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培

《重樓玉鑰續編》~ 統理十二經脈皆上循咽喉

回本書目錄

統理十二經脈皆上循咽喉

1. 統理十二經脈皆上循咽喉

咽主地氣,地氣通於嗌,足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嗌,故病則脘滿而嗌乾。邪客於足少陰之經,令人嗌痛,不可內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賁。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咽喉乾燥,病在脾土。手太陽之經循咽嗌。

白話文:

咽喉是地氣的主人,地氣通向聲門,足太陰經脈分佈在胃部,與聲門相連結,所以生病時會感到胃部脹滿,而聲門乾澀。邪氣侵犯足少陰經脈,會引起聲門疼痛,無法進食,無緣無故發怒,氣往上衝到賁門。肝臟是身體的中樞,主決斷,而膽負責取納,聲門則聽使於肝膽。一陰一陽,交替出現,在此陰氣到達心臟,上下沒有規律,出入不知,導致咽喉乾燥,這是脾土引起的疾病。手太陽經循行咽喉。

手少陽之脈循頸,結缺盆,令咽腫。(《素問》)足太陰之正,上結於咽,足少陰所生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陰陽之脈上通於心,循咽出於口。足少陽之正,上挾咽,出頤頷。(《靈樞》)挾咽,屬手少陰心,足太陰脾經之會。(《準繩》)吸主天氣,天氣通於肺,謂之肺系。

白話文:

  • 手少陽經脈沿著頸部,通過缺盆穴,如果阻塞不通則會引起咽喉腫痛。(《素問》)

  • 足太陰經的正氣上通於咽喉,如果足少陰經生病,則會出現口熱、舌乾、咽喉腫痛、咽喉乾燥疼痛。陰陽二脈上通於心臟,循著咽喉出於口腔。(《靈樞》)

  • 足少陽經的正氣與咽喉相挾,出於頤頷。(《靈樞》)

  • 挾咽穴屬手少陰心經和足太陰脾經會合的地方。(《準繩》)

  • 吸入的空氣屬於天氣,天氣通於肺,這種關係被稱為肺系。(《素問》)

頸側挾咽之動脈人迎人迎者,足陽明胃也陽明者,常動。(《素問》)手太陰之正,出缺盆循喉嚨,手少陰之正上走喉嚨出於面。手陽明之正,上循喉嚨出缺盈。(《靈樞》)喉嚨者脾胃之候也。(《千金》)喉嚨後屬厥陰心包經。人迎後屬手陽明大腸經。(《準繩》)十二經中,惟足太陽膀胱之脈上額,交巔,絡腦,下項循肩膊,挾脊,抵腰,結於缺盆,不循咽喉,然下項結缺盆,則亦不離咽喉左右矣。(岫云)咽喉者,水穀之道也。

白話文:

頸部兩側靠近咽喉的動脈叫人迎,人迎是足陽明胃經的經絡。足陽明胃經經常活動。(《素問》)手太陰肺經的正經,從缺盆穴出來,沿著喉嚨走行;手少陰心經的正經,往上走行,經過喉嚨,到達面部。手陽明大腸經的正經,往上走行,經過喉嚨,到達缺盆。(《靈樞》)喉嚨是脾胃的候診部位。(《千金》)喉嚨的後方,屬於厥陰心包經。人迎穴的後方,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準繩》)十二經脈中,只有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絡,向上走行到額頭,交會於巔頂,絡屬於大腦,向下走行到頸項,沿著肩胛骨和脊柱走行,抵達腰部,結於缺盆穴,不經過咽喉。但是,下項結於缺盆,就也不會離開咽喉的左右兩側。(岫雲)咽喉,是水穀通過的道路。

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厭者,聲音之戶也。懸雍者,聲音之關也。(《內經》)咽與喉、會厭與舌,此四者同在一門,而其用各異,喉以納氣,故喉氣通於天,咽以納食,故嚥氣通於地,會厭管乎其上以司開闔。掩其厭則食下,不掩其喉必錯。以舌抵上顎,則會厭能閉其喉,四者交相為用,缺一則飲食廢而死矣。

白話文:

喉嚨是氣息上下往來的通道。會厭是聲音的門戶,懸雍垂是聲音的關隘。(《內經》)咽喉、會厭、舌頭,這四個器官都在一個通道中,但功能各有不同。喉嚨負責輸送氣息,所以喉嚨的氣息能通於天;咽喉負責輸送食物,所以咽喉的氣息能通於地。會厭位於咽喉之上,負責開合。如果會厭關閉,食物就會下嚥;如果會厭不閉合,食物就會出錯。舌頭抵住上顎,會厭就能閉合喉嚨,四個器官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如果缺失一個,飲食就會廢棄,人就會死亡。

(子和)咽在喉之前,所以咽物,喉在咽之後,所以候氣。謂咽在喉後者,楊上善之誤也。(《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