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可久

《增訂十藥神書》~ 周序

回本書目錄

周序

1. 周序

予讀此十方,俱出人意表,其間次序緩急,可為千百世法,即不必十方並用,要無能出其範圍者矣。一方之中,自得肯綮,即不必全用其藥,亦可以細推其理矣。乃今日之治血症者,輒用六味地黃增減,冀其收功,皆由《醫貫》入手,而未嘗從《神書》體會者也。彼謂腎水衰則火炎為患,壯水之主,可鎮陽光也。

白話文:

我讀了這十個方子,它們都出人意料,它們之間的先後緩急順序,可以作為千百年來的法則,即使不必同時使用這十個方子,但也要做到沒有能超出它們範圍的。在一個方子中,只要掌握了關鍵,即使不必完全使用其中的藥物,也可以細細推敲其中的道理。如今治療血癥的醫生,常常使用六味地黃丸加減,希望它能見效,這都是從《醫貫》入門,而沒有從《神書》中體會到精髓。他們認為腎水衰竭則火氣旺盛而為患,壯大水的力量,就可以平抑陽光。

孰知人之犯此病者,陰虛固多,而他因得亦復不少。假如從勞力而得者,其傷在足太陰矣;從憂思而得者,其傷在手少陰矣;從嗜飲而得者,其傷在手太陰矣;從憤怒而得者,傷又在足厥陰矣。皆致吐血、咳血、咯血等症,豈一壯水可以勝其任乎?總之,人身之血,附氣而行者也。

白話文:

很多人往往認為患上吐血、咳血、咯血這些疾病的人,都是陰虛所致,但其實除了陰虛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也可能導致這些疾病。

例如,如果一個人是因為勞累而患病,那麼他傷及的是足太陰經;如果一個人是因為憂思而患病,那麼他傷及的是手少陰經;如果一個人是因為嗜酒而患病,那麼他傷及的是手太陰經;如果一個人是因為憤怒而患病,那麼他傷及的是足厥陰經。

這些不同的致病原因,都會導致吐血、咳血、咯血等症狀。因此,單靠壯水是無法治癒這些疾病的。

總之,人體的血液是依附著氣而運行的。如果氣虛了,血液就會運行不暢,從而導致吐血、咳血、咯血等疾病。

一臟傷則氣必不調,而血遂溢於外,故逆則上出,墜則下行,滯則阻痛,寒則凝,熱則散,此自然之勢也。後之君子於診視之際,聞問之餘,斟酌而得其情否乎?果能於此著眼,視其病之所傷在何臟?脈之所傷在何部?時之所值在何季?思過半矣。余曾治一咯血之人,平日極勞,每咯紫黑色俱成小塊者,然必是飽食則多,少食則少,不食則或少或無。予以韭汁、童便、製大黃治之,二服而安,後以補中益氣加血藥愈。

白話文:

一個臟器受損,氣血必定不調和,血液就會溢出體外,所以逆行的話會從上面出來,下墜的話會從下面出去,停留的話會阻滯疼痛,受寒的話會凝結,受熱的話會散發,這是自然而然的趨勢。後世的君子在診斷的時候,除了詢問病人的病情之外,還可以根據這些自然規律來推測病人的病情。如果能從這個角度出發,觀察病人的病變在哪個臟器?脈搏的病變在哪個部位?發病的時間是哪個季節?那麼就能大概知道病人的病情了。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咯血的人,這個人平日裡非常的勞累,每次咯血都是紫黑色的,而且都是成小塊的。但是,如果他吃飽了,咯血就會多,如果吃的少,咯血就會少,如果不吃東西,咯血就會很少或者沒有。我用韭汁、童便、製大黃來治療他,吃了兩次藥就好了,後來又用補中益氣湯加一些補血的藥來治療,最後痊癒了。

而知者以為怪妄,予謂極平常。蓋實從《神書》究心,而置《醫貫》為談料者也。

康熙二十六年五月吳門周揚俊識於星沙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