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卷六

五臟:臟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故為五臟。

六腑:腑者,府也。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受五臟濁氣,名傳化之府,故為六腑。

白話文:

五臟: 臟字的本義是「藏」,指能夠儲藏東西的器官。心臟藏著「神」,肺臟藏著「魄」,肝臟藏著「魂」,脾臟藏著「意」和「智」,腎臟藏著「精」和「志」,因此稱之為「五臟」。

六腑: 腑字的本義是「府」,指能夠貯藏東西的空間。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它們接收五臟產生的濁氣,並將其傳化成不同的物質,因此稱之為「六腑」。

五臟藏精而不瀉,故滿而不實。六腑輸瀉而不藏,故實而不滿。如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

白話文:

五臟儲存精氣而不排出,所以內部很充盈但不緊實。六腑負責運化排泄而不儲藏,所以內部空虛但不飽滿。就像食物入口,胃就充盈而腸道空虛,食物往下運送,腸道就充盈而胃就空虛。所以說:「空虛但不飽滿。」

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四垂如蓋,附脊第三椎,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諸臟清濁之氣,為五臟華蓋云。

心重十二兩,七孔三毛,形如未敷蓮花,居肺下膈上,附脊第五椎。

白話文:

肺重三斤三兩,有六個葉子和兩個耳垂,四邊下垂像帽子,緊鄰脊椎的第三節,裡面有二十四個孔,排列整齊,負責輸送五臟之間清濁之氣,是五臟的保護層。

心重十二兩,有七個孔和三個毛孔,形狀像沒有盛開的蓮花,位於肺部下方、橫膈膜上方,緊鄰脊椎的第五節。

心包絡,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粘而黃脂幔裹者,心也。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包絡也。

白話文:

心包位於橫膈上方,縱膈下方,和橫隔相連,被黃色的脂肪包裹着,這就是心臟。外面有像絲一樣細小纖細的膜,和心肺相連接,這就是心包。

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心下、胃上,其治在膻中,直兩乳間陷中者。中焦在胃中脘,當臍上四寸,其治在臍旁。下焦當膀胱上際,其治在臍下一寸。

白話文:

三焦是食物和水液運行的通道,也是氣出入的始終。

上焦位於心臟下方、胃部上方,治療方法是在膻中穴(兩乳之間凹陷處)進行治療。

中焦位於胃的中央,在肚臍上方四寸,治療方法是在肚臍旁邊進行治療。

下焦位於膀胱上方,治療方法是在肚臍下方一寸處進行治療。

肝重二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其治在左,其臟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附脊第九椎。

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包精汁三合。

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周圍著脊,以遮隔濁氣,不使上熏心肺也。

脾重二斤三兩,廣三寸,長五寸,掩乎太倉,附脊十一椎。

胃重二斤一兩,大一尺五寸,徑五寸,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

白話文:

肝臟重二斤四兩,有左邊三個葉、右邊四個葉,治療病症在左側,臟器位於右脅、右腎之前,與胃相鄰,貼近脊椎第九椎。

膽囊在肝臟的短葉之間,重三兩三銖,包藏膽汁三合。

膈肌前緣齊平鳩尾區,後緣齊平第十一椎,周圍緊貼脊柱,用以隔絕濁氣,防止濁氣上燻心肺。

脾臟重二斤三兩,寬三寸,長五寸,覆蓋在大網膜上,貼近脊椎第十一椎。

胃臟重二斤一兩,寬一尺五寸,直徑五寸,曲折伸展,長二尺六寸。

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左回迭積十六曲。小腸上口,即胃之下口,在臍上二寸;復下一寸水分穴,為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滓穢入大腸。

白話文:

小腸的重量為兩斤十四兩,長度為三丈二尺,在腹中左邊盤旋疊繞,形成十六個彎曲。小腸的上端連接著胃的下方,在肚臍上方兩寸處;小腸的下端再往下延伸一寸,稱為「水分穴」,是泌別清濁的地方,水分會進入膀胱,而渣滓會進入大腸。

大腸重二斤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右回迭十六曲,當臍中心。大腸上口,即小腸下口也。

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狀如石卵,色黃紫,當胃下兩旁,入脊膂,附脊十四椎,前與臍平。

