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17)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一卷 (17)

1. 木狗

(《綱目》)

白話文:

《綱目》

原文:

傷寒,陽明症,渴飲頻數,脈洪大者,名曰傷寒陽明腑熱證。

傷寒病中,陽明經絡有熱證,病人經常口渴想喝水,脈象洪大,稱為「傷寒陽明腑熱證」。

【集解】時珍曰:按熊太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廣東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其皮為衣褥,能運動血氣。元世祖有足疾,取以為褲,人遂貴重之,此前所未聞也。珍嘗聞蜀人言:川西有玄豹,大如狗,黑色,尾亦如狗。其皮作裘、褥,甚暖。冬月遠行,用其皮包肉食,數日猶溫,彼土亦珍貴之。此亦木狗之屬也,故附見於此云。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我看過宋朝熊太古寫的《冀越集》中記載:木狗生長在廣東左右江地區的山中。牠的外形像黑色的狗,能夠爬樹。牠的皮毛可以製成衣服和被褥,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元世祖患有足疾,他用木狗皮做褲子,所以木狗皮就變得非常珍貴,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我曾經聽四川人說,四川西部有玄豹,牠的大小像狗,通體黑色,尾巴也像狗。牠的皮可以製成裘衣和被褥,非常保暖。冬天出門遠行,用玄豹皮包裹肉食,幾天後肉食仍然是溫熱的,當地人也把它視為珍寶。玄豹也是木狗一類的動物,所以把它附記在這裡。

【主治】除腳痹風濕氣,活血脈,暖腰膝(時珍)。

白話文:

【主治】排除腳部風濕之氣,活絡血脈,溫暖腰膝(李時珍)。

2.

(音儕。《唐本草》)

【釋名】豺狗。

白話文:

釋名:豺狗(《唐本草》)

時珍曰:按《字說》云:豺能勝其類,又知祭獸,可謂才矣。故字從才。《埤雅》云:豺,柴也。俗名體瘦如豺是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字說》記載,豺可以戰勝同類,又知道祭拜獸神,堪稱聰明。因此,豺字從才。《埤雅》說:豺,柴也。俗語說的身體瘦弱像豺一樣,就是這個意思。

【集解】時珍曰:豺,處處山中有之,狼屬也。俗名豺狗,其形似狗而頗白,前矮後高而長尾,其體細瘦而健猛,其毛黃褐色而鬇鬡其牙如錐而噬物,群行虎亦畏之,又喜食羊。其聲如犬,人惡之,以為引魅不祥。其氣臊臭可惡。羅願云:世傳狗為豺之舅,見狗輒跪,亦相制耳。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豺狼,在各處的山林中都有,屬於狼的種類。民間俗稱為豺狗,牠的外形像狗,但毛色偏白,前矮後高,尾巴很長。豺狼的身體瘦長,卻相當敏捷兇猛,毛色黃褐色夾雜著黑毛,牙齒像錐子一樣尖銳,咬起東西來很兇猛,即使是老虎,遇到成羣的豺狼也會害怕,豺狼也喜歡吃羊。牠們的叫聲像狗,人們討厭牠們,認為牠們會引來魅惑,是不祥之物。豺狼的氣味又臊又臭,令人厭惡。羅願說:世傳狗是豺狼的舅舅,豺狼見到狗的時候就下跪,這也是互相制約的意思。

【氣味】酸,熱,有毒。

詵曰:豺肉食之,損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氣味】熱。

白話文:

【氣味】酸性,溫熱,有毒。

【解說】豺狼肉食用後,會損害人的精神,消耗脂肪肌肉,使人消瘦。

【皮】

【氣味】溫熱。

【主治】冷痹軟腳氣,熟之以纏裹病上,即瘥(蘇恭)。療諸疳痢,腹中諸瘡,煮汁飲,或燒灰酒服之。其灰亦可敷䘌齒瘡(孟詵。又曰:頭骨燒灰和酒灌解槽,牛馬便馴良附人)。治小兒夜啼,百法不效,同狼屎中骨燒灰等分,水服少許,即定(時珍。出《普濟方》)。

白話文:

【主治】治療寒痹和腳氣,用熟艾草將患處纏繞包紮起來,就會痊癒(蘇恭)。治療各種疳痢、腹中各種瘡瘍,用艾草煮汁喝,或者燒成灰用酒送服。艾草灰還可以塗敷齒瘡(孟詵。又說:把頭骨燒成灰,加酒灌到馬槽裡,牛馬就會變得馴良親人)。治療小兒夜啼,各種方法都不見效,用狼糞中的骨頭和艾草燒成灰等分,用少量水送服,就能止啼(時珍。出自《普濟方》)。

3.

