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果部第三十卷 (4)

回本書目錄

果部第三十卷 (4)

1. 楂子

(音渣。《食療》)

【校正】原附木瓜下,今分出。

【釋名】木桃(《埤雅》)、和圓子。

時珍曰:木瓜酸香而性脆。木桃酢澀而多渣,故謂之楂,《雷公炮炙論》和圓子即此也。

【集解】《藏器》曰:楂子生中都,似榲桲而小,江外常為果食,北土無之。

頌曰:處處有之,孟州特多。

白話文:

**校正:**原本附在木瓜之下,現在分出來。

**釋名:**木桃(《埤雅》)、和圓子。

李時珍說:木瓜酸香而脆。木桃酸澀而有渣,所以叫它楂,《雷公炮炙論》裡的和圓子就是它。

集解:《藏器》說:楂子產自中都,像榲桲但較小,在江外常當作水果吃,北方沒有。

詩頌說:各地都有,孟州特別多。

弘景曰:《禮》云:楂梨鑽之。謂鑽去核也。鄭玄不識,以為梨之不臧者。郭璞以為似梨而酢澀。古以為果,今不入例矣。

白話文:

弘景說:《禮記》中說:楂梨要鑽一下。是指把核鑽掉。鄭玄不懂,認為是指有缺陷的梨。郭璞認為它像梨,但酸澀。過去把它當作水果,現在已經不列入水果的行列了。

時珍曰:楂子乃木瓜之酢澀者,小於木瓜,色微黃,蒂、核皆粗,核中之子小圓也。按:王禎《農書》云:楂似小梨,西川、唐、鄧間多種之。味劣於梨與木瓜,而入蜜煮湯,則香美過之。《莊子》云:楂、梨、橘、柚皆可於口。《淮南子》云:樹楂、梨、橘,食之則美,嗅之則香。皆指此也。

【氣味】酸,澀,平,無毒。

詵曰:多食傷氣,損齒及筋。

【主治】斷痢(弘景)。去噁心咽酸,止酒痰黃水(藏器)。煮汁飲,治霍亂轉筋,功與木瓜相近(孟詵)。

白話文:

時珍說:楂子是木瓜中酸澀的一種,比木瓜小,顏色略黃,蒂、核皆粗,核中的種子小而圓。

據王禎《農書》記載:楂似小梨,四川、唐州、鄧州一帶多有種植。味道比梨和木瓜差,但如果用蜂蜜煮湯,香氣和美味都超過它們。《莊子》說:楂、梨、橘、柚都可以食用。《淮南子》說:種植楂、梨、橘,食用它們美味,聞一聞它們很香。指的就是這些。

**氣味:**酸、澀,性平,無毒。

詵說:多吃傷氣,損齒及筋。

**主治:**能治療痢疾(弘景)。消除噁心、咽酸,止酒後頭暈、黃水(藏器)。煮汁飲用,能治療霍亂轉筋,功效與木瓜相似(孟詵)。

2. 榠楂

(音冥渣。宋《圖經》)

【校正】原附木瓜下,今分出。

【釋名】蠻楂(《通志》)、瘙楂(《拾遺》)、木李(《詩經》)、木梨(《埤雅》)。

時珍曰:木李生於吳越,故鄭樵《通志》謂之蠻楂。云俗呼為木梨,則榠楂蓋蠻楂之訛也。

白話文:

【校正】原本附在木瓜之下,現在分出來。

【釋名】蠻楂(《通志》)、瘙楂(《拾遺》)、木李(《詩經》)、木梨(《埤雅》)。

李時珍說:木李生長在吳越地區,所以鄭樵在《通志》中把它叫做蠻楂。說俗稱木梨,那麼榠楂應該是蠻楂的誤傳。

【集解】頌曰:榠楂木、葉、花、實酷類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黃色。辨之惟看蒂間別有重蒂如乳者為木瓜,無此則榠楂也。可以進酒去痰。道家生壓取汁,和甘松玄參末作濕香,云甚爽神也。

白話文:

【集解】頌曰:楊梅的樹幹、葉子、花、果實,都類似木瓜,但楊梅比木瓜大,而且是黃色的。辨別楊梅和木瓜的方法是,楊梅的蒂部之間有另外一個蒂,像乳房一樣,而木瓜沒有。楊梅可以用來促進酒的消化,去除痰。道教徒將楊梅生壓取汁,和甘松、玄參末一起製成濕香,說可以提神醒腦。

詵曰:榠楂氣辛香,置衣箱中殺蠹蟲。

白話文:

蓽楂的氣味辛香,放置在衣箱中可以殺死蠹蟲。

時珍曰:榠楂,乃木瓜之大而黃色無重蒂者也;楂子,乃木瓜之短小而味酢澀者也;榲桲,則楂類之生於北土者也。三物與木瓜皆是一類各種,故其形狀功用不甚相遠,但木瓜得木之正氣,為可貴耳。

