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38)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38)

1. 扶芳藤

(《拾遺》)

【釋名】滂藤。

【集解】藏器曰:生吳郡。藤苗小時如絡石,蔓延樹木。山人取楓樹上者用,亦如桑上寄生之意。忌採塚墓間者。隋朝稠禪師作青飲進煬帝止渴者,即此。

莖、葉,

【氣味】苦,小溫,無毒。

【主治】一切血,一切氣,一切冷,大主風血腰腳,去百病。久服延年,變白不老。銼細,浸酒飲(藏器)。

2. 常春藤

(《拾遺》)

【釋名】土鼓藤(《拾遺》)、龍鱗薜荔(《日華》)。

藏器曰:小兒取其藤,於地打作鼓聲,故名土鼓。李邕改為常春藤

【集解】藏器曰:生林薄間,作蔓繞草木上。其葉頭尖。結子正圓,熟時如珠,碧色。

【氣味】莖葉:苦;子:甘,溫,無毒。

【主治】風血羸老,腹內諸冷血閉,強腰腳,變白。煮服、浸酒皆宜(藏器)。凡一切癰疽腫毒初起,取莖葉一握,研汁和酒溫服,利下惡物,去其根本(時珍。《外科精要》)。

【附方】新二。

疔瘡黑凹:用發繩扎住,將尖葉薜荔搗汁,和蜜一盞服之。外以蔥、蜜搗敷四圍。(《聖惠方》)

衄血不止:龍鱗薜荔,研水飲之。(《聖濟錄》)

3. 千歲蘽

(《別錄》上品),

【校正】併入有名未用《別錄》蘽根。

【釋名】蘽蕪(《別錄》)、苣瓜(《拾遺》)。

藏器曰:此藤冬只凋葉,大者盤薄,故曰千歲蘽。

【集解】《別錄》曰:千歲蘽生太山川穀。

弘景曰:藤生如葡萄,葉似鬼桃,蔓延木上,汁白。今俗人方藥都不識用,《仙經》數處須之。

藏器曰:蔓似葛,葉下白,其子赤,條中有白汁。陸璣《草木疏》云:一名苣瓜。邊蔓而生,蔓白,子赤可食,酢而不美。幽州人謂之推蘽。《毛詩》云葛蘽,注云似葛之草。蘇恭謂為蘡薁,深是妄言。

頌曰:處處有之。藤生,蔓延木上,葉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莖,汁白而味甘。五月開花。七月結實。八月採子,青黑微赤。冬惟凋葉。春夏間取汁用。陶、陳二氏所說得之。

宗奭曰:唐開元末,訪隱民姜撫,年幾百歲。召至集賢院,言服常春藤使白髮還黑,長生可致。藤生太湖、終南。帝遣使多取,以賜老臣。詔天下使自求之。擢撫銀青光祿大夫,號沖和先生。又言終南山有旱藕,餌之延年,狀類葛粉。帝取之作湯餅,賜大臣。右驍騎將軍甘守誠云:常春藤乃千歲蘽也。

旱藕乃牡蒙也。方家久不用,故撫易名以神之。民以酒漬藤飲之,多暴死,乃止。撫內慚,乃請求藥牢山,遂逃去。今書此以備世疑。

時珍曰:按:千歲蘽,原無常春之名。惟陳藏器《本草》土鼓藤下言李邕名為常春藤,浸酒服,羸老變白。則撫所用乃土鼓藤也。其葉與千歲蘽不同,或名同耳。

【正誤】見果部蘡薁下。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五臟,益氣,續筋骨,長肌肉,去諸痹。久服,輕身不飢耐老,通神明(《別錄》)。

蘽根,

【主治】緩筋,令不痛(《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