(《拾遺》)

【釋名】毛狗。

白話文:

【釋名】毛狗。

時珍曰:《禽書》云:狼逐食,能倒立,先卜所向,獸之良者也。故字從良。《爾雅》云:牡曰獾,牝曰狼,其子曰獥(音叫)。

白話文:

李時珍說:《禽書》中說:狼在追趕獵物的時候,能夠倒立起來,先佔卜自己要去的方向,是獸類中比較好的。因此「狼」這個字從「良」。《爾雅》中說:公的叫獾,母的叫狼,牠們的孩子叫獥(音叫)。

【集解】藏器曰:狼大如狗,蒼色,鳴聲則諸孔皆沸。

白話文:

【集解】《藏器》記載:狼身材像狗一樣大,顏色蒼蒼,牠發出聲響時,牠全身的孔穴都會發出沸騰聲。

時珍曰:狼,豺屬也,處處有之,北方尤多,喜食之,南人呼為毛狗是矣。其居有穴。其形大如犬,而銳頭尖喙,白頰駢脅,高前廣後,腳不甚高。能食雞鴨鼠物。其色雜黃黑,亦有蒼灰色者。其聲能大能小,能作兒啼以魅人,野俚尤惡其冬鳴。其腸直,故鳴則後竅皆沸,而糞為烽煙,直上不斜。

白話文:

李時珍說:狼和豺是一種動物,到處都有,北方尤為多,狼喜歡吃肉,南方人把牠叫做毛狗。牠們住在洞穴裡,身體像狗一樣大,但牠們有尖銳的頭和喙,白色的臉頰和並行的肋骨,前面高,後面寬,腳不很高。牠們能吃雞、鴨、老鼠等動物。牠們的皮毛顏色多為黃色和黑色,也有蒼灰色的。牠們的叫聲時大時小,能像小孩子啼哭一樣迷惑人,野人們更討厭牠們在冬天啼叫。牠們的腸子很直,因此在啼叫時,後面的孔竅都會沸騰起來,而糞便像烽火一樣筆直地上升,不偏向一邊。

其性善顧而食戾踐藉。老則其胡如袋,所以跋胡㚄尾,進退兩患。其象上應奎星。

穎曰:狽足前短,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

狼筋

白話文:

牠的性情喜歡觀察,卻輕易吃了傷害自己的東西。年老時,牠的毛像袋子一樣,所以跋涉時會拖著毛,進退維谷。牠的形狀與奎星相呼應。

穎註:狽的前腳短,知道食物在哪裡;狼的後腳短,背著狽前進,所以稱為狼狽。

狼筋

藏器曰:狼筋如織絡袋子,又若筋膠所作,大小如鴨卵。人有犯盜者,熏之即腳攣縮,因之獲賊也。或言是狼䏶下筋,又言是蟲所作,未知孰是?

白話文:

《藏器》說:狼筋如同織物一樣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又像筋膠做成的,大小如同鴨蛋。遇到犯了盜竊的人,燻燒狼筋,小偷的腳馬上攣縮,因此可以抓住小偷。有人說狼筋是小腿部位的筋,也有人說是蟲類的造物,不知道哪一種說法正確?

時珍曰:按李石《續博物志》云:唐時有狼巾,一作狼筋,狀如大蝸,兩頭光,帶黃色。有段祐失金帛,集奴婢於庭焚之,一婢臉瞤,乃竊器者。此即陳氏所謂狼筋也。愚謂其事蓋術者所為,未必實有是理,而羅氏《爾雅翼》解為狼䏶中筋,大於雞卵,謬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李石所著的《續博物志》,唐朝時有一種叫做「狼巾」的東西,也有寫作「狼筋」的,形狀像大蝸牛,兩端光滑,帶有黃色。有一個叫段祐的人遺失了金帛,就把奴婢召集到庭院裡燒香祈求,其中有一個奴婢臉上出現了紅腫,就是偷東西的那個人。這就是陳氏所說的狼筋。我認為這件事可能是術士所為,未必真的有這種東西,而羅氏在《爾雅翼》中解釋狼筋是狼的喉管裡面的筋,比雞蛋大,這是錯誤的。

