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論(宋本)》~ 辨脈法第一 (1)

回本書目錄

辨脈法第一 (1)

1. 辨脈法第一

問曰:脈有陰陽者,何謂也?答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問曰: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答曰: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也,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鞕,名曰陰結也,期十四日當劇。

白話文:

**問:**脈有陰陽之分,這是什麼意思?

**答:**凡是脈搏大、浮、快、動、滑,這些屬於陽脈;脈搏沉、澀、弱、弦、細微,這些屬於陰脈。通常,陰證(寒證)出現陽脈表示生機,陽證(熱證)出現陰脈表示死亡。

**問:**脈有陽結和陰結之分,如何區別?

**答:**脈搏浮而快,能進食,但沒有大便,這種情況屬於實證,叫做陽結,危險期在第 17 天。脈搏沉而慢,不能進食,身體沉重,大便反而不通,這種情況叫做陰結,危險期在第 14 天。

問曰:病有灑淅惡寒而復發熱者何?答曰: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曰:何謂陽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曰:何謂陰不足?答曰: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

白話文:

問:有的人發冷流鼻水之後又發燒,是怎麼回事?

答:陰脈虛弱,陽氣就跑過去;陽脈虛弱,陰氣就跑過來。

問:什麼叫做陽脈虛弱?

答:比如說寸口脈很微弱,就叫做陽脈虛弱。這時陰氣跑到陽氣裡面,就會流鼻水發冷。

問:什麼叫做陰脈虛弱?

答:比如說尺脈很弱,就叫做陰脈虛弱。這時陽氣跑到陰氣裡面,就會發燒。

有的人陽脈浮起來,陰脈很弱,表示血虛。

血虛則筋急也。其脈沉者,榮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榮氣微者,加燒針,則血流不行,更發熱而躁煩也。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脈纍纍,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脈縈縈,如蜘蛛絲者,陽氣衰也。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其血也。

白話文:

血虛就會導致筋脈緊繃。如果脈象沉著,表示榮氣不足。如果脈象浮動,並且汗水像珠子般滾落,表示衛氣衰弱。榮氣不足的人,使用燒針的話,血流會受阻,導致發熱和煩躁。

脈象模糊不清,像車蓋一樣,叫做「陽結」。脈象細細長長,像沿著長竿走動一樣,叫做「陰結」。脈象跳動短促,像羹湯上的油花,表示陽氣不足。脈象細長而綿軟,像蜘蛛絲一樣,表示陽氣衰退。脈象綿軟而斷續,像滴落的油漆,表示血氣喪失。

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脈陽盛則促,陰盛則結,此皆病脈。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者,此三焦傷也。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也。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濡,陰脈與陽脈同等者,名曰緩也。

白話文:

脈搏跳動緩慢,時而停止後又再次跳動的,叫做「結」。脈搏跳動頻繁,時而停止後又再次跳動的,叫做「促」。脈搏陽氣過盛則跳動頻繁,陰氣過盛則跳動緩慢,這些都是病態脈象。陰陽相互激盪,叫做「動」。如果陽氣激盪,會出汗;如果陰氣激盪,則會發熱。身體感到寒冷怕冷的,這是三焦受損。如果在關脈上出現數條脈象,上下沒有連貫,像豆子般大小,微微跳動的,叫做「動」。陽脈浮起、脈象大而濡潤,陰脈浮起、脈象大而濡潤,陰脈和陽脈一樣的,叫做「緩」。

脈浮而緊者,名曰弦也。弦者狀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脈緊者,如轉索無常也。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問曰:病有戰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當戰而汗出也。其人本虛,是以發戰。

白話文:

脈搏浮浮緊緊的,叫作「弦脈」。弦脈就像弓弦一樣,按壓它也不會移動。脈搏緊緊的,就像扭動的繩子一樣,沒有規律。脈搏弦緊而大的話,弦代表「寒」,大代表「虛」。寒虛相爭,叫做「革脈」。如果是婦女,可能會發生早產、漏下;如果是男子,可能會失血、失精。有人問:生病的人如果發抖出汗,然後就痊癒,這是為什麼呢?回答道:脈搏浮浮緊緊的,按壓會彈回來,這是因為身體虛弱的緣故,所以才會發抖出汗。這個人本來就虛弱,所以才會發抖。

以脈浮,故當汗出而解也。若脈浮而數,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虛;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發戰也。問曰:病有不戰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脈大而浮數,故知不戰,汗出而解也。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脈自微,此以曾經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內無津液,此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問曰: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病人身涼和者,何也?答曰:此為欲解也,解以夜半。

白話文:

