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外科理例》~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占色候生死八

病人目中赤脈。從上下貫瞳仁。一脈一年死。二脈二年死。若脈下者。療之瘥。面上忽多赤貫上下如脂赤色。從額上下至鼻。黑色出額上。大如指。及連鼻上至肩。又有赤色垂。併為死候。

白話文:

  • 病人的眼睛中有紅色的血脈,從上下貫穿瞳孔,有一條血脈代表一年內死亡,兩條血脈代表二年內死亡。如果血脈在瞳孔下方,治療後可以痊癒。

  • 病人突然有很多紅色血脈貫穿上下,像脂油一樣呈紅色,從額頭上下到鼻子,黑色的血脈從額頭上出現,大如手指,並連接到鼻子上直到肩膀,還有紅色的血脈垂下,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機按赤脈屬火。瞳仁屬水。赤脈貫瞳。火反乘水。面屬陽。陽部赤色。陽勝陰微。額上黑色。陽微陰勝。故多危也。

白話文:

機: 脈搏為紅色,屬火。瞳孔屬於水。脈搏呈現紅色貫穿瞳孔,表示火元素反克水元素。臉部屬陽,陽部呈現紅色,代表陽氣盛,陰氣弱。額頭呈現黑色,代表陽氣弱,陰氣盛。因此,這種症狀往往具有危險。

2. 癰之源有五九

天行一,瘦弱氣滯二,怒氣三,腎氣虛四,服法酒食炙爆服丹藥熱毒五

蓋治癰疽不可一概視為熱。其治難易。當自一而至五動。

3. 生癰所感不同十

膏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膏粱厚味。熱毒內積。其變多生大疽。受毒部分。其毒從虛處受之。大丁、大疽也。以其根深在內也。此言疽因厚味內熱為變而生。

白話文:

吃多了膏粱厚味之類的油膩食物後,腳上會長出巨大的膿瘡。受毒的部分好像手裡捏著一團棉花,空空洞洞。膏粱厚昧的食物吃多了以後,體內會積累很多熱毒。這些熱毒改變身體後,常常會長出大膿瘡。毒素侵犯的身體部位,都是從空虛的地方受到的毒害。巨大的膿瘡和毒瘡也是一樣的,因為它們的病根深入在體內。這句話說的是膿瘡是因膏粱厚味導致體內熱毒,發生變化而產生的。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瘻。留連肉腠。

人身陽氣。其精微以養神。其柔和以養筋。陽氣在身表。開闔失宜。在外寒氣從而襲之。如襲其筋絡。則筋絡拘急為僂俯。如陷入經脈。則經脈凝瘀為瘍瘻。留連分肉節腠間。不易散矣。

白話文:

人體的陽氣,有精微的氣息能滋養人的精神;還有柔和的氣息能滋養人的筋骨。陽氣在人體的表面,如果開合不當,外面的寒氣就會乘虛而入。如果寒氣侵襲筋絡,就會導致筋絡拘急,出現屈伸不利的症狀。如果寒氣深入經脈,就會導致經脈凝瘀,形成瘡瘍瘻管。寒氣停留於肌肉、關節、腠理之間,就不容易散發。

此言瘍瘻因陽氣開闔失宜。外寒襲陷。經脈凝瘀而生。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營生血。營氣流行失宜。不從其道阻逆於肉理。則血鬱熱。聚而為癰腫。

此言癰腫因營氣失宜。逆於肉理。血鬱熱聚而生。

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

三陽。手陽明大腸。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其三陽為病。在上發寒熱。在下為癰腫。

此言癰腫在下。從三陽而生。當視三陽脈而辨。

東方之域。魚鹽之地。其民食魚嗜咸。安其處。美其食。魚熱中。鹽勝血。故其民黑色疏理。其病為癰瘍。

此言癰疽。因土地瀕海。食魚嗜咸。安居不勞。美味不節。魚熱中。鹽勝血而生。

諸癰腫。筋攣骨痛。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也。

經曰。寒傷形。形傷腫。八風。八方之風。靈樞云。東南方來名弱風。傷人也在肌。西南來名謀風。傷人也在肉。東方來名嬰兒風。傷人也在筋。北方來名大剛風。傷人也在骨。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而為癰腫。筋攣。骨痛。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記載,寒邪可以損傷形體,形體受到損傷就會出現腫脹。所謂「八風」,是指從八方吹來的風。在《靈樞》中,對這八種風及其對人體的影響有詳細的描述。

東方來的風叫「弱風」,它可以損傷人的肌膚。西南來的風叫「謀風」,它可以損傷人的肌肉。東方來的風叫「嬰兒風」,它可以損傷人的筋腱。北方來的風叫「大剛風」,它可以損傷人的骨骼。