【氣味】咸,熱,無毒。味勝狐、犬。

【主治】補益五臟,厚腸胃,填精髓,腹有冷積者宜食之(時珍。出《飲膳正要》)。

【主治】補中益氣,潤燥澤皺,塗諸惡瘡(時珍)。

白話文:

【氣味】鹹、熱,無毒。味道勝過狐狸和狗。

【主治】補益五臟,厚實腸胃,補充精髓。腹部有寒積(冷氣)的人適合食用。(出自李時珍《本草綱目》,引自《飲膳正要》)

【主治】補益中氣,潤澤乾燥肌膚,擦拭在各種惡瘡上。(出自李時珍《本草綱目》)

【發明】時珍曰:臘月煉淨收之。《禮記》云:小切狼臅膏,與稻米為酏。謂以狼胸臆中膏,和米作粥糜也。古人多食狼肉,以膏煎和飲食。故《內則》食狼去腸,《周禮》獸人冬獻狼,取其膏聚也。諸方亦時用狼之靨、牙、皮、糞,而本草並不著其功用,止有陳藏器述狼筋疑似一說,可謂缺矣。今通據《飲膳正要》諸書補之云。

白話文:

【說明】李時珍說:臘月煉製純淨後收集起來。《禮記》說:將狼脯切成小塊,取其脂肪煎成膏,與大米一起煮成粥。古人經常吃狼肉,用狼脂煎炒烹飪。因此,《內則》提到,吃狼肉時要去掉腸子。《周禮》中提到,獸人冬天進獻狼,就是為了取其脂肪積聚起來。各方也時常使用狼的臉頰、牙齒、皮毛和糞便,但本草書中並沒有記載它們的作用。只有陳藏器提到狼筋疑似能治療某種疾病,可謂遺漏了許多。現在查閱《飲膳正要》等書籍來補充其功效如下。

【主治】佩之,辟邪惡氣。刮末水服,治猘犬傷。燒灰水服方寸匕,治食牛中毒(時珍。出《小品》諸方)。

喉靨

【主治】噎病,曬乾為末,每以半錢入飯內食之,妙(《聖惠》)。

白話文:

主治 配戴此物品,可以避開邪惡的氣息。刮取細末,用熱水服用,可以治療狗咬傷。燒成灰燼,用熱水服用方寸匕的分量,可以治療誤食牛肉中毒(出自《本草綱目》,見於《小品》中的諸多方劑)。

喉嚨

主治 噎嗝病,曬乾後磨成細末,每次取半錢加入飯中食用,療效很好(出自《普濟方》)。

【主治】暖人,辟邪惡氣。嗉下皮,搓作條,勒頭,能去風止痛(《正要》。淮南子《萬畢術》云:狼皮當戶,羊不敢出)。

白話文:

狼皮可以溫暖身體,驅除邪惡之氣。將狼皮的絨毛部分搓成條狀,綁在頭上,可以祛除風寒,止痛。(《正要》中記載:將狼皮掛在門上,羊就不敢出來)。

【主治】繫馬胸前,辟邪氣,令馬不驚(《正要》)。

【主治】瘰癧,燒灰,油調封之。又治骨哽不下,燒灰,水服之(時珍。出(《外臺》、《千金方》)。

屎中骨

【主治】小兒夜啼,燒灰,水服二黍米大,即定。又能斷酒(《千金》)。

【附方】新一。

白話文:

【主治】繫在馬的胸前,可以驅邪氣,讓馬不驚嚇(《正要》)。

【主治】瘰癧,燒成灰,用油調和封住患處。又可以治療骨頭卡住吞嚥不下,燒成灰,用水服下(李時珍。出自《外臺祕要》、《千金要方》)。

【主治】小兒夜啼,燒成灰,用水服下二[小米](/herb/9810)那麼大,就會立即止住。還能斷酒(《千金要方》)。

【附方】新的一條。

破傷風:狼、虎穿腸骨四錢(炙黃),桑花、蟬蛻各二錢,為末。每服一錢,米湯調下。若口乾者,不治。(《經驗方》)

白話文:

破傷風:將狼或虎的穿腸骨烤黃,取四錢;桑花、蟬蛻各取二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如果患者口乾,則無法治癒。(出自《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