宮和巽宮為旺氣;命宮在五宮時,男性寄居在艮宮,女性寄居在坤宮,生氣和旺氣與二八兩宮相同;命宮在六七兩宮時,坤宮和艮宮為生氣,乾宮和兌宮為旺氣;命宮在八宮時,生氣和旺氣與二宮相同;命宮在九宮時,坤宮和艮宮為生氣,離宮為旺氣。根據這些原則確定坐向,並在相應的穴位上施灸,就會有神奇的療效。

5. 點穴分寸

千金云:人有老少,體有長短,膚有肥瘦,皆須精思度量准。而折之法,以男左手,女右手,以中指第二節屈指,兩紋尖相去為一寸。童稚亦如之。取稻杆心量,或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或以細繩蠟用亦可。凡點穴皆要平正,四體無使歪斜。灸時恐穴不正,徒壞好肉爾。若坐點則坐灸,臥點則臥灸,立點則立灸。反此則不得真穴矣。

白話文:

《千金要方》中說:人的年齡、體型、皮膚的肥瘦,都需要仔細斟酌,考慮周全。而測量穴位的方法,是用男性的左手,女性的右手,中指第二關節屈曲,兩條紋路尖端之間的距離為一寸。兒童也適用此方法。用稻桿心或薄竹片測量,容易折斷而不反彈。也可以用細繩或蠟。所有穴位的點刺都要平正,身體不要歪斜。以免灸的時候穴位不正,白白損壞好肉。如果坐著點刺,就坐著灸;躺著點刺,就躺著灸;站著點刺,就站著灸。如果顛倒了,就不能得到真正的穴位了。

6. 早晚次序

天有陰陽,日分晝夜。陽生於子而盡於午,陰生於午而盡於子。人身之陰陽亦與之應,故灸法從陽必取陽旺之時,以正午下火為最善。正時既得,次第須分。如上下皆灸,先灸上後灸下;陰陽經皆灸,先灸陽後灸陰。若顛倒錯亂,則輕者重,淺者深,致多變症。

白話文:

就像天空有陰陽,一日分成白天與黑夜。白天始於子時,並且在午時結束,而黑夜始於午時,並且在子時結束。人體的陰陽也與之呼應,因此灸法遵循陽氣必定選擇陽氣旺盛的時候,而正午施灸是最好的。正午施灸的時間既已確定,接下來就需要區分次第。如果要上下都施灸,就先灸上面再灸下面;如果要陰陽經都施灸,就先灸陽經再灸陰經。如果顛倒錯亂,那麼輕的會變重,淺的會變深,導致很多併發症。

7. 灸病吉日

丁卯、庚午、甲戌、丙子、丁丑、壬午、甲申、丙戌、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己未、壬戌成日、開日、執日、天醫日

白話文:

  • 丁卯:開日

  • 庚午:平旦日

  • 甲戌:收日

  • 丙子:危成日

  • 丁丑:成日

  • 壬午:天醫日

  • 甲申:開日

  • 丙戌:成日

  • 丁亥:危成日

  • 辛卯:天醫日

  • 壬辰:開日

  • 丙申:平旦日

  • 戊戌:成日

  • 己亥:危成日

  • 庚子:收日

  • 辛丑:成日

  • 甲辰:開日

  • 乙巳:平旦日

  • 丙午:收日

  • 戊申:危成日

  • 壬子:開日

  • 癸丑:天醫日

  • 乙卯:開日

  • 丙辰:平旦日

  • 己未:收日

  • 壬戌:危成日

忌辛未扁鵲死日、男忌除日、女忌破日

8. 四季人神所在禁忌

神常在心,春在左脅,秋在右脅,冬在腰,夏在臍。

9. 逐日人神所在

初一日足大指;初二日外踝;初三日股內;初四日在腰;初五日在口;初六日在小手小指;初七日在內踝;初八日在腕;初九日在尻;初十日在背腰;十一日鼻柱;十二日髮際;十三日在牙;十四日在胃;十五日遍身;十六日在胸;十七日氣衝;十八日股內;十九日在足;二十日內踝;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外踝;二十三日在肝;二十四日手陽明;二十五日在足;二十六日在胸;二十七日在膝;二十八日陰中;二十九日在脛;三十日在趺

白話文:

第一天在大腳趾;第二天在外腳踝;第三天在大腿內側;第四天在腰部;第五天在嘴巴;第六天在小手小指;第七天在內腳踝;第八天在手腕;第九天在臀部;第十天在背腰;第十一天在鼻柱;第十二天在髮際;第十三天在牙齒;第十四天在胃;第十五天遍及全身;第十六天在胸部;第十七天在氣衝;第十八天在大腿內側;第十九天在腳;第二十天在內腳踝;第二十一天在手小指;第二十二天在外腳踝;第二十三天在肝臟;第二十四天在手陽明;第二十五天在腳;第二十六天在胸部;第二十七天在膝蓋;第二十八天在陰部;第二十九天在脛骨;第三十天在腳背。

10. 十二時人神所在

子在左右內外踝;醜在頭;寅在耳;卯在面;辰在項;巳在乳肩;午在脅;未在腹;申在心主;酉在膝;戌在腰背;亥在股。

白話文:

  • 子:位於腳踝內外側。

  • 醜:位於頭部。

  • 寅:位於耳朵。

  • 卯:位於臉部。

  • 辰:位於頸部。

  • 巳:位於乳房和肩部。

  • 午:位於肋骨部位。

  • 未:位於腹部。

  • 申:位於心臟位置。

  • 酉:位於膝蓋。

  • 戌:位於腰背部。

  • 亥:位於大腿。

11. 灸炷大小多寡

生人體質有強弱、虛實,皮肉有厚薄、堅柔,不可不分別灸之。如頭與四肢肌肉淺薄,若並灸之,恐肢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壯數亦不宜多。背腹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使火氣充足,始能去痼冷疾。也有病必當灸巨闕、鳩尾二穴者,必不可過三壯,艾炷如小麥,恐火氣傷心也。

白話文:

每個人的體質有強者有弱者,有虛者有實者,皮膚和肌肉的厚薄、堅硬和柔軟程度也不同,所以灸法不能不分。像頭部和四肢的肌肉較淺薄,如果一次灸太多,恐怕身體氣血承受不住,所以必須隔日灸或分開灸。艾炷應該小一點,灸的次數也不宜多。背部和腹部的皮肉較厚,艾炷應該大一些,灸的次數也應該多一些,使火氣充足,才能去除頑固的寒性疾病。還有一些疾病必須灸巨闕、鳩尾這兩個穴位,但也不能超過三壯,艾炷像小麥一樣大,以免火氣傷心。

古人灸法,有二報、三報,以至連年不絕者,前後相催,其效尤速。或自三壯、五壯,以至百壯者,由漸而增多,多多益善也。

白話文:

古人在施灸時,有灸二至三炷,甚至連續數年不間斷的,前後相催,療效更佳。或者從三壯、五壯,逐漸增加到百壯,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