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32)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32)

1. 黃藤

(《綱目》)

白話文:

《綱目》

凡人二肘為一身之中,伸手側之二倍,起於乳下,止於十指之末。廣三寸,長二尺四寸。時至甚寒,則外益一分,若更甚寒,則又益一分。

一般人的雙臂從肘部到手指尖的長度約為身高的兩倍,從乳房下方開始到手指尖結束。手臂的寬度約為三寸,長度約為二尺四寸。在非常寒冷的天氣裡,手臂的外側會增加一分,如果天氣更加寒冷,手臂外側會再增加一分。

【集解】時珍曰:黃藤生嶺南,狀若防己。俚人常服此藤,縱飲食有毒,亦自然不發。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黃藤生長在嶺南,形狀像防己。當地人經常服用黃藤,即使吃了有毒的食物,也不會中毒。

席辯刺史云:甚有效。

【氣味】甘、苦,平,無毒。

【主治】飲食中毒,利小便,煮汁頻服即解(時珍)。

白話文:

【氣味】味甘、苦,性平,無毒。

【主治】食物中毒,利小便,煮汁頻頻服用即可解毒(李時珍)。

2. 白兔藿

(《本經》上品)

【釋名】白葛(《本經》)。

【集解】《別錄》曰:生交州山谷。

弘景曰:此藥解毒,莫之與敵,而人不復用,不聞識者。

白話文:

**藥名:**白葛(《本經》)

說明:

  • 《別錄》記載:產於交州山谷。
  • 弘景說:此藥解毒,沒有其他藥物能比得上,但人們卻不再使用它,也沒有人認識它。

恭曰:荊襄山谷大有之。蔓生,山南人謂之白葛。苗似蘿藦,葉圓厚,莖有白毛,與眾草異,用藿療毒有效。而交廣又有白花藤,亦解毒,用根不用苗。

白話文:

恭恭敬敬地說:荊襄一帶的山谷中很多。蔓生植物,山南人稱之為白葛。幼苗像蘿蔔,葉子圓而厚,莖上有白毛,與其他草藥不同,用來治療毒症十分有效。而交廣還有一種白花藤,也有解毒的作用,但應用的是根而不是幼苗。

保升曰:蔓生,葉圓若蓴。今襄州北、汝州南岡上有。五月、六月採苗,日乾。

【氣味】苦,平,無毒。

白話文:

蔓生,葉子圓潤有如蓴菜。如今襄州北邊、汝州南邊的岡陵上都有。在五月、六月時採收它的嫩芽,曬乾即可。

**(氣味)**味道苦澀,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主治】蛇虺蜂蠆猘狗、菜肉、蠱毒,鬼疰(《本經》)風疰。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消除之。又去血,可末著痛上,立消。毒入腹者,煮汁飲即解(《別錄》)。風邪熱極,煮汁飲。搗末,敷諸毒,妙(李珣)。

白話文:

【功效】主治被蛇咬、螫、毒蟲咬傷、狗咬、菜肉中毒、蠱毒,鬼邪侵害(《本經》)風邪侵害。各種劇毒不能入口的東西,都能消除。又能去除淤血,研成粉末敷在疼痛處,立竿見影,毒物進入肚子,煮汁喝下去就能解毒(《別錄》)。風邪暑熱極盛,煮汁喝下去。搗成末,敷在各種毒瘡上,非常有效(李珣)。

3. 白花藤

(《唐本草》)

白話文:

原文(《唐本草》):

石斛,一名金釵石斛,一名紫石斛,一名燕草。生嶺南深山石間。狀如釵股,長二三寸,色紫黑,中虛。味甘微苦,寒。

石斛,別名金釵石斛或紫石斛,又稱燕草。生長在嶺南山間石縫中。形狀像釵股,長二三寸,顏色呈紫黑色,中間是空的。味道甘微苦,性寒。

【集解】恭曰:生嶺南、交州、廣州平澤。苗似野葛。葉似女貞,莖葉俱無毛而白花。其根似葛而骨柔,皮厚肉白,大療毒,用根不用苗。

白話文:

【集解】恭先生說:半夏生長在嶺南、交州、廣州的平原地區。它的幼苗像野葛,葉子像女貞,莖葉都沒有毛,花是白色的。它的根像葛根,但骨幹柔軟,皮厚肉白,有很大的解毒作用,使用根部而不使用幼苗。

保升曰:蔓生白花,葉有細毛,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厚,凌冬不凋。

白話文:

保升曰:生長蔓藤上,開白色花朵,葉片具備細小毛絨,根部與牡丹相似,骨質柔軟、樹皮潔白且厚,冬天下雪也不萎凋。

斅曰:凡使勿用菜花藤,真相似,只是味酸澀。白花藤味甘香,採得去根細銼,陰乾用。

白話文:

斅說:凡是藥材都不要使用菜花藤,因為它們和白花藤很相似,只是味道酸澀。白花藤的味道甘甜芳香,採摘後去根切成細末,在陰涼處晾乾後使用。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解諸藥、菜、肉中毒。漬酒,主虛勞風熱(《唐本》)。

白話文: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解救各種藥物、蔬菜、肉類中毒。泡酒飲用,主治體虛勞累、風熱症候(《唐本》)。

【發明】時珍曰:蘇言用根,雷言用苗,都可用爾。按:葛洪《肘後方》云:席辨刺史在嶺南日久,言俚人皆因飲食入毒,多不即覺,漸不能食,或心中漸脹,先寒似瘴。急含白銀,一宿變色者即是也。銀青是藍藥,銀黃赤是𦵣藥。𦵣,音混,草名也。但取白花藤四兩,出嶲州者為上,不得取近野葛生者,洗切,同干藍實四兩,水七升,煮取半,空腹頓服。少悶勿怪,其毒即解。

白話文:

李時珍說:蘇頌說用白花藤的根,雷孝恭說用白花藤的苗,兩種用法都可以用。據說:葛洪的《肘後方》中記載:刺史席辨在嶺南待了很久,他說當地人大多因飲食中毒,很多人沒有立即察覺,漸漸地不能吃東西,或者心中漸漸脹滿,先畏寒好像得了瘴氣。趕快含一塊白銀,過了一夜變色就是中毒了。銀青色是藍色的藥,銀黃色是紅色的藥。紅色的藥,讀音為「混」,也是一種草藥。只要取四兩白花藤,四川嶲州產的最好,不能取附近的野葛,洗淨切碎,同幹藍實四兩,加水七升,煮到一半,空腹一次服下。稍微悶一點不要奇怪,中毒就會解除了。

4. 白英

(《本經》上品)

【校正】併入《別錄》鬼目

白話文:

【校正】併入《別錄》鬼目(決明)。

【釋名】縠菜(《本經》)、白草(別錄)、白幕(《拾遺》)、排風(同上),子名鬼目。

白話文:

【釋名】榖菜(《本經》)、白草(別錄)、白幕(《拾遺》)、排風(同上),果實名稱為鬼目。

時珍曰:白英,謂其花色;縠菜,象其葉文;排風,言其功用;鬼目,象其子形。《別錄》有名未用,復出鬼目,雖苗子不同,實一物也。故並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白英,是指它的花色;穀菜,描寫它的葉子的紋理;排風,說的是它的功效。鬼目,是指它的種子形狀。《別錄》中有名而沒有詳細說明,又在鬼目中重複記載,雖然幼苗和種子不同,實際上是同一樣東西。因此把它們放在一起。

【集解】《別錄》曰:白英生益州山谷。春採葉,夏採莖,秋採花,冬採根。又曰:鬼目,一名來甘。實赤如五味,十月採。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白英生長在益州的山谷之中。春天採摘它的葉子,夏天採摘它的莖,秋天採摘它的花,冬天採摘它的根。又說:鬼目,別名來甘。果實呈紅色,像五味子,十月採摘。

弘景曰:鬼目,俗人呼為白草子,是矣。又曰:白英,方藥不復用。此有斛菜,生水中,可蒸食,非是此類。有白草,作羹飲,甚療勞,而不用根花。益州乃有苦菜,土人專食之,充健無病,疑或是此。

白話文:

弘景說:鬼目,俗稱「白草子」的藥草,是正確的。又說:白英這種藥品,現在不常用於醫療方劑中。另外,有一種叫「斛菜」的藥草,生長在水中,可以蒸來吃,不是鬼目這一類。還有一種叫「白草」的藥草,可以用來煮湯喝,能治療疲勞,但不用其根和花。益州有一種名為「苦菜」的藥草,當地人經常食用,身體健康,沒有疾病,懷疑可能就是鬼目。

恭曰:白英,鬼目草也。蔓生,葉似王瓜,小長而五丫。實圓,若龍葵子,生青,熟紫黑。東人謂之白草。陶云白草,似識之,而不的辨。

白話文:

白英,又稱鬼目草。它是一種蔓生的植物,葉子像王瓜葉,但更小一些,五裂。果實是圓形的,像龍葵子的果實,生長時是青色的,成熟後變成紫黑色。東邊的人稱它為白草。陶弘景說白草,好像知道這個植物,但沒有明確地辨別它。

藏器曰:白英,鬼目菜也。蔓生,三月延長。《爾雅》名苻。郭璞云:似葛,葉有毛,子赤色如耳璫珠。若雲子熟黑,誤矣。江東夏月取其莖葉,煮粥食,極解熱毒。

白話文:

藏器說:白英是一種像鬼眼睛一樣的蔬菜,是蔓生的,在三月時會長得又粗又長。《爾雅》一書中稱它為「苻」。郭璞說:白英很像蔓葛,葉子上長著毛,果實是紅色,像耳環上的珠子。如果說它的果實成熟後是黑色的,那是錯誤的。在江南的夏季,人們會採摘它的莖和葉,煮粥食用,可以很好地解暑清熱。

時珍曰:此俗名排風子是也。正月生苗,白色,可食。秋開小白花。子如龍葵子,熟時紫赤色。《吳志》云:孫皓時有鬼目菜,緣棗樹,長丈餘,葉廣四寸,厚三分,人皆異之。即此物也。又羊蹄草一名鬼目。嶺南有木果,亦名鬼目,葉似楮,子大如鴨子,七、八月熟。黃色,味酸,可食。皆與此同名異物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種俗稱排風子的植物,在正月時生苗,它的花是白色的,可以食用。秋天會開出小白花。它的果實像龍葵子,成熟時呈紫紅色。在《吳志》中記載:孫皓時期有一種鬼目菜,它生長在棗樹上,長一丈多,葉子寬四寸,厚三分,人們都覺得很奇怪。鬼目菜其實就是這種植物。另外,羊蹄草也叫鬼目。嶺南有一種水果也叫鬼目,它的葉子像楮樹,果實像鴨蛋那麼大,在七八月成熟。黃色的,味道酸甜,可以食用。這些都是與鬼目菜同名但不同的東西。

根、苗

【氣味】甘,寒,無毒。

白話文:

根、苗

【氣味】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

【主治】寒熱八疸,消渴,補中益氣。久服輕身延年(《本經》)。葉:作羹飲,甚療勞(弘景)。煩熱,風疹丹毒,瘴瘧寒熱,小兒結熱,煮汁飲之(藏器)。

白話文:

【主治】治療寒熱八疸(脾、胃、氣、心、肝、膽、腎、肺)的黃疸、消渴症,補中益氣。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年益壽(《本經》)。葉:做成湯羹服用,對疲勞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弘景)。煩熱,風疹丹毒,瘴瘧寒熱,小兒結熱,煮汁服用(藏器)。

鬼目(子也)

【氣味】酸,平,無毒。

【主治】明目(《別錄》)。

白話文:

鬼目(枸杞子)

**氣味:**酸,性平,無毒。

**主治:**明目(可治療眼目疾病)。

【附方】新一。目赤頭旋,眼花面腫,風熱上攻:用排風子(焙)、甘草(炙)、菊花(焙)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臥時溫水下。(《聖濟錄》)

白話文:

處方一:

  • 症狀:眼睛發紅、頭暈目眩、視力模糊、臉部腫脹,這是風熱上攻的症狀。
  • 藥方:
  • 排風子(經過烘烤):一兩
  • 甘草(經過烘烤):一兩
  • 菊花(經過烘烤):一兩
  • 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
  • 每服二錢,在睡前服用,用溫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