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二十八卷 (11)

回本書目錄

菜部二十八卷 (11)

1. 葛花菜

(《綱目》)

【釋名】葛乳。

白話文:

【釋名】葛藤的乳汁。

時珍曰: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採取,云乃葛之精華也。秋霜浮空,如芝、菌湧生地上,其色赤脆,蓋蕈類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各名山中都有靈芝,但只有在太和山採得的靈芝,纔是葛仙翁所說的靈芝精華。秋季霜露浮在空中,就像靈芝和蘑菇湧現在地上一樣,它的顏色鮮紅且易脆,實際上它是屬於真菌類。

【氣味】苦、甘,無毒。

【主治】醒神,治酒積(時珍。《太和山志》)。

白話文:

【氣味】苦、甘,無毒。

【主治】提神醒腦,治療因飲酒過量而積聚在體內的酒精(李時珍《本草綱目》;《太和山志》)。

2. 天花蕈

(《日用》)

【釋名】天花菜。

白話文:

釋名:天花菜

【集解】瑞曰:天花菜出山西五臺山。形如松花而大,香氣如蕈,白色,食之甚美。

白話文:

【集解】瑞說:天花菜生長在山西五臺山上。形狀像松花但較大,香氣像蘑菇,白色,吃起來非常美味。

時珍曰:五臺多蛇蕈,感其氣而生,故味美而無益,其價頗珍。段成式《酉陽雜俎》云:代北有樹雞,如杯棬,俗呼胡孫眼。其此類歟?

白話文:

李時珍說:五臺山有很多這種蛇菌,它是一種菌類,因為受到蛇的氣息而生長,因此味道鮮美,但是沒有營養價值,它的價格相當昂貴。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寫道:代北有一種樹雞,形狀像杯子一樣,俗稱「胡孫眼」。它是不是也是這種菌類呢?

【氣味】甘,平,無毒。

時珍曰:按:《正要》云:有毒。

【主治】益氣,殺蟲(吳瑞)。

白話文:

【氣味】甘味,性平,無毒。

李時珍說:根據《正要》記載:有毒。

【主治】益氣,殺蟲(吳瑞)。

3. 蘑菰蕈

(《綱目》)

【釋名】肉蕈。

白話文:

【釋名】肉類的蕈菇。

【集解】時珍曰:蘑菰出山東、淮北諸處。埋桑、楮諸木於土中,澆以米泔,待菰生採之。長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軟,其中空虛,狀如未開玉簪花。俗名雞腿蘑菰,謂其味如雞也。一種狀如羊肚,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

白話文:

[集解] 李時珍說:蘑菇生長在山東、淮北等地。將桑樹、楮樹等樹木埋在土中,用米泔水澆灌,等到蘑菇長出來就採摘。蘑菇長約二、三寸,根部細小、末端粗大,白色柔軟,中間空心,形狀像未開的玉簪花。民間俗稱雞腿蘑菇,因為它的味道像雞肉。還有一種蘑菇形狀像羊肚,上面有蜂窩狀的孔洞,叫做羊肚菜。

【氣味】甘,寒,無毒。

《正要》曰:有毒。動氣發病,不可多食。

【主治】益腸胃,化痰理氣(時珍。出《生生編》)。

白話文:

【氣味】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沒有毒性。

《正要》中記載:有毒性。會催動氣血運行而引起疾病,不可多食。

【主治】益氣強胃,化解痰液,疏通氣血(李時珍記載,出自《生生編》)。

4. 雞㙡

(《綱目》)

【釋名】雞菌。

時珍曰:南人謂為雞㙡,皆言其味似之也。

白話文:

釋名: 雞菌

時珍曰: 南方人稱之為雞㙡,都是因為其味道相似。

【集解】時珍曰:雞㙡出雲南,生沙地間丁蕈也。高腳傘頭。土人採烘寄遠,以充方物。點茶、烹肉皆宜。氣味皆似香蕈,而不及其風韻也。又廣西橫州出雷菌,遇雷過即生,須疾採之,稍遲則腐或老,故名。作羹甚美,亦如雞㙡之屬。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雞㙡產自雲南,生長在沙地上,屬於丁蕈類。雞㙡的菌傘上部撐起,菌柄高聳。當地人採摘後,將其烘乾並寄到遠方,用作地方特產。雞㙡可以點茶、烹肉,氣味與香蕈相似,但風味不及香蕈。廣西橫州還有一種雷菌,在打雷過後才會生長,採摘時需要迅速,否則很容易腐爛或老化,因此得名雷菌。雷菌做湯非常美味,也屬於像雞㙡一樣的菌類。

