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腋氣

胎生腋氣先用快刀剃去腋毛淨。乃用好定粉水調搽腋下六七日後。看有一點黑者必有孔如針大或如簪尖即氣竅也。用艾炷如米大者。灸三四壯愈。

白話文:

在胎兒出生後,首先用鋒利的刀子剃掉腋毛,以保持腋下清潔。然後,用上好的定粉水調勻,塗抹腋下,連續六七天。觀察腋下是否有黑點,如果有,則必有一小孔,如針眼大小或如簪子尖端大小,這就是氣孔。用艾炷,大小如米粒,灸三四壯,即可治癒。

2. 癰疽門

(有補遺)

凡瘡瘍可灸刺者。須分經絡部分血氣多少。俞穴遠近。或刺或灸泄其邪氣。若從背出者當從太陽經(至陰通谷束骨崑崙委中)五穴選用。從鬢出者當從少陽經(竅陰俠谿臨泣陽輔陽陵泉)五穴選用從髭出者。當從陽明經(厲兌內庭陷谷衝陽解谿)五穴選用。從腦而出者。初覺腦痛不可忍且欲生瘡也。

白話文:

如果瘡瘍可通過灸療或針刺治療,則需要分清經絡部位、血氣的多少和腧穴的遠近。根據具體情況,或採用針刺,或採用灸療,以疏泄邪氣。

如果瘡瘍從背部出現,則應當在太陽經(至陰、通谷、束骨、崑崙、委中)五個穴位中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

如果瘡瘍從鬢部出現,則應當在少陽經(竅陰、俠谿、臨泣、陽輔、陽陵泉)五個穴位中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

如果瘡瘍從髭部出現,則應當在陽明經(厲兌、內庭、陷谷、衝陽、解谿)五個穴位中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

如果瘡瘍從頭部出現,則在剛開始感覺到頭部疼痛難忍,並伴有瘡瘍即將發作的跡象時,應當及早治療。

當灸刺絕骨脈浮者。從太陽經依前選用。脈長者。從陽明經依前選用。脈弦者。從少陽經依前選用,井主心下滿。瘡青色。榮主身熱。瘡赤色。俞主體重節痛。瘡黃色。經主咳嗽寒熱瘡白色。合主氣逆而泄瘡黑色。隨經病而有此症者。或宜灸宜刺以泄邪氣。

白話文:

當遇上以灸刺就能解除骨脈浮腫的病癥時,應依照先前太陽經的選用方法。脈搏較長的,應依照先前陽明經的選用方法。脈搏弦緊的,應依照先前少陽經的選用方法。井穴主治心下滿,瘡口呈青色。榮穴主治身發熱,瘡口呈紅色。俞穴主治體重節痛,瘡口呈黃色。經穴主治咳嗽寒熱,瘡口呈白色。合穴主治氣逆而泄,瘡口呈黑色。倘若根據經脈的病變而有這些癥狀時,或者需要灸或者需要刺以宣泄邪氣。

凡瘡瘍已覺微漫腫硬。皮色不變。脈沉不痛者。當外灸之。引邪氣出而方止。如已有膿水者。不可灸。當淺刺之。淺者亦不灸。

白話文:

凡是瘡瘍已經感覺到腫脹和發硬,但皮膚顏色沒有改變,脈搏沉穩,沒有疼痛的,都應當外灸。通過灸法引出邪氣,纔可以不再蔓延。如果已經有膿水了,就不能灸,應該用淺刺的方法治療。淺層的瘡瘍也不能灸灸。

隔蒜灸法,用大蒜頭去皮。切三分厚片安瘡上以艾炷於隔蒜灸之。每五壯換一蒜片。或三五十壯。或一二百壯。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痛者為良肉不痛者為毒氣初灸知痛而後反不痛者毒氣深重多灸為妙先不痛而後覺痛毒氣輕泄)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

白話文:

隔蒜灸法:

  1. 取大蒜頭,去皮。

  2. 將蒜頭切成三分厚的片,放在患處上。

  3. 在蒜片上放艾炷,點燃艾炷,隔著蒜片灸患處。

  4. 每五壯(一個艾炷燃燒完)換一片蒜片。

  5. 一般灸三五十壯,或一二百壯。

  6. 如果患處疼痛,灸至不痛為止。

  7. 如果患處不痛,灸至疼痛為止。(疼痛表示有良肉生長,不痛表示有毒氣,初次灸後感到疼痛,然後又不痛,表示毒氣較重,需要多灸。一開始不痛,然後才感到疼痛,表示毒氣較輕,灸後毒氣容易排出。)

  8. 如果患處較大,可用蒜搗爛,攤在患處,將艾鋪在蒜上燒。

敗再換。治癰疽初起。或痛或不痛。或麻木等症。或陰毒紫白色不起發。不痛不作膿者。尤宜多灸。仍服托裡之劑。如灸後仍不痛。或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也背疽漫腫無頭者。用濕紙貼腫處。一點先干處。乃是瘡頭。以前法灸之。凡用蒜取其辛而散。用艾炷取其火力能透。

白話文:

  1. 敗再換:治療癰瘡初起時,出現疼痛、麻木或無痛感,或陰毒紫白色不起發不化膿等症狀。
  1. 尤宜多灸:以上述症狀宜多做艾灸以疏利氣血,促進潰瘍成膿。

3.仍服託裡之劑:在做艾灸時,仍須服用幫助氣血流通之藥物。

4.灸後仍不痛或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如果艾灸後仍然不痛,或不發膿、不起發,則不治,因為這可能是氣血虛弱所造成。

5.背疽漫腫無頭者:背部癰疽腫脹而無頭,用濕紙貼腫處,觀察哪個點位先變乾,這個點位即是瘡頭,用艾灸法處理。

6.凡用蒜取其辛而散:使用大蒜時可以取得其辛辣之氣而宣散,解毒消腫。

7.用艾炷取其暖能透:使用艾炷行艾灸時,可以取得其溫熱之氣而透發,可以治癒疾患。

灸後瘡潰。以膏貼之自愈。

附子餅灸法,潰瘍氣血俱虛不能收斂。或因風寒襲之。血氣不能運行生肌。用炮附子去皮臍研末。以唾津和為餅置瘡口上將艾炷於餅上灸之。每日灸數壯。但令微熱。勿令痛如餅乾再用唾津調和。視瘡口活潤為度。或用炮附子去皮臍。切三分厚片如前灸法。兼服大補氣血之藥至肉平為度。

白話文:

附子餅灸法,通常用於治療潰瘍氣血虛弱,無法癒合的狀況。如果潰瘍是因為風寒襲擊,導致血氣無法運行,無法生肌,就可以使用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和肚臍,研磨成粉末,然後用唾液和成餅狀,敷在潰瘍處,再將艾灸放在餅上。每天灸幾次,讓患處感到微微發熱,但不要太痛。如果附子餅變乾了,可以再用唾液調和。觀察潰瘍處是否活絡、滋潤,以決定灸療的次數。另外也可以用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和肚臍,切成三分厚片,按照上面的灸法施灸。同時服用補氣血的藥物,直到肉芽組織生長平坦為止。

若瘡久成漏內有膿管者。灸數日後仍用針頭散蝕腐之。(方見景岳全書)騎竹馬灸穴法,以男左女右手臂豎起。用薄篾一條。自臂腕中橫紋起。貼肉量至中指。齊肉盡處截斷為則。次另用篾量中。指取定同身寸二寸。然後用木凳兩條。擺開約四五尺。將大竹槓一條。兩頭擱在凳上。

白話文:

如果瘡口長時間形成漏管,裡面有膿液,幾次灸法治療後,仍然用針頭散劑腐蝕它。(古方記載見《景嶽全書》)騎竹馬灸法,男性用左臂、女性用右臂豎起。用一條薄篾,從手臂腕部的橫紋開始量起,貼著肉,量到中指,與肉齊平的地方截斷為準。然後另外用篾條量中指,確定身寸二寸。之後用兩條木凳,相隔四五尺,將一根大竹槓的兩端分別放在凳子上。

令病人脫衣。正身騎在竹槓中。足不著地。使人扶定勿令傴僂(古令病人騎竹槓。使兩人扛起。不若用凳擱穩也)將前量臂之篾一頭定著竹槓。從尾骶骨貼脊直上至篾盡處點記然後取同身寸篾。折中橫安點處。兩頭盡處是穴灸七壯。或五七壯。此二穴乃心脈所過之處。凡癰疽惡瘡。

