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九卷 (18)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九卷 (18)

1. 土殷櫱

(《別錄》下品)

【釋名】土乳(《唐本》)。

志曰:此則土脂液也,生於土穴,狀如殷櫱,故名。

白話文:

【釋名】土乳(《唐本》作「土乳」)。

志書記載說:這是一種土脂液體,生長在土穴中,形狀像殷朝的酒器,因此得名。

【集解】《別錄》曰:生高山崖上之陰,色白如脂,採無時。弘景曰:此猶似鍾乳、孔公櫱之類,故亦有櫱名,但在崖上爾,今不知用。恭曰:此即土乳也。出渭州鄣縣三交驛西北坡平地土窟中,見有六十餘坎,昔人採處。土人云:服之亦同鍾乳,而不發熱。陶及本草云,生崖上,非也。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生長在高山的陰坡上,顏色潔白如脂,採集沒有特定的時間。陶弘景說:它好像鍾乳、孔公櫱之類的東西,所以也有櫱這個名字,但它只生長在崖上,現在不知道它的用途。孫恭說:這其實就是土乳。出產在渭州鄣縣三交驛西北坡平地上的土窟中,可以看到有六十多個坑洞,那是以前人們採掘的地方。當地人說:服用它與服用鍾乳差不多,但是不會上火發熱。陶隱居的《本草》說它生長在崖上,這是錯誤的。

時珍曰:此即鍾乳之生於山崖土中者,南方名山多有之。人亦掘為石山,貨之充玩,不知其為土鍾乳也。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婦人陰蝕,大熱,干痂(《別錄》)。

2. 石腦

(宋《嘉祐》)

【釋名】石飴餅(《別錄》)、石芝(《綱目》)、化公石。

時珍曰:其狀如結腦,故名。昔有化公服此,又名化公石。

【集解】《別錄》曰:石腦生名山土石中,採無時。

弘景曰:此石亦鍾乳之類,形如曾青而白色黑斑,軟易破。今茅山東及西平山並有之,鑿土龕取出。

白話文:

名稱

  • 石飴餅(《別錄》)
  • 石芝(《綱目》)
  • 化公石

說明 李時珍說:它的形狀像凝結的腦髓,因此得名。過去有位化公服用了它,所以又叫化公石。

收集整理 《別錄》記載:石腦生長在名山土石中,採集時間不限。

陶弘景說:這種石頭也是鍾乳石一類,形狀像曾青,但呈白色帶有黑斑,質地柔軟易碎。現在茅山東邊和西平山都有這種石頭,鑿開土龕就能取出。

恭曰:出徐州宋里山,初在爛石中,入土一丈以下得之,大如雞卵,或如棗許,觸著即散如面,黃白色。土人號為握雪礜石,云服之長生。

白話文:

恭謹地說,(握雪礜)出產於徐州宋裏山,最初在腐爛的石頭中,進入土中一丈以下才能得到,(握雪礜)有大如雞蛋的,或有如棗子般大小的,碰到它時就散開如麵粉一樣,是黃白色的。當地的居民稱其為握雪礜石,說服下它可以長生不老。

保升曰:蘇恭引握雪礜石為注,非矣。

白話文:

古代文字:保升曰:蘇恭引握雪礜石為注,非矣。

白話文:保升說:蘇恭引用《握雪歌》這本書中的《礜石歌》作為註解,這是不對的。

時珍曰:按《抱朴子·內篇》云:石腦芝生滑石中,亦如石中黃子狀,但不皆有耳。打破大滑石千計,乃可得一枚。初破之,在石中五色光明而自得,服一升得長生。乃石芝也。《別錄》所謂石腦及諸仙服食,當是此物也。蘇恭所說本是石腦,而又以注握雪礜石,誤矣。握雪乃石上之液,與此不同。見後本條。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抱朴子·內篇》的記載,石腦芝生長在滑石中,形狀像石頭裡的蛋黃,但不是每個都有芽狀突起。要打破一千塊大滑石,才能得到一塊石腦芝。剛敲開時,石腦芝在石頭中閃耀著五彩光芒,服用一升就能長生不老。這就是石芝。《別錄》中提到的石腦及諸仙服食的,應該就是這種東西。蘇恭所說的石腦,其實是滑石,他把握雪當作石腦,是錯誤的。握雪是石頭上的液體,與石腦芝不同。詳見後面的條目。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風寒虛損,腰腳疼痹,安五臟,益氣(《別錄》)。