脈浮,所以出汗後就會好轉。如果脈搏又浮又快,按壓的感覺不緊實,表示此人本身不虛弱;如果想自行痊癒,只要出汗就可以了,不會發熱。

問:有些疾病沒有發熱,但是出汗後就好了,這是什麼道理? 答:脈搏又大又浮又快,所以知道不會發熱,只要出汗就會痊癒。

問:有些疾病沒有發熱也沒有出汗,但卻自行痊癒,這是什麼道理? 答:脈搏很細微,可能是因為曾經發汗、嘔吐、腹瀉或失血,導致體內缺乏津液,陰陽自然會調和,所以不用發熱或出汗就會痊癒。

問:傷寒病發三天後,脈搏浮快但細微,病人身體又涼又和,這是什麼原因? 答:這是快要痊癒的現象,通常會在半夜痊癒。

脈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脈數而解者,必能食也;脈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問曰:脈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別之?答曰: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為和平,雖劇當愈。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本位。其人病身體苦疼重者,須發其汗。

白話文:

如果脈象浮動但顏色發白,會讓人覺得渾身發冷冒汗;脈象快且有力,代表有食慾;脈象微弱且顏色發白,會讓人大量出汗。

有人問:「要判斷脈象的病症是否已經痊癒,該怎麼區分呢?」

回答:「在寸口、關上、尺中的三個位置,如果脈象的強弱、浮沉、快慢都相同,即使還有寒熱的症狀,也代表脈象的陰陽已經平衡,即使病情嚴重也會痊癒。

如果在立夏季節出現脈象洪大的情況,這表示脈象處於自然的狀態。如果患者感到身體疼痛難忍,就必須發汗來緩解疼痛。

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須發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時脈,故使然也。四時倣此。問曰:凡病欲知何時得,何時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陽得陰則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陰得陽則解也。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裏,數為在府,遲為在藏。

白話文:

如果明天身體不酸不痛,就不需要發汗。如果汗水自然流出,明天就會解毒。為什麼這樣說?立夏時節脈象大而洪,所以會這樣。其他季節也類似。

問:一般疾病如何知道什麼時候發病,什麼時候會痊癒?

答:假設在半夜發病,明天中午會痊癒;在中午發病,半夜會痊癒。為什麼這樣說?中午發病,半夜痊癒,是因為陽氣受到陰氣影響而化解;半夜發病,明天中午痊癒,是因為陰氣受到陽氣影響而化解。

寸口脈浮表示疾病在表層,沉表示疾病在裡層,數表示疾病在府臟,遲表示疾病在臟腑。

假令脈遲,此為在藏也。趺陽脈浮而澀,少陰脈如經也,其病在脾,法當下利。何以知之?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今趺陽脈浮而澀,故知脾氣不足,胃氣虛也。以少陰脈弦而浮,才見此為調脈,故稱如經也。若反滑而數者,故知當屎膿也。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

白話文:

假設脈搏跳動緩慢,表示病症在內臟。腳背脈浮且澀,手少陰脈像平常一樣,這種病症在脾臟,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怎麼知道呢?如果脈搏浮大,表示氣血充足。現在腳背脈浮而澀,所以知道脾氣不足,胃氣虛弱。因為手少陰脈弦而浮,纔出現這種調脈,所以稱為「如經脈」。如果脈搏相反地滑且快,便知道應該瀉出膿液。寸口脈浮而緊,浮表示風,緊表示寒;風會傷衛,寒會傷榮。

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也。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為也。榮衛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鞕,氣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數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治,大便鞕,氣噫而除。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獨留,心中則饑,邪熱不殺穀,潮熱發渴,數脈當遲緩,脈因前後度數如法,病者則饑。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

白話文:

身體裡外都生病,骨節痠痛,此時應發出汗。足陽明脈脈搏緩慢,胃氣就像正常時一樣。足陽明脈脈搏浮數,浮代表傷害胃,數代表影響脾,這不是原來的病,是醫生額外造成的。身體裡外的氣血被困住,脈搏的數目一開始微弱,脈象卻突然浮起,這個人一定是大便不通,打嗝後症狀就會消失。為什麼這樣說呢?原本數脈是因為影響脾,但現在數目微弱,所以知道脾氣沒有調理好,大便不通,打嗝後症狀就會消失。現在脈象反而浮起,數目從微弱改變了,邪氣獨自停留,心中就會飢餓,但邪熱不消化食物,會潮熱口渴,數脈應當緩慢,脈象由於前後次數合乎規律,病人就會飢餓。數脈不定時,就會生惡瘡。

師曰:病人脈微而澀者,此為醫所病也。大發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夏月盛熱,欲著複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此醫發其汗,令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複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裏,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又陰脈遲澀,故知血亡也。

