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一卷 (10)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四十一卷 (10)

1. 衣魚

(《本經》下品)

白話文:

《本經》下品

巴豆

味辛,有毒。主下水,逐水谷實寒熱;消穀腫,除水氣,堅筋骨。久服損人,令人面黑。

巴豆霜

味辛,大熱,有毒。主下水,逐水氣;消腫滿。久服損人,令人面黑。

雷丸

味辛,大熱,有毒。主下水,逐脹滿水氣;消穀腫。

甘遂

味辛,有大毒。主利水,逐水谷實熱;消穀腫,除水氣。久服損人。

芫花

味辛,微溫,有毒。主下水,逐水谷實寒熱;消穀腫,除水氣,堅筋骨。久服損人,令人面黑。

芫花根

味辛,微溫,有毒。主下水,逐水谷實寒;消穀腫,除水氣。久服損人,令人面黑。

商陸

味辛,大寒,有毒。主下水,逐水氣;解毒,止痛。久服損人,令人面黑。

商陸根

味辛,大寒,有毒。主下水,逐水氣;解毒,止痛。久服損人,令人面黑。

白附子

味辛,微溫,有毒。主下水,逐水谷實寒;溫經脈,壯陽,補腎。久服損人,令人面黑。

黑附子

味辛,大熱,有毒。主下水,逐水谷實寒熱;溫經脈,壯陽,補腎。久服損人,令人面黑。

【釋名】白魚(《本經》)、蟫魚(覃、淫、尋三音)、蛃魚(郭璞)、壁魚(《圖經》)、蠹魚。

白話文:

【解釋名稱】白魚(《本經》)、蟫魚(覃、淫、尋三音)、蛃魚(郭璞)、壁魚(《圖經》)、蠹魚。

宗奭曰:衣魚生久藏衣帛中,及書紙中。其形稍似魚,其尾又分二岐,故得魚名。

白話文:

宗奭說:衣魚生長在存放衣服布匹的地方,也會在書本紙張中找到。牠們的形狀有點像魚,尾巴又分叉,因此得名為「衣魚」。

時珍曰:白,其色也;壁,其居也;蟫,其狀態也;丙,其尾形也。

【集解】《別錄》曰:衣魚生咸陽平澤。

白話文:

李時珍說:白,是白蟫的顏色;壁,是白蟫居住的地方;蟫,是白蟫的身形;丙,是白蟫尾部的形狀。

【集解】《別錄》說:衣魚生長在鹹陽平澤。

頌曰:今處處有之,衣中乃少,而書卷中甚多。身白有厚粉,以手觸之則落。段成式云:補闕張周封見壁上瓜子化為壁魚,因知《列子》「朽瓜化魚」之言不虛也。俗傳壁魚入道經中,食神仙字,則身有五色。人得吞之,可致神仙。唐張裼之少子,乃多書神仙字。碎剪置瓶中,取壁魚投之,冀其蠹食而不能得,遂致心疾。書此以解俗說之惑。

白話文:

讚曰:如今到處都有壁魚,但衣服上很少,書中卻很多。白色的壁魚身上有一層厚厚的粉末,用手輕摸就會掉落。段成式說:補闕官張周封看到牆壁上的瓜子變成了壁魚,因此知道《列子》中關於「朽瓜化魚」的說法是真的。民間傳說壁魚進入道家經書中,吃神仙文字,身體就會變成五種顏色。人若是吞食了壁魚,就可以成為神仙。唐朝張裼之的幼子,收集了很多神仙文字,剪碎後放入瓶中,然後把壁魚放進去,希望壁魚能把神仙文字吃掉,但壁魚卻一點也沒吃,結果張裼之的幼子因此得了心病。寫下這篇文章,是為了破除民間傳說中的謬誤。

時珍曰:衣魚,其蠹衣帛書畫,始則黃色,老則有白粉,碎之如銀,可打紙箋。按段成式言:何諷於書中得一發長四寸,卷之無端,用力絕之,兩端滴水。一方士云:此名脈望,乃衣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夜持向天,可以墜星,求丹。又異於吞魚致仙之說。大抵謬妄,宜辯正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衣魚,這種昆蟲會啃食衣物、書籍和字畫,幼蟲時是黃色的,長大後會變成白色,把牠們碾碎後像銀粉一樣,可以用來刷紙張。根據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何諷在書中發現一根長四寸的頭髮,捲曲著卻沒有根部,他用力扯斷頭髮,兩端竟然滴出水來。一位術士說:這根頭髮叫做「脈望」,是衣魚吃了三代神仙所寫的文字後變成的。夜晚拿著脈望朝向天空,可以降下星星,用來求取仙丹。這個說法不同於吞魚成仙的傳說,大多是荒謬無稽的,應該予以辯正。

【氣味】咸,溫,無毒。甄權曰:有毒。

大明曰:畏芸草、莽草萵苣

白話文:

**氣味:**鹹、溫,無毒。

**甄權說:**有毒。

**大明說:**畏懼芸草、莽草、萵苣。

【主治】婦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兒中風項強,背起,摩之(《本經》)。療淋塗瘡,滅瘢墮胎(《別錄》)。小兒淋閉,以摩臍及小腹即通(陶弘景)。合鷹屎、殭蠶,同敷瘡瘢即滅(蘇頌)。主小兒臍風撮口,客忤天吊,風癇口喎,重舌,目翳目眯,尿血轉胞,小便不通(時珍)。

白話文:

功效主治:

  • 婦女疝氣、腹中積塊,小便不通。
  • 小兒中風,頸部僵硬,背部拱起,觸摸時疼痛。
  • 治療淋病,塗抹於瘡口,可去除疤痕,打胎。
  • 小兒淋閉,用它按摩肚臍和小腹,可使小便暢通。
  • 與鷹糞、殭蠶同敷,可去除瘡疤。
  • 主治小兒臍風撮口,客忤天吊,風癇口喎,重舌,目翳目眯,尿血轉胞,小便不通。

【發明】時珍曰:衣魚乃太陽經藥,故所主中風項強,驚癇天吊,目翳口喎,淋閉,皆手、足太陽經病也。《範汪方》治小便不利,取二七枚搗,分作數丸,頓服即通。《齊書》云:明帝病篤,敕臺省求白魚為藥。此乃神農藥,古方盛用,而今人罕知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衣魚是太陽經的藥物,因此它主治中風、項強、驚癇、天吊、目翳、口喎、淋閉等病,這些都是手、足太陽經的病症。《範汪方》記載,治療小便不利,取二十七隻衣魚搗碎,分成幾丸,一次服下即可通暢小便。《齊書》記載,明帝病情危重,敕令臺省尋找白魚入藥。衣魚是神農藥物,古方中經常使用,但現在人們很少知道了。

【附方】舊五,新七。

小兒胎寒,腹痛汗出:用衣中白魚二七枚,絹包,於兒腹上回轉摩之,以愈為度。(《聖惠方》)

小兒撮口:壁魚兒研末。每以少許塗乳,令兒吮之。(《聖惠》)。

小兒客忤,項強欲死:衣魚十枚,研敷乳上,吮之入咽,立愈。或以二枚塗母手中,掩兒臍,得吐下愈,外仍以摩兒頂及項強處。《食醫心鏡》。

白話文:

小兒因外感或驚嚇導致頸部僵硬,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用衣魚十隻研磨成粉末,敷在乳房上,讓嬰兒吸吮,立刻痊癒。或者將衣魚兩隻研磨成粉末,塗在母親的手上,捂住嬰兒的肚臍,使其吐出或腹瀉以治癒。同時,還可以用衣魚粉末擦拭嬰兒的頭頂和頸部僵硬的地方。《食醫心鏡》。

小兒天吊,目睛上視:並口手掣動用壁魚兒乾者十個,濕者五個,用乳汁和研,灌之。(《聖惠方》)

白話文:

小兒天吊(頭頸後仰),眼睛上視:同時口手抽搐。

治療方法:用壁魚兒(一種中藥),乾的十個,濕的五個,研磨後加入乳汁,灌服。

小兒癇疾:白魚酒:用衣中白魚七枚,竹茹一握,酒一升,煎二合,溫服之。(《外臺》)

白話文:

小兒癲癇:

白魚酒:將穿在衣服裡面的白魚七條、竹茹一把、酒一升,一起煎煮濃縮成二合,趁溫熱服用。(出自《外臺祕要》)

偏風口喎:取白魚摩耳下,左喎摩右,右喎摩左,正乃已。(《孫真人》)。

小兒重舌:衣魚燒灰,敷舌上。(《千金翼》)

目中浮翳:書中白魚末,注少許於翳上,日二。(《外臺》)

沙塵入目不出者:杵白魚,以乳汁和,滴目中,即出。或為末,點之。(《千金》)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取白魚摩耳下,左喎摩右,右喎摩左,正乃已。(《孫真人》)

小兒重舌:衣魚燒灰,敷舌上。(《千金翼》)

目中浮翳:書中白魚末,注少許於翳上,日二。(《外臺》)

沙塵入目不出者:杵白魚,以乳汁和,滴目中,即出。或為末,點之。(《千金》)

**耳痛:**取白魚敷在耳朵下面,左耳痛就用右手按摩,右耳痛就用左手按摩,以此類推,直到疼痛消失。(《孫真人》)

**小兒舌頭過大:**將衣魚燒成灰,敷在舌頭上。(《千金翼》)

**眼睛中有白膜:**取魚膘研成粉末,每天兩次將少量粉末滴在白膜上。(《外臺》)

**沙塵進入眼睛出不來:**將白魚搗碎,用乳汁調和,滴入眼睛中,沙塵即可排出。或將白魚研成粉末,點在眼睛上。(《千金》)

小便不通:滑石白魚散:用白魚、滑石、亂髮(燒)等分,為散。飲服半錢匕,日三。(《金匱要略》)

白話文:

**小便不通:**滑石白魚散:將白魚、滑石、燒過的亂髮等分,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半錢匕,每日三次。(出自《金匱要略》)

小便轉胞不出:納衣魚一枚於莖中。(《千金方》)

婦人尿血:衣中白魚三十枚,納入陰中。(《子母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