白話文:

【氣味】味道甘甜,性質溫和,無毒性。

【主治】治療風寒虛弱,腰腳痠痛麻痺,安定五臟六腑,補充元氣(根據《別錄》記載)。

【發明】弘景曰:俗方不見用,《仙經》有劉君導仙散用之。又《真誥》云:李整採服,療風痹虛損,而得長生。

白話文:

【說明】陶弘景說:民間一般不使用這個方劑,只有《仙經》裡劉君導仙散使用。另外在《真誥》中說:李整採集服用,治療風濕痹痛虛損的疾病,最終獲得長生。

恭曰:隋時化公所服,亦名石腦。

時珍曰:《真誥》載姜伯真在大橫山服石腦,時時使人身熱而不渴,即此。

白話文:

隋朝時期,化公所服用的藥物,也稱為「石腦」。

時珍說:《真誥》書中記載姜伯真在大橫山服用「石腦」,藥效會讓人感到身體發熱,卻不口渴,所指的正是這種藥物。

3. 石髓

(《拾遺》)

【集解】藏器曰:石髓,生臨海華蓋山石窟。土人採取澄淘如泥,作丸如彈子,有白有黃彌佳。

白話文:

【釋義】藏器先生說:石髓產在臨海華蓋山的石窟中。當地人採挖後,淘洗成泥,捏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有白色和黃色,其中黃色的品質最好。

時珍曰:按《列仙傳》言:卬疏煮石髓服,即鍾乳也。《仙經》云:神山五百年一開,石髓出,服之長生。王列入山見石裂,得髓食之,因撮少許與嵇康,化為青石。《北史》云:龜茲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數里入地,狀如醍醐,服之齒髮更生,病人服之皆愈。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仙傳》的記載,卬疏烹煮石髓來服用,石髓也就是鐘乳石。《仙經》中說:神山每五百年會打開一次,石髓就會出現,服下它可以長生不老。王列進入山中看見石頭裂開,得到了石髓並吃下它,順便拿了一點給嵇康,石髓後來變成了青色的石頭。《北史》中說:龜茲北邊的大山中,有像膏狀的東西,流出來後像河川一樣,流動幾裏後就消失在地下,看起來就像醍醐,服用它可以使牙齒和頭髮再生,病人服用後也會痊癒。

《方鎮編年錄》云:高展為幷州判官,一日見砌間沫出,以手撮塗老吏面,皺皮頓改,如少年色。展以為神藥,問承天道士。道士曰:此名地脂,食之不死。乃發砌,無所見。此數說皆近石髓也。

白話文:

《方鎮編年錄》中記載:高展擔任並州判官時,有一天看到牆壁之間有沫子湧出,他就用手將沫子塗抹在一位老吏的臉上,老吏臉上的皺紋立刻消失了,皮膚變得像年輕人一樣光滑紅潤。高展認為這是一種神藥,於是向一位道士請教。道士說:「這種東西叫做地脂,吃它可以長生不老。」於是高展把牆壁挖開,卻什麼也沒有找到。這些說法都與石髓相近。

【氣味】甘,溫,無毒。

白話文:

【氣味】甘,溫,無毒。

味道甘甜,性質溫和,沒有毒性。

【主治】寒熱,羸瘦無顏色,積聚,心腹脹滿,食飲不消,皮膚枯槁,小便數疾,癖塊,腹內腸鳴,下痢,腰腳疼冷性壅,宜寒瘦人(藏器)。

白話文:

【主治】寒熱病,身瘦力弱,面色萎黃,氣血凝結積聚,心腹脹滿不適,飲食不消化,皮膚粗糙乾燥,小便頻繁且量多,癖塊,腹內腸鳴,腹瀉,腰腿疼痛,性情鬱結,適用於虛寒瘦弱的人(臟器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