白話文:

讓病人脫掉衣服。身體正坐騎在竹槓中間。腳不著地。讓人扶穩,不要讓病人彎腰駝背。(以前的治療方法是讓病人騎在竹槓上,由兩人扛起來。不如用凳子墊穩。把先前量過長度的篾片的一端固定在竹槓上。從尾骶骨沿著脊椎一直向上到篾片盡頭做記號。然後取同樣長度的篾片。把它折成一段,橫著放在記號處。兩端盡頭是穴位,灸七壯或五壯或七壯。這兩個穴位是心脈經過的地方。凡是癰疽惡瘡。

皆心火留滯之毒。灸則心火流通。而毒自散矣。

發背

肩井,騎竹馬穴

項上偏枕

風門(灸二七壯)

疔瘡,初如粟米次如赤豆。頂凹堅硬或痛癢麻木。或寒熱頭痛。

(面口)合谷,(手上)曲池,(背上)肩井,委中,三里

凡疔用隔蒜灸法。甚則以蒜膏遍塗四圍。只露毒頂。用艾著肉灸之。以爆為度。如不爆者難愈。更宜多灸至百壯無不愈者。

白話文:

在治療疔瘡時,可以使用隔蒜灸法。如果症狀嚴重,可以用蒜泥塗抹在疔瘡的周圍,只露出疔瘡的頂部。然後,用艾條點燃後放在肉上灸,直到爆出膿液為止。如果沒有爆出膿液,則很難痊癒。此時需要繼續灸,直到灸到一百壯,沒有不痊癒的。

疔瘡初發。必用鈹針刺入瘡心四五分。挑斷疔根。令出惡血。針入疔根堅硬如鐵者為順。綿軟而不知痛者為逆。生項以上者屬三陽經。不宜灸。火日生疔亦禁灸。若初起失治。或房勞遺精。及食椒酒雞魚豬首等發物。以致毒氣內攻。走黃不住。瘡必塌陷按經尋之。有一芒刺直豎。乃是疔苗。急用針刺出惡血。即在刺處用艾灸三壯。以宣餘毒。

白話文:

疔瘡剛發作時,必須用鈹針刺入瘡的中心四、五分深,挑斷疔瘡的根部,讓惡血排出。針刺時,如果疔根堅硬如鐵,表示順利;如果疔根柔軟沒有痛感,表示逆行。生長在脖頸以上部位的疔瘡,屬於三陽經,不宜灸。火疔瘡也不宜灸。如果初期沒有及時治療,或因房勞過度、遺精,以及食用辛辣食物、喝酒、吃雞魚豬頭等發物,導致毒氣內攻,疔瘡擴散不止,必定塌陷。根據經絡尋找,會發現有一個針尖般大小的硬刺直立著,那就是疔瘡的根苗。趕快用針刺破,讓惡血排出。然後在刺出的部位灸三壯艾灸,以消除殘餘的毒素。

乳癰,乳房紅腫熱痛。十四日成膿,乳疽初起寒熱往來。乳房堅硬木痛。月餘成膿。

(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頭屬足厥陰肝經。男子房勞恚怒傷於肝腎。婦人胎產憂鬱損於肝脾。皆能致之○焮熱痛甚者。並宜隔蒜灸。)

白話文:

乳巖病的形成,是鬱悶不樂,導致脾氣阻塞,肝氣逆亂,於是形成隱藏的核,不痛不癢。一、二年後開始潰爛,有時過五、六年纔看到外面腫脹,呈現紫黑色,裡面漸漸潰爛。也有經過好幾年才潰爛,而出現凹陷的地方,都叫做乳巖病。這種病最難治療。

乳岩,鬱悶則脾氣阻。肝氣逆。遂成隱核。不痛不癢。一二載始潰。或五六年後方見外腫紫黑。內漸潰爛。亦有數載方潰而陷下者皆曰乳岩。最難治療。

肩髃,靈道(各灸二七壯),溫溜(大人二七壯。小人七壯),足三里,條口(治癰),下巨墟(各灸二七壯),足臨泣。

白話文:

肩髃、靈道(各灸二十七次),溫溜(成人二十七次,小孩七次),足三里、條口(治療癰疽),下巨墟(各灸二十七次),足臨泣。

胃癰,生於左者曰胃口疽生於右者曰胃口癰。

曲池(灸三七壯),內關(七壯)

腎癰,自腎俞穴起。

會陽(灸二七壯)

腸癰,小腹重強按之痛。小便如淋。汗出惡寒。身皮甲錯。腹皮急如腫狀。脈洪數者膿已成。若大便膿血為直腸癰。易治。或繞臍生瘡。或臍間出膿為盤腸癰。難治(一方用生菜油日幾服。有效。以其利腸解毒也。)

白話文:

腸癰:小腹沉重,按壓時疼痛。小便淋漓不暢。出汗惡寒。皮膚乾裂。腹部的皮肉緊繃,像腫脹一樣。脈洪數的,膿液已經形成。如果大便膿血,則為直腸癰。容易治療。有的圍繞著肚臍長瘡。有的在肚臍間流出膿液,這是盤腸癰。難以治療。(一方用生菜油煮熟每天服用幾次。有效。因為它能潤腸解毒。)

大腸俞,陷谷,太白

千金方屈兩肘正肘頭銳骨。灸百壯。下膿血而安(大陽脈合曲池。小腸脈合小海。故灸此。)

流注,生於四肢關節。或胸腹腰臀。初發漫腫不紅,用蔥頭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冷則用熱物熨之多熨為妙。或鋪艾灸之亦效。若熱痛漸至透紅一點。即宜用針開破出膿。

白話文:

流注:是一種發生在四肢關節或胸腹腰臀部位的疾病。初期症狀為局部腫脹,但沒有發紅。治療方法:可以用蔥頭切碎搗爛,炒熱後敷在患處。如果患處是冷的,可以用熱物熨燙,以多次熨燙為佳。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治療。如果患處開始發紅並且逐漸變成紅色,則需要用針刺破並排出膿液。

蜣螂蛀(一名僵螂蛀),手指骨節堅腫形如蟬肚不紅不腫。屈伸艱難日久方知木痛。此體虛人由濕痰寒氣凝滯而成。初宜服六君子湯。外以陽燧錠于堅處灸之自消若失治而堅腫漸爛膿如清水。潰久則不能收功。

白話文:

蜣螂蛀(又名僵螂蛀),是指手指關節腫大堅硬,形狀像蟬的肚子,不紅不腫。屈伸困難,久而久之才感到疼痛。這是體質虛弱的人,由於濕痰寒氣凝滯而成。初期應服六君子湯。外用陽燧錠在堅硬的地方灸,使之消散。如果治療不當,堅硬腫大逐漸腐爛,膿液像清水一樣。潰爛久了就不能收效了。

陽燧錠

蟾酥(末),硃砂(末),川烏(末),草烏(各五分末),直殭蠶(一條末)

白話文:

蟾酥(研磨成末),硃砂(研磨成末),川烏(研磨成末),草烏(各五分研磨成末),直僵蠶(一條研磨成末)

用硫黃(一兩五錢)置杓內微火烊化次入前藥末攪勻再入麝香(二分)冰片(一分)攪勻即傾入濕瓷盆內速蕩轉成片俟冷收瓷罐內用時取甜瓜子大一塊紅棗肉黏於灸處用燈草蘸油點火淬藥錠上灸五壯或七壯。九壯候起小疱用線針串破出黃水須貼萬應膏其毒即消,如風氣痛用箸子於骨縫中按之痠痛處以墨點記灸之。

白話文:

將硫磺(一兩五錢)放在勺子裡,用小火融化,然後加入前面藥物的粉末,攪拌均勻,再加入麝香(二分)冰片(一分),攪拌均勻,然後倒入濕瓷盆中,快速攪拌成片,冷卻後收在瓷罐中。使用時,取甜瓜子大小的一塊,用紅棗肉粘在要灸的部位,用燈草蘸油點燃,淬到藥丸上,灸五次或七次。九次後會起小水泡,用線針刺破,擠出黃水,需要貼上萬應膏,毒性就會消失。如果風氣痛,用筷子在骨縫中按壓,痠痛的地方用墨點記住,然後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