膀胱重九兩二銖,廣九寸,居腎下之前,大腸之側,膀胱上際,即小腸下口,水液由是滲入焉。

脊骨二十一節,取穴之法,以平肩為大椎,即百勞穴也。

白話文:

大腸

重量:二斤十二兩 長度:二丈一尺 寬度:四寸 形狀:右側盤旋迭加成十六個彎曲,位於肚臍中央。大腸的開口就是小腸的出口。

腎臟

數量:兩個 重量:一斤一兩 形狀:如石頭般的橢圓形 顏色:黃紫色 位置:位於胃的下方兩側,進入脊柱,附著在脊椎上十四個椎骨處,前緣與肚臍齊平。

膀胱

重量:九兩二銖 寬度:九寸 位置:位於腎臟下方前方,大腸旁邊。膀胱的上端與小腸的下端相連,水液由此滲入膀胱。

脊椎

節數:二十一節 取穴方法:以與肩同高的位置為大椎穴,也就是百勞穴。

2. 臟腑十二經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腸商陽迎香二,足胃頭維厲兌三,脾部隱白大包四,手心極泉少衝來,小腸少澤、聽宮去,膀胱睛明、至陰間,腎經湧泉俞府位,心包天池中衝隨,三焦關衝耳門繼,膽家瞳子髎竅陰,厥肝大敦期門至,十二經穴始終歌,學者銘於肺腑記。

白話文:

肺經:少商、中府 大腸經:商陽、迎香 胃經:頭維、厲兌 脾經:隱白、大包 心經:極泉、少衝 小腸經:少澤、聽宮 膀胱經:晴明、至陰 腎經:湧泉、俞府 心包經:天池、中衝 三焦經:關衝、耳門 膽經:瞳子髎、竅陰 肝經:大敦、期門

此乃十二經穴從起點到終點的歌訣,願學者銘記於心。

3. 手太陰經穴主治

《內經》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白話文:

內經》說:『肺,是相助於心的器官,主治節氣制約,使人體功能正常運作。』

肺是氣的根本,魄藏之處。肺的功能表現在體表的毛髮,充滿於皮膚。肺屬陽中之太陰,與秋氣相通。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與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其液涕。

白話文:

西方屬白色,與肺相通,與鼻子相連,肺中藏有精氣,所以疾病會在背部顯現。白色食物的味道辛辣,性質屬金,代表的動物是馬,代表的穀物是稻米,與四季相應,代表的星宿是太白星,因此知道疾病會表現在皮膚上。白色食物的音調屬商,其數為九,氣味腥臭,其體液為鼻涕。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白話文:

西方的方向會產生乾燥的氣候,乾燥的氣候會產生金屬性質,金屬性質會產生辛味的物質,辛味的物質會滋養肺部,肺部會滋養皮膚和毛髮,皮膚和毛髮會滋養腎臟。肺部主導鼻子,在五行中屬燥,在方位上屬金,在身體上屬皮膚和毛髮,在臟腑中屬肺,在聲音上屬哭,在身體變化上屬咳嗽,在情緒上屬憂愁,憂愁會損傷肺部,喜悅可以戰勝憂愁,熱氣會損傷皮膚和毛髮,寒氣可以戰勝熱氣,辛辣的食物會損傷皮膚和毛髮,苦味的食物可以戰勝辛辣。

4. 手太陰肺經穴歌(《醫學入門》)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訣,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渠太淵涉,魚際少商如韭葉(左右二十二穴)。

此一經起於中府,終始少商,取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與井滎俞經合也。

白話文:

手太陰肺十一穴

中府、雲門、天府、訣裡、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涉。 魚際、少商,如韭葉狀。(左右共二十二穴)

解說:

手太陰肺經由中府穴開始,至少商穴結束。取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穴,以及井、滎、俞、經合穴位。

脈起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端。其支者,從腕後列缺穴,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交手陽明也。多氣少血,寅時注此。

白話文:

脈絡從中焦開始,下方連接大腸,再沿著胃部和食道向上,到達橫膈處與肺相連。從肺部橫著延伸到腋下,沿著手臂內側少陰心主經之前面走行,經過肘部中間,沿著手臂內側靠近骨頭的部分向上,進入寸口穴,再向上到魚際穴。沿著魚際穴走行到拇指尖。分支的脈絡從手腕後方的列缺穴開始,一直延伸到中指內側,再到中指尖端,與手陽明經相交。如果脈搏跳動有力、血量較少,多半是在寅時(凌晨3-5點)出現這種脈象。

