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七卷 (10)

回本書目錄

菜部第二十七卷 (10)

1. 蒲公英

(《唐本草》)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釋名】耩耨草(音構糯)、金簪草(《綱目》)、黃花地丁

白話文:

【校正】從草部移入此類。

【釋名】耩耨草(讀音同「構糯」)、金簪草(《綱目》)、黃花地丁。

時珍曰:名義未詳。孫思邈《千金方》作鳧公英,蘇頌《圖經》作僕公罌,《庚辛玉冊》作鵓鴣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黃花地丁。淮人謂之白鼓釘,蜀人謂之耳瘢草,關中謂之狗乳草。按:《土宿本草》云: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頭,獨腳如丁,故以名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它的名字的由來不詳。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稱它為鳧公英,蘇頌在《圖經》中稱它為僕公罌,《庚辛玉冊》中稱它為鵓鴣英。民間俗稱蒲公丁,又稱黃花地丁。淮北人稱它為白鼓釘,四川人稱它為耳瘢草,關中人稱它為狗乳草。根據《土宿本草》的說法,金簪草又名地丁,它的花像金簪頭,獨腳如丁,因此以名之。

【集解】保升曰:蒲公英草生平澤田園中。莖、葉似苦苣,斷之有白汁。堪生啖。花如單菊而大。四月、五月採之。

白話文:

【集解】保升說:蒲公英生長在平原、沼澤、田野中。莖、葉像苦苣菜,折斷會有白色汁液。可以直接生吃。花像單瓣的菊花但較大。在四月、五月採收。

頌曰:處處有之。春初生苗,葉如苦苣,有細刺。中心抽一莖,莖端出一花,色黃如金錢。俗訛為僕公罌是也。

宗奭曰:即今地丁也。四時常有花,花罷飛絮,絮中有子,落處即生。所以庭院間皆有者,因風而來。

白話文:

頌曰:這種植物到處都有。春季長出小苗,葉子像苦苣菜,有細小的刺。中間抽出一根莖,莖頂開出一朵花,顏色黃色像金錢。俗稱「僕公罌」,就是這個。

宗奭說:就是現在的地丁。一年四季都有花,花謝後飛揚出絮毛,絮毛中有種子,落到哪裡就能生長。因此庭院中都有這種植物,是因為隨風飄來的。

時珍曰: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絕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並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庚辛玉冊》云:地丁葉似小萵苣,花似大旋葍,一莖聳上三、四寸,斷之有白汁。二月採花,三月採根。可制汞,伏三黃。有紫花者,名大丁草,出太行、王屋諸山。

白話文:

李時珍說:地丁草在長江以南以北的地區很常見,其他地方也有,但嶺南地區絕對沒有。它是一小片一小片地生長著,莖、葉、花、絮都像苦苣,但更小。嫩苗可以食用。《庚辛玉冊》上說:地丁葉子像小萵苣,花朵像旋花,一根莖向上聳高三、四英寸,折斷後有白色汁液流出。二月採花,三月採根。可治汞中毒,也能使三黃的毒性潛伏下去。還有一種紫花的地丁草,叫做大丁草,產於太行、王屋等山區。

陳州亦有,名燒金草。能煅硃砂。一種相類而無花者,名地膽草,亦可伏三黃、砒霜

白話文:

陳州也有一種叫燒金草的草,可以煅鍊硃砂。另有一種相似的草,但是沒有花,叫做地膽草,也能降伏三黃和砒霜。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恭)。

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疔腫(震亨)。摻牙,烏鬚髮,壯筋骨(時珍)。

白汁:塗惡刺、狐尿刺瘡,即愈(頌)。

【發明】杲曰:蒲公英苦寒,足少陰腎經君藥也,本經必用之。

白話文:

【氣味】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

【主治】治療婦女乳房腫脹,用蒲公英煮成汁液飲用並敷於患處,立刻消散(恭氏)。

解毒消腫,化解氣滯,散熱毒,消散惡性腫瘤、結核、毒瘡(震亨氏)。敷於牙齒,烏黑鬚髮,強壯筋骨(時珍氏)。

白色汁液:塗於惡刺、狐尿刺傷口上,可以立即癒合(頌氏)。

【發明】李杲說:蒲公英性味苦寒,為足少陰腎經的君藥,本經中必定會使用它。

震亨曰:此草屬土,開黃花,味甘。解食毒,散滯氣,可入陽明、太陰經。化熱毒,消腫核,有奇功。同忍冬藤煎湯。入少酒佐服,治乳癰,服罷欲睡,是其功也。睡覺微汗,病即安矣。頌曰:治惡刺方,出孫思邈《千金方》。其序云:邈以貞觀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觸著庭木,至曉遂患痛不可忍。

