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九卷 (14)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九卷 (14)

1. 越王余筭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昔者,人來取針,針已刺定,灸亦安下,遂問曰:「疾安在?」對曰:「疾已除矣!」客人驚駭,因問其術,師曰:「但取人血脈,尋按其疾之處,熱則刺之,寒則灸之,何勞問疾?」後人行之,遂得其意,以為良方。

古人用針灸,不問何疾,但灸熱處、刺寒處,其疾自癒。今人行之,師其意,雖不問疾,然必先辨寒熱,然後施治。

【釋名、集解】珣曰:越王余算生南海水中,如竹算子,長尺許。劉敬叔《異苑》云:昔晉安越王渡南海,將黑角白骨作算籌,其有餘者,棄於水中而生此。故葉白者似骨,黑者似角,遂名之。相傳可食。

白話文:

【釋名、集解】珣說:越王餘下的算籌生長在南海水中,形狀像竹子做的算籌,長約一尺。劉敬叔的《異苑》中說:從前晉安的越王渡過南海,用黑角白骨做算籌,剩下的算籌就扔進了水中而生成了這種植物。因此葉子白色像骨頭,黑色的像角,所以以此命名。相傳可以食用。

【氣味】咸,溫,無毒。

【主治】水腫浮氣結聚,宿滯不消,腹中虛鳴,並煮服之(李珣)。

【附錄】沙箸

白話文:

氣味 鹹味,溫和,無毒。

主治 水腫浮腫,氣體積聚,食物積滯不消化,腹中空鳴,可以用來煮服(李珣說)。

附錄 沙箸

時珍曰:按:劉恂《嶺表錄》異有沙箸,似是余算之類,今附於此。云:海岸沙中生沙箸,春吐苗,其心若骨,白而且勁,可為酒籌。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不然,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查考劉恂的《嶺表錄異》中提到一種奇特植物——沙箸,似乎是算盤子的同類,現在把這條記錄附錄於此。原文說:沙箸生長在海邊的沙灘上,春天時會長出嫩芽,它的中心部分像骨頭一樣,堅白而堅韌,可以做成酒杯。凡是想要採摘沙箸的人,必須輕手輕腳地走過去,然後才能把沙箸拔起來。否則,沙箸一聽到人的腳步聲,就會立即縮進沙子中,再也找不到了。

2. 石帆

(《日華》)

【集解】弘景曰:石帆狀如柏,水松狀如松。

藏器曰:石帆生海底,高尺余。根如漆色,至梢上漸軟,作交羅紋。

大明曰:石帆紫色,梗大者如箸,見風漸硬,色如漆,人以飾作珊瑚裝。

白話文:

集解:

陶弘景說:石帆的形狀像柏樹,水松的形狀像松樹。

雷公說:石帆生長在海底,高一尺多。根部像漆色,越往頂部越柔軟,有交錯的紋路。

李時珍說:石帆呈紫色,莖粗大的像筷子,遇風會逐漸變硬,顏色像漆,人們用它裝飾成珊瑚的樣子。

頌曰:左思《吳都賦》:草則石帆、水松。劉淵林注云:石帆生海嶼石上,草類也。無葉,高尺許,其花離樓相貫連。若死則浮水中,人於海邊得之,稀有見其生者。

白話文:

頌曰:左思《吳都賦》中說:水草有石帆、水松。劉淵林註解說:石帆這種水草生長在海中岩石上,它的葉子高約一尺左右,沒有葉子,花朵相互貫連。如果枯萎了就漂浮在水面上。人們在海邊可能撿到,但很少有人見過它生長。

【氣味】甜、咸,平,無毒。

【主治】石淋(弘景)。煮汁服,主婦人血結月閉(藏器)。

白話文:

【性味】甘、鹹,性平,無毒。

【主治】

  • 結石(弘景):將藥材煮沸後服其湯汁。
  • 婦女血結導致月經不順(藏器):將藥材煮沸後服其湯汁。

3. 水松

(《綱目》)

【集解】弘景曰:水松狀如松。

頌曰:出南海及交趾,生海水中。

【氣味】甘、咸,寒,無毒。

【主治】溪毒(弘景)。水腫,催生(藏器)。

白話文:

集解 陶弘景說:水松的形狀像松樹。

詩讚美說:水松生長在南海和交趾,生長在海水中。

氣味 甘甜、鹹味,寒性,無毒。

主治 治療溪毒(陶弘景)。水腫,催生(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