白話文:

李時珍說:榠楂,就是木瓜中最大的,呈黃色,沒有重疊蒂的品種;楂子,就是木瓜中最短小的,味道又酸又澀的品種;榲桲,就是榠楂類的植物中生長在北方地區的品種。這三種東西都和木瓜屬於同一類不同品種,所以它們的形狀和功效相差不大,只不過木瓜得到木的正氣,所以更加珍貴。

【氣味】酸,平,無毒。

白話文:

【氣味】酸味,性質平和,無毒性。

【主治】解酒去痰(弘景)。食之去噁心,止心中酸水(藏器)。煨食,止痢。浸油梳頭,治發白、發赤(大明)。煮汁服,治霍亂轉筋(吳瑞)。

白話文:

【主治】解酒去痰(弘景)。吃它可以消除噁心,止住胃裡的酸水(藏器)。煨著吃可以止痢。浸泡油然後梳頭,可以治療頭髮發白或變紅(大明)。煮汁服用可以治療霍亂絞絞痛(吳瑞)。

3. 榲桲

(音溫孛。宋《開寶》)

【釋名】時珍曰:榲桲,性溫而氣馞,故名。馞(音孛),香氣也。

【集解】志曰:榲桲生北土,似楂子而小。

頌曰:今關陝有之,沙苑出者更佳。其實大抵類楂,但膚慢而多毛,味尤甘。其氣芬馥,置衣笥中亦香。

藏器曰:樹如林檎,花白綠色。

宗奭曰:食之須淨去浮毛,不爾損人肺。花白色,亦香。最多生蟲,少有不蛀者。

白話文:

【釋名】李時珍說:榲桲,性質溫和而氣味香濃,所以得名。馞(音同「孛」),是香氣的意思。

【集解】《本草綱目》記載:榲桲產於北方,外形像山楂但較小。

讚頌:現在關中和陝西一帶有種植榲桲,其中以沙苑產的品質較好。它的果實與山楂大致相似,但外皮較薄且有絨毛,味道更加甘甜。其氣味芬香,放入衣櫃中也能散發香味。

韓保升說:榲桲樹像蘋果樹,花朵呈白綠色。

蘇頌說:食用榲桲時必須仔細去除浮毛,否則會損傷肺部。花朵為白色,也具有香味。榲桲容易生蟲,很少有完全無蛀蟲的。

時珍曰:榲桲,蓋榠楂之類生於北土者,故其形狀功用皆相彷彿。李珣《南海藥錄》言:關中謂林檎為榲桲。按:《述徵記》云:林檎佳美。榲桲微大而狀醜有毛,其味香,關輔乃有,江南甚希。觀此則林檎、榲桲,蓋相似而二物也。李氏誤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榲桲,應該是榠楂的種類,榠楂生長在北方,所以它們的形狀和功效都相似。李珣在《南海藥錄》中說:關中地區的人稱林檎為榲桲。根據《述徵記》的記載,林檎是一種非常美味的水果。榲桲的果實比林檎大一些,形狀醜陋,表面有毛,但味道芳香,在關中地區有出產,在江南地區則很少見。由此可見,林檎和榲桲是相似的,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水果。李珣的說法是錯誤的。

【氣味】酸、甘,微溫,無毒。

士良曰:發毒熱,秘大小腸,聚胸中痰,壅澀血脈,不宜多食。

瑞曰:同車螯食,發疝氣。

白話文:

**氣味:**酸、甜,微溫,沒有毒性。

石榴功效: 士良說:石榴會導致發炎發熱,讓大小腸不通,胸中積聚痰液,氣血不通暢,不適合多吃。

瑞說:石榴與車螯(蝦)一起吃,會引起疝氣(下腹劇痛)。

【主治】溫中,下氣消食,除心間酸水,去臭,闢衣魚(《開寶》)。去胸膈積食,止渴除煩。將臥時,啖一、兩枚,生、熟皆宜(蘇頌。宗奭曰:臥時啖此太多,亦痞塞胃脘也)。

白話文:

【主治功效】溫和腸胃,消脹氣、消食,消除胃部酸水,去除異味,驅除衣物上的魚腥味(《開寶本草》)。消除胸腹的積食,止渴解除煩悶。將要睡覺時,吃一或兩顆,生吃或熟吃皆可(蘇頌。宗奭說:睡覺前吃太多,也容易造成胃脘阻塞)。

主水瀉腸虛煩熱,散酒氣,並宜生食(李珣)。

木皮

【主治】搗末,敷瘡(蘇頌)。

白話文:

中藥材:木皮

**主治:**搗碎成末,敷於瘡口。(蘇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