辛金之臟,脈居右寸,實則脈實,上熱氣粗兼鼻壅,瀉必辛涼。虛則脈虛,少氣不足息低微,補須酸熱,橘甘下痰氣之神方,薑除去氣嗽之聖藥。七情鬱結因而喘,沉香烏藥參檳;胸痞喘急徹而痛,半夏栝蔞桔梗。鼻塞不通,丸荊穗澄茄薄荷;鼻淵不止,末龍腦蒼芷辛夷。百花卻去紅痰,二母偏除熱嗽。

白話文:

肺屬辛金之藏,脈象位於右手寸口。實證時,脈象洪實,伴有上熱氣粗和鼻塞,治療應以辛涼藥為主。虛證時,脈象微弱,氣息微弱,治療應以酸熱滋補藥為主。橘紅甘草是化痰氣的神方,生薑是止咳氣的聖藥。七情鬱結引起的喘氣,可用沉香、烏藥、人參、檳榔治療。胸部痞滿、喘氣急促並伴有疼痛,可用半夏、栝蔞、桔梗治療。鼻塞不通,可用荊芥、薄荷、澄茄製成的丸藥治療。鼻淵流涕不止,可用龍腦、蒼芷、辛夷研成細末治療。百花入藥可止咳化紅痰,二母湯偏能治療熱咳。

黃連赤茯阿膠,抑心火而清肺臟,訶子杏仁通草,利久嗽以出喉音,流注疼痛因痰飲,半夏倍於朴硝;癮疹癢痛為風熱,苦參少於皂莢。哮嗽齁齁,兜鈴蟬蛻杏(除尖)白砒(少入),熱壅咽喉,雞蘇荊芥防風,參牛甘草消酒疸,輕粉硫黃去鼻痔。白礬甘遂白砒霜性情實重,入豆豉偏治吼喘;百草霜氣味雖輕,和海鹽卻消舌腫。

白話文:

黃連、赤茯苓、阿膠:抑制心火,清肺潤肺。 訶子、杏仁、通草:緩解久咳,通暢喉音。 流注疼痛是由痰液引起的,半夏的用量要比朴硝多。 癮疹發癢疼痛是風熱引起的,苦參的用量要少於皁莢。 哮喘、喉中作響,可用兜鈴、蟬蛻、杏仁(去掉尖)、白砒(少量)。 熱氣壅滯咽喉,可用雞蘇、荊芥、桔梗、防風。 參牛、甘草:消散酒後發黃。 輕粉、硫磺:消除鼻痔。 白礬、甘遂、白砒霜:藥性重,加入豆豉中專治吼喘。 百草霜:藥性輕,與海鹽配合可以消舌腫。

甜葶藶良治肺癰,苦熊膽寒塗腸痔。瓊玉膏理嗽調元,流金丹清痰降火。人參非大劑不補,少則凝滯,大則流通;黃芩非枯薄不瀉,細則涼腸,枯則清金,升麻白芷,東垣曾云報使;蔥白麻黃,仲景常用引經。紫菀五味能補斂,桑白防風實開通。寒熱溫涼,名方選辨,輕重緩急,指下詳明,更參一字之秘,價值千金之重,會得其中旨,草木總皆空。

白話文:

甜葶藶非常適合治療肺部膿腫。苦熊膽適合作為膏藥,塗抹於腸道痔瘡。瓊玉膏可以理肺化痰,調整身體機能。流金丹可以清熱化痰,降火消炎。人參用量不足,不能起到滋補功效;用量過多,則會凝滯氣血,妨礙流通;黃芩不經過煎煮,不能發揮瀉火效果;煎煮過度,則會過於寒涼,損傷肺金。升麻、白芷是東垣提出的「報使藥」;蔥白、麻黃是仲景經常使用的引經藥。紫菀具有補益斂肺的五味功效。桑白皮、防風具有補實開通的功效。對於寒熱溫涼等症狀,有經典方劑可以選擇,分辨它們的輕重緩急,在診脈時就能清楚知道。更重要的是理解藥方中看似微小的用藥技巧,其價值千金難買。只要領會其中的精髓,藥草的運用就都能得心應手了。