白話文:

老師說:病人脈搏微弱且澀,這是因為醫生的治療出了問題。大量出汗,又多次劇烈瀉下,病人會失去太多血液。病人應當怕冷,後來卻發燒,沒有停止的時候。在炎熱的夏季,想穿很多衣服;在寒冷的冬季,想脫光衣服。這是因為陽氣微弱,所以怕冷;陰氣虛弱,所以發燒。醫生讓病人大量出汗,導致陽氣微弱;又多次劇烈瀉下,導致陰氣虛弱。在五月的夏天,陽氣在外表,胃中虛冷。因為陽氣內部微弱,不能抵禦寒冷,所以想穿很多衣服。在十一月的冬天,陽氣在體內,胃中煩熱。因為陰氣內部虛弱,不能抵禦炎熱,所以想脫光衣服。而且陰脈遲澀,所以知道病人失血。

脈浮而大,心下反鞕,有熱屬藏者,攻之,不令發汗。屬府者,不令溲數。溲數則大便鞕,汗多則熱愈,汗少則便難,脈遲,尚未可攻。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體形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災,若汗出、髮潤、喘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

白話文:

  • **脈象浮大,胃部發脹:**有內熱,治療時不要發汗。如果是體表熱,不要小便過多。小便過多會導致大便不通暢,汗出過多會加重熱症,汗出不足會導致排便困難。如果脈象遲緩,還不能進行治療。

  • **脈象浮大而洪,全身大汗淋漓,喘息不止,不能喝水,身體麻木,神志時而清醒時而恍惚:**這是迴光返照的徵兆。

  • **此外,無法確定哪個臟腑先受損:**如果出汗、頭髮濕潤、喘息不止,說明肺部先受損。

陽反獨留,形體如煙熏,直視搖頭,此心絕也。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此為肝絕也。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此為脾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絕也。又未知何藏陰陽前絕,若陽氣前絕,陰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陰氣前絕,陽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溫,心下熱也。寸口脈浮大,而醫反下之,此為大逆。

白話文:

陽氣完全消失的徵兆: 身體形體像是被燻黑,目光呆滯搖頭,這表明心臟已衰竭而死。

肝臟完全衰竭的徵兆: 嘴脣發紫,四肢濕冷,這表明肝臟已衰竭而死。

脾臟完全衰竭的徵兆: 口周發黑,冷汗發黃,這表明脾臟已衰竭而死。

腎臟完全衰竭的徵兆: 小便失禁,胡言亂語,目光呆滯直視,這表明腎臟已衰竭而死。

判斷陰陽氣何者先衰竭: 如果陽氣先衰竭,而陰氣後續衰竭,那麼人死後身體會發青; 如果陰氣先衰竭,而陽氣後續衰竭,那麼人死後身體會發紅,腋下溫熱,心臟以下部位發熱。

警告: 在寸口脈搏浮大時,醫生卻下瀉治療,這是嚴重的錯誤。

浮則無血,大則為寒,寒氣相搏,則為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飲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䭇。趺陽脈浮,浮則為虛,浮虛相搏,故令氣䭇,言胃氣虛竭也,脈滑則為噦。此為醫咎,責虛取實,守空迫血。脈浮、鼻中燥者,必衄也。諸脈浮數,當發熱,而灑淅惡寒,若有痛處,飲食如常者,畜積有膿也。

白話文:

  • 脈搏浮起,則表示血氣不足。如果脈搏過於浮大,則表示有寒氣。寒氣相撞擊,就會產生腸鳴聲。醫生卻不知道,反而讓病人喝冷水,導致汗液大量排出。冷水與寒氣相撞,必然導致病人更加虛弱。
  • 趺陽脈浮起,脈搏浮起表示虛弱。浮虛相撞擊,就會導致氣息虛弱,這是因為胃氣不足所致。脈搏滑則表示嘔吐。
  • 這是醫生的過錯,誤認為虛弱是實證,而過度治療,導致本已空虛的身體更加血虛。
  • 脈搏浮起,鼻腔乾燥的人,必定會流鼻血。
  • 諸脈浮數,應發燒,卻出汗又怕冷。如果有疼痛的地方,但飲食如常,則可能是體內有膿積。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寸口脈陰陽俱緊者,法當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潔也;濁邪中下,名曰渾也。陰中於邪,必內慄也,表氣微虛,裏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

白話文:

脈象浮弱,臉色潮紅且發抖,病症會在六七天後出汗而解除。如果再次發熱,則病情好得比較慢。脈象遲緩表示陽氣不足,無法出汗,身體會發癢。

寸口脈的陰陽兩部脈象都緊,說明邪氣清者在中焦,濁者在下焦。清邪在中焦,稱為「潔」;濁邪在下焦,稱為「渾」。

陰脈受邪氣,必定內心恐懼。表氣微弱,裡氣不穩,導致邪氣入侵陰脈。陽脈受邪氣,必定發熱、頭痛、脖子僵硬、頸部抽搐、腰痛、小腿痠痛。

所為陽中霧露之氣,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陰氣為慄,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裏氣微急,三焦相溷,內外不通。上焦怫鬱,藏氣相熏,口爛食斷也。中焦不治,胃氣上衝,脾氣不轉,胃中為濁,榮衛不通,血凝不流。若衛氣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搏,因熱作使,遊於經絡,出入藏府,熱氣所過,則為癰膿。

白話文:

所謂陽中霧露之氣,所以陽邪會上浮,陰邪會下沉。陰氣為 寒氣,會導致手足逆冷,大小便失禁。表氣微弱,裡氣微急,三焦混亂,導致內外不通。上焦氣機鬱滯,藏氣相互燻蒸,會導致口舌生瘡,飲食中斷。中焦失調,胃氣上衝,脾氣運行不暢,胃中產生濁氣,榮衛之氣不通,血液凝滯不流。如果衛氣暢通的話,小便會赤黃,與熱邪搏擊,熱邪作祟,遊走於經絡,出入臟腑,熱邪所到之處,就會形成瘡癰膿腫。

若陰氣前通者,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嚏而出之,聲嗢咽塞,寒厥相逐,為熱所擁,血凝自下,狀如豚肝。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闔,清便下重,令便數難,臍築湫痛,命將難全。脈陰陽俱緊者,口中氣出,唇口乾燥,踡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

白話文:

當陰氣過於旺盛時,陽氣會衰弱,陰氣得不到陽氣的控制,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引起打噴嚏、喉嚨發炎、聲帶嘶啞、鼻塞、寒顫,被熱氣壓迫,血液凝結下墜,狀似豬肝。陰陽氣一起衰弱,脾氣虛弱,五臟的液體流失到下焦,導致下焦閉合不全,大便稀薄、下墜感重,排便次數多且困難,臍周疼痛,性命難保。脈象顯示陰陽氣都很緊,口中呼出熱氣,嘴脣乾燥,蜷縮臥牀,腳冰涼,鼻涕外流,舌頭上有滑苔,不可隨意醫治。

到七日已來,其人微發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發熱者,此為難治。設使惡寒者,必欲嘔也;腹內痛者,必欲利也。脈陰陽俱緊,至於吐利,其脈獨不解,緊去人安,此為欲解。若脈遲至六七日,不欲食,此為晚發,水停故也,為未解;食自可者,為欲解。

白話文:

過了一個禮拜左右,病人會感到微微發燒,手腳溫暖,這是快好的徵兆;或到八天以上,體溫反而大幅升高,這種情況很難治癒。如果病人感覺怕冷,一定會嘔吐;腹部疼痛的,一定會腹瀉。脈搏陰陽兩者都緊繃,直到嘔吐或腹瀉後,脈搏才放鬆,緊繃感消失,病人就會好轉,這是快好的跡象。如果脈搏遲緩,持續六七天,病人不想吃東西,這是病情發作較晚的緣故,因為體內有水氣積聚,所以還沒有好轉;如果病人自己願意吃東西,則是快好的徵兆。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脈皆至,大煩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擾者,必欲解也。若脈和,其人大煩,目重,瞼內際黃者,此為欲解也。脈浮而數,浮為風,數為虛,風為熱,虛為寒,風虛相搏,則灑淅惡寒也。脈浮而滑,浮為陽,滑為實,陽實相搏,其脈數疾,衛氣失度,浮滑之脈數疾,發熱汗出者,此為不治。傷寒欬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

白話文:

如果發病六七天,手足三部的脈搏都出現了,病人高燒,口不能言,而且焦躁不安,這是身體要發汗的徵兆。如果脈搏平和,病人高燒,眼皮沉重,眼瞼內側發黃,這也是身體要發汗的徵兆。脈搏浮動而數疾,浮動代表風,數疾代表虛,風代表熱,虛代表寒,風虛交搏,就會出現惡寒怕冷的症狀。脈搏浮動而滑利,浮動代表陽,滑利代表實,陽實交搏,導致脈搏數疾,衛氣失調,浮滑的脈搏數疾,發熱出汗,這是危急的徵兆。傷寒導致嘔吐逆氣上行,脈搏散亂,這是因為身體虛弱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