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續刻 (3)

回本書目錄

續刻 (3)

1. 大惑論

(次九針論之後)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屬腎)筋之精為黑眼。(屬肝)血之精為絡。(屬心)其窠氣之精為白眼。(屬肺)肌肉之精為約束。(屬脾)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

白話文:

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匯聚到眼睛而形成精華。精華的所在稱之為眼。骨骼的精華是瞳孔(屬於腎)。筋的精華是白眼球(屬於肝)。血液的精華是眼中的血絲(屬於心)。皮膚的精華是眼白(屬於肺)。肌肉的精華是瞼裂(屬於脾)。這些精華包圍著筋骨血氣的精華,和脈絡一起形成眼瞼。眼瞼向上連接腦後,從項部穿出。所以邪氣入侵頸項,由於該處的身體虛弱,邪氣就可深入其中。

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斜同)其精。(睛同)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岐。視岐見兩物。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精神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惡。

白話文:

那麼眼睛跟着物體的移動而進入大腦。進入大腦,大腦就轉動起來。大腦轉動,帶着眼睛迅速轉動。眼睛轉動得急了,就會頭暈而轉動。邪視時,眼睛的視力就不能互相配合了,因而視力就會分散。視力分散,看見的東西就會模糊不清,看到兩個物體。眼睛是受心支配的,心是精神的居所。因此,精神錯亂了,眼睛就不轉動了。忽然看見不同尋常的事物,精神、魂魄都分散了,就不能互相協調。所以說,這就叫迷惑。

卒然相感。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復。是故間者為迷。甚者為惑。

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于于下。(陽衰)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精氣並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穀。谷消故善飢。胃氣逆上則胃脘寒(不能運行。則其中脘當寒)故不嗜食也(此言所以善飢而不嗜食也)

白話文:

精氣匯聚於脾臟。熱氣停留在胃部。胃部燥熱就會消化食物。食物消化了所以就會容易感到飢餓。胃氣向上逆行,就會導致胃脘部寒冷(無法運行,那麼其中脘部就會寒冷),所以就不想吃東西。(這裡說的是為什麼容易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的原因)

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

白話文:

衛氣不能進入陰,總是保存在陽。保存在陽,則陽氣旺盛,陽氣旺盛則陽蹺脈旺盛,不能進入陰,則陰氣虛,所以眼睛不能閉。衛氣保存在陰,不能運行於陽,保存在陰,則陰氣旺盛,陰氣旺盛則陰蹺脈旺盛,不能進入陽,則陽氣虛,所以眼睛閉著。

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故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濕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精則欲瞑。故多臥矣。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留於陽也久。故少瞑焉。

白話文:

保護人體的正氣,白天總是走在陽氣的表面。晚上則運行在陰氣的部位。所以,陽氣用盡了,就會睡覺;陰氣用盡了,就會醒過來。所以腸胃大,則保護人體的正氣運行停留的時間較久。皮膚濕潤、筋肉鬆軟,就會使運行遲緩,在陰氣的部位停留的時間也就久。正氣不充盈,就會想要閉眼休息。所以經常睡覺。反之,腸胃小,皮膚滑潤柔軟,筋肉鬆解通利,保護人體的正氣在陽氣的部位停留的時間較久,所以睡覺的時間就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