此數種其價並珍。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益胃清神,治痔(時珍)。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此數種其價並珍。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益腸胃、提神醒腦,治療痔瘡(李時珍)。

5. 舵菜

(《綱目》)

【集解】時珍曰:此即海舶舵上所生菌也。亦不多得。

【氣味】咸、甘,寒,無毒。

【主治】癭結氣,痰飲(時珍)。

白話文:

《綱目》

集解: 李時珍說:這種東西就是海上船舵上生長的菌類。數量也不多見。

氣味: 味道鹹、甜,性寒,無毒。

主治: 治療頸部腫瘤、痰飲症狀。(李時珍)

6. 土菌

(《拾遺》)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釋名】杜蕈(《菌譜》)、地蕈(《拾遺》)、菰子(《食物》)、地雞(《爾雅》)、獐頭。

白話文:

【更正】從草字部移入此。

【解釋】杜菇(《菌譜》)、地菇(《拾遺》)、菰子(《食物》)、地雞(《爾雅》)、獐頭菇。

藏器曰:地生者為菌,木生者為𣚊。江東人呼為蕈。《爾雅》云:中馗,菌也。孫炎注云:地蕈子也。或云地雞,亦云獐頭。

白話文:

藏器說:在地裡生長的叫做菌,在樹木上生長的叫做𣚊。江東人稱它為蕈。《爾雅》中說:中馗,就是菌。孫炎注釋說:地蕈子也。或者稱它為地雞,也稱它為獐頭。

郭璞注云:地蕈似釘蓋,江東名為土菌,可啖。凡菌從地中出者,皆主瘡疥,牛糞上黑菌尤佳。若燒灰地上經秋雨,生菌重臺者,名仙人帽,大主血病。

白話文:

郭璞注中說:地蕈形狀像釘蓋,江東地區叫它土菌,可以食用。所有從地中長出來、形狀像菌的,都主治瘡疥,牛糞上的黑色菌類尤其有效。若灰燼堆積在地面上經過秋天的雨水,生出的菌類呈重疊層狀的,叫做仙人帽,主治血病效果極佳。

時珍曰:中馗神名,又槌名也。此菌釘上若傘,其狀如槌及中馗之帽,故以名之。

【氣味】甘,寒,有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中馗是神名,也是槌子的名稱。這種菌類的菌釘上面像傘,它的形狀像槌子,也像中馗的帽子,所以以此為名。

【氣味】甘甜,寒性,有毒。

詵曰:菌子有數般,槐樹上者良。野田中者有毒殺人,又多發冷氣,令人腹中微微痛,發五臟風,擁經脈,動痔病,令人昏昏多睡,背膊四肢無力。

白話文:

蘑菇有好幾種,其中槐樹上的蘑菇是最好的。野田中生長的蘑菇有毒,會殺人,還會散發寒氣,使人腹中隱隱作痛,引起五臟風,堵塞經脈,並會引發痔瘡,使人昏昏沉沉、愛睡覺。另外,人的背部、四肢也會因此無力。

藏器曰:菌,冬春無毒,夏秋有毒,有蛇、蟲從下過也。夜中有光者,欲爛無蟲者,煮之不熟者,煮訖照人無影者,上有毛下無紋者,仰卷赤色者,並有毒殺人。中其毒者,地漿及糞汁解之。

白話文:

藏器說:蘑菇,冬春季節沒有毒,夏秋季節有毒,這是因為有蛇、蟲從蘑菇下面經過。夜間有光澤的,將要腐爛沒有蟲的,煮不熟的,煮熟後照人沒有影子的,上面有毛下面沒有紋路的,向上捲曲呈赤色的,都有毒能殺人。中毒後,可以用地漿和糞汁來解毒。

穎曰:凡煮菌,投以姜屑、飯粒,若色黑者殺人,否則無毒。

白話文:

凡是烹煮菇類,加入薑末和飯粒,若烹煮後菇類變黑則有毒不可食用,否則無毒。

時珍曰:按:《菌譜》云:杜蕈生土中,與山中鵝膏蕈相亂。俗言毒蠚之氣所成,食之殺人。甚美有惡,食肉不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凡中其毒者,必笑不止。解之以苦茗、白礬,酌新水並咽之,無不立愈。又按:楊士瀛《直指方》云:廣南人殺毒蛇,覆之以草,以水灑之,數日菌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菌譜》的記載,杜仲菌生長在土壤裡,容易與山中生長的鵝膏菌混淆。民間傳說杜仲菌是毒蛇的毒氣所形成的,吃了它會死人。非常美味卻有毒,吃肉不食用馬肝,並非不懂得味道。凡是中毒的人,會不由自主地一直發笑。用苦茶、白礬來解毒,酌量取用新水一同吞服,沒有不立刻痊癒的。又根據楊士瀛的《直指方》記載,廣南人殺死毒蛇後,用草覆蓋在上面,再用澆水,幾天後就會長出蘑菇。

採干為末,入酒毒人。遇再飲酒,毒發立死。又陳氏《拾遺》云:南夷以胡蔓草毒人至死,懸屍於樹,汁滴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藥,毒人至烈。此皆不可不知,故並記之。馬勃亦菌類,見草部。

白話文:

將乾草磨成粉末,混入酒中,讓人飲用之,如果再飲酒,毒性發作,很快就會死亡。另外在《拾遺》這本書中,記載南夷地區的人會使用胡蔓草毒害人,如果中毒,幾乎必死無疑。胡蔓草通常被懸掛在樹上,它的汁滴到地上,就會生長出蕈類,人們將這種蕈類採收並稱為菌藥,毒性非常劇烈。這些都是需要知道的,因此一一記錄下來。馬勃也是屬於蘑菇類,在草部中提到。

【主治】燒灰,敷瘡疥(藏器)。

【附方】新一。

白話文:

**主治:**將燒成灰燼的草藥敷於潰瘍和疥瘡上(治療內臟疾病)。

**附方:**新一(具體藥方未記載)

疔腫:黑牯牛撒糞石上,待生菌子,焙乾,豨薟草等分為末。以竹筒去兩頭,緊縛,合住疔上。用水和末一錢,入筒內。

白話文:

疔腫:將黑牯牛的糞便撒在石頭上,等它長出菌子,然後將菌子焙乾,再與豨薟草等分研磨成末。用竹筒去掉兩端,緊緊地綁住,套在疔腫上。用水和一錢藥末,倒入竹筒內。

少頃沸起,則根拔出。未出,再作二、三次。(《醫學正傳》)。

白話文:

不久便沸騰起來,那麼根就會拔出來。還沒拔出來,再做兩次或三次。(《醫學正傳》)

【附錄】鬼蓋,《別錄》有名未用曰:味甘,平,無毒。主小兒寒熱癇。叢生垣牆下,赤色,旦生暮死。一名地蓋。

白話文:

鬼蓋,在《別錄》中記載有一種藥,但未被採用。它的味道甘甜,性情平和,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寒熱癇病。它叢生在垣牆下,顏色赤紅,早上生長,晚上死亡。又名地蓋。

弘景曰:一名朝生,即今鬼傘也。

藏器曰:一名鬼屋。生陰濕處,如菌,其蓋黑而莖赤。和醋,敷腫毒、惡瘡、馬脊腫。

杜正倫曰:鬼傘有小毒。夏日得雨,聚生糞堆,見日即消黑。

時珍曰:此亦土菌之類,朝生夕死者。燒灰治疔腫,以針刺破四邊,納灰入內,經宿出根。

白話文:

**弘景曰:**另外一個名稱叫朝生,就是現在的鬼傘。

**藏器曰:**又名鬼屋。生長在陰濕的地方,像蘑菇,傘蓋是黑色的,柄是紅色的。用醋調和後,敷在腫毒、惡瘡、馬脊腫等部位。

**杜正倫曰:**鬼傘有少許毒性。夏季雨後,會羣生在糞堆中,見到太陽後就會變黑消失。

**時珍曰:**這也是土菌的一種,早上生長,晚上就死亡。將它燒成灰後,可以用來治療疔腫。用針刺破腫塊的四邊,將灰倒進去,過一晚後它會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