《導引本經》:『肺為五臟之華蓋,聲音之所從出,皮膚賴之而潤澤者也。人惟內傷七情,外感六淫,而呼吸出入不定,肺金於是乎不清矣。然欲清金,必先調息,息調則動患不生,而心火自靜,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寬中體,三者想氣遍毛孔出入,通用無障,而細其心,令息微微,此為真息也。蓋息從心起,心靜氣調,息息歸根,金丹之母。

白話文:

《導引本經》中說:肺部是五臟的保護罩,是聲音發出的源頭,皮膚也要靠它才能滋潤。人一旦受到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的影響,呼吸就會不穩定,肺金就會受損。想要淨化肺金,必須先調整呼吸,呼吸調整好,就不會出現病痛,心火也會平息。具體方法有三:

  1. **安心靜心:**讓心神安定,不起雜念。
  2. **寬中體:**放鬆身體,舒暢胸懷。
  3. **想氣遍毛孔出入:**想像氣息通過毛孔自由出入,無所阻礙,同時保持心神細致,讓呼吸微細綿延。這纔是真正的呼吸。

因為呼吸是由心發起的,心境平靜,氣息就能調理,每口氣都能歸於根本,這就是金丹(長生不老藥)的源泉。

』《心印經》曰:『回風混合,百日通靈。』《內經》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逆之則傷肺。』若過食瓜果,宜微利一行,靜息二日,以薤白粥羊腎空心補之;如無羊腎,以豬腰代之,勝服補劑。秋當溫足涼頭,其時清肅之氣,與體收斂也。

白話文:

《心印經》中說:「心腎相交,百日內可以通靈。」《黃帝內經》中說:「秋季三個月,天氣急劇變冷,地氣逐漸明朗。要早睡早起,就像雞一樣早早起牀。保持心志平和安寧,緩解秋天的刑罰。收斂神氣,使秋氣平和。不要讓心志外放,保持肺氣清淨。違背這些原則,就會傷及肺。」

如果過度食用瓜果,應稍微瀉一下,靜養兩天,空腹喝薤白粥加羊腎補益身體。如果沒有羊腎,可以用豬腰代替,效果比補劑還好。秋季應溫暖足部,涼爽頭部。此時清爽肅殺之氣,會讓身體收斂起來。

自夏至以來,陰氣漸旺,當薄衽席,以培壽基。其或夏傷於暑,至秋發為痎瘧,陽上陰下,交爭為寒;陽下陰上,交爭為熱。寒熱交爭,皆肺之受病,如二少陽脈微弦,即是夏食生冷,積滯留中,至秋變為痢疾。如足陽明、太陰微弦濡而緊,乃反時之脈,病恐危急。然秋脈當如毫毛,治法詳後與前也。

白話文:

自從夏至以來,陰氣逐漸增強,應當減少被褥,以增進身體健康。如果在夏季受到暑氣侵襲,到了秋天就會發作瘧疾,表現為陽氣上升,陰氣下降,交替爭鬥形成寒症;陽氣下降,陰氣上升,交替爭鬥形成熱症。寒熱交替爭鬥,都是肺部受到侵害,比如兩個少陽經脈脈象細而有力,這說明在夏季過量食用生冷食物,在體內積滯,到了秋天就轉化為痢疾。如果足陽明經脈、足太陰經脈脈象細而濕潤,堅緊有力的話,這是反常的脈象,病情恐怕會危急。然而,秋季的脈象應當像毫毛一樣細軟,治療方法詳見後文,與前文基本相同。

《素問》云:『秋傷於濕,冬生咳嗽,純陽歸空。』《秘法》云:『行住坐臥常噤口,呼吸調息定音聲,甘津玉液頻頻咽。』無非潤肺,使邪火下降,而清肺金也。

白話文:

《素問》中提到:「秋季受了濕氣的傷害,冬天就會產生咳嗽,因為純陽之氣會回歸空虛。」《祕法》中說:「平時無論是走路、坐著、躺著,都要經常閉著嘴巴,調整呼吸,保持聲音平穩,將口中甘甜的津液經常吞入體內。」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滋潤肺部,讓病邪之火下降,從而使肺金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