白話文:

震亨說:這種草屬於土行,開黃花,味道甘甜。它能解食物中毒,散發滯留的氣,可以進入陽明、太陰經絡。它能化解熱毒,消腫核,有奇效。用忍冬藤煎湯服用,加入少許酒作為輔助藥物,治療乳癰,服用後想睡覺,這是它的功效。睡覺時微微出汗,病情就會好轉。讚頌說:治療惡刺的方法,出自孫思邈的《千金方》。孫思邈在序言中說:我貞觀五年七月十五日晚上,左手的中指背觸碰到了庭院裡的樹木,到了天亮就疼痛不已,難以忍受。

經十日,痛日深,瘡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常聞長者論有此方,遂用治之。手下則愈,痛亦除,瘡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復如故。楊炎《南行方》亦著其效云。

白話文:

過了十天,疼痛日益加深,瘡口也日益高大,顏色像熟透的小豆子。我經常聽長輩談論有這個方子,於是就用了這個方子來治療。剛用下藥,疼痛就消失了,瘡口也很快癒合了,不到十天就恢復了原狀。楊炎的《南行方》也記載了它的療效。

時珍曰:薩謙齋《瑞竹堂方》,有擦牙烏鬚髮還少丹,甚言此草之功,蓋取其能通腎也。故東垣李氏言其為少陰本經必用之藥,而著本草者不知此義。

白話文:

李時珍說:薩謙齋所著《瑞竹堂方》,有一種「擦牙烏鬚髮還少丹」,十分推崇這種草的功效,大概是取它能使腎氣通暢的緣故。因此,東垣李氏認為它是少陰本經必用的藥物,而編著本草的人卻不知道這個道理。

【附方】新五。

白話文:

【附方】新五。

還少丹,昔日越王曾遇異人得此方,極能固齒牙,壯筋骨,生腎水。凡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鬚髮返黑,齒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宿有仙緣,當珍重之,不可輕泄:用蒲公英一斤(一名耩耨草,又名蒲公罌,生平澤中,三、四月甚有之,秋後亦有放花者,連根帶葉取一斤洗淨,勿令見天日),晾乾,入斗子。

白話文:

還少丹,古時越王曾遇到一位異人得到此方,極能令牙齒堅固,筋骨壯健,產生腎水。凡是年齡沒有超過八十歲的人,服用後,鬚髮能變黑,掉落的牙齒還能再生出來。年紀輕的人服用,年老後也不會衰弱。能遇上此方的人,宿世有仙緣,應當珍視此方,不可輕易洩漏:使用蒲公英一斤(別名耩耨草,又名蒲公罌,生長在水澤中,三、四月間很多,秋季之後也有開花結果的,連根帶葉取一斤洗乾淨,不可見日光),曬乾,放入鬥裡。

解鹽一兩,香附子五錢,二味為細末,入蒲公草內淹一宿,分為二十團,用皮紙三、四層裹紮定,用六一泥(即蚯蚓糞)如法固濟,入灶內焙乾,乃以武火煅通紅為度,冷定取出,去泥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瑞竹堂方》)。

白話文:

取一兩鹽與五錢香附子的細末,加入蒲公英浸泡一個晚上,將其分為二十份小團,再用三到四層皮紙將其包紮固定。接著,利用蚯蚓糞將小團牢固地包紮好,再放入爐竈中焙乾。之後,以武火將小團煅燒至通紅為止,待冷卻後取出,去掉蚯蚓糞後將其研磨成細末。早晚以細末刷牙漱口,漱口後可以吐掉或吞下去,長期使用即可見效。(出自《瑞竹堂方》)

乳癰紅腫:蒲公英一兩,忍冬藤二兩。搗爛,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睡覺病即去矣。(《積德堂方》)。

疳瘡疔毒:蒲公英搗爛覆之,即黃花地丁也。別更搗汁,和酒煎服,取汗。(唐氏方)。

多年惡瘡:蒲公英搗爛貼。(《救急方》)。

蛇螫腫痛:方同上。

白話文:

乳癰紅腫 蒲公英一兩,忍冬藤二兩。搗碎,加水兩碗,煎煮至一碗,飯前服用。睡覺時將藥液去除。(《積德堂方》)

疳瘡疔毒 蒲公英搗碎覆蓋患處,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另將蒲公英搗汁,與酒一起煎煮服用,促使發汗。(唐氏方)

多年惡瘡 蒲公英搗碎敷貼。(《救急方》)

蛇螫腫痛 藥方同前。(《救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