這八種寒風的變化,可以導致癰腫、筋攣、骨痛等疾病。

此言癰疽。因四方寒氣。八風過傷而生。

腎移寒於脾。癰腫少氣。

夫腎傷於寒。轉移於脾。脾主肉。分肉之間。衛氣行處。腎寒復傳脾。則分肉寒而衛氣凝。故腎結為癰腫。肉結血傷而少氣。

白話文:

如果腎臟受到寒氣的損傷,寒氣會轉移到脾臟。脾臟主管肌肉,並維持肌肉之間的正常狀態,使衛氣能正常運行。腎臟的寒氣再次傳輸到脾臟,則肌肉的分佈部位,就會受到寒氣侵襲,導致衛氣凝滯。因此,腎臟會形成腫瘤,肌肉也會結核,血氣受損,元氣不足。

此言癰腫。因腎寒傳脾而生。

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

脾主肉。肝主筋。肉溫則筋舒。今脾傳寒於肝。故肉寒則衛氣結聚為癰腫。筋寒則急為筋攣。

此言癰腫。因脾寒傳肝而生。

肝滿。肺滿。腎滿。皆實。則為肝肺腎癰。

滿實。脈氣滿實也。以臟氣邪盛滿實。故脈氣如是。

此言肝肺腎癰。因臟氣邪盛滿實而生。當視脈氣滿實而辨。

4. 肺肝腎癰症十一

肺癰主胠滿。肺藏氣而外主息。其脈支別者。從肺系橫出腋下。故喘而兩胠滿。此言肺癰所見症。

肝癰主小便。肝主驚。肝脈循股入毛中。環陰器抵少腹。直上貫肝膈。布脅肋。故兩胠滿。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

白話文:

  1. 肝臟的癰疽主要導致小便不暢。

  2. 肝臟主驚悸。

  3. 肝經的脈絡沿着大腿內側,進入毛中,環繞着陰器,抵達少腹,一直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膜,分佈在脅肋之間,所以兩側的脅肋便會感到脹滿。

  4. 兩側的脅肋脹滿,躺臥時就會驚悸,並且小便不通暢。

此言肝癰所見證。

腎癰主少腹滿。此言腎癰所見證。

5. 癰生原於臟腑十二

五臟菀熟。癰發六腑。

菀、積也。熟、熱也。五臟積熱。六腑受之。陽熱相薄。熱之所過。則為癰也。

此言五臟積熱。六腑受之而生。

六腑不和。留結為癰。

六腑屬陽而主氣。肌肉上為陽脈。邪氣遊於六腑。則肌肉上之脈不和。邪氣停留肌膚。結聚為癰腫矣。此言六腑受邪而生。

白話文:

六個通常被稱為“六個內部”的消化和清潔組織(胃,腸,膀眺,尿,肝和心)被認為是陽性,負責“氣”的管理。在“六個內部”以上的是“三個陽脈”(氣體,血液和水),它們也是陽性,負責“氣”的管理。如果邪氣在六個內部運行,則會讓“三個陽脈”不一致。如果邪氣停留在面板和皮下組織中,則會形成一團相關聯的症狀,這些症狀稱為“癒合”。因此,當六個內部受到邪惡時,就會形成癒合。

6. 辨臟腑內瘡十三

中府隱隱痛者。肺疽。其上肉微起者。肺癰。

巨闕隱隱痛者。心疽。其上肉微起者。心癰。

期門隱隱痛者。肝疽。其上肉微起者。肝癰。

章門隱隱痛者。脾疽。其上肉微起者。脾癰。

京門隱隱痛者。腎疽。其上肉微起者。腎癰。

中脘隱隱痛者。胃疽。其上肉微起者。胃癰。

天樞隱隱痛。大腸疽。其上肉微起。大腸癰。

丹田隱隱痛。三焦疽。其上肉微起。三焦癰。

關元隱隱痛。小腸疽。其上肉微起。小腸癰。

7. 明瘡瘍本末十四

今富貴之人。飲食肥膿。日久太過。其氣味俱厚之物。乃陽中之陽。不能走空竅。先行陽道。反行陰道。逆於肉理。則濕氣大勝。子(土)能令母(火)實。火乃大旺。濕熱既盛。必來克腎。若雜以不順。必損其真水。腎既受邪。積久水乏。水乏則從濕熱之化而上行。其瘡多出背出腦。

白話文:

現在的富貴之家,飲食肥美油膩,日積月累吃得過多,這些氣味厚重的食物,是陽中之陽,不能走空竅,先走陽道、反行陰道,逆於肌肉的紋理,這樣濕氣就會大盛。土能使火旺盛,火就會大旺,濕熱既盛,必定來剋制腎。如若心情鬱悶,必定損傷腎中的真水。腎既受邪,積久水乏,水乏則從濕熱之化而上行,其瘡多出背出腦。

此為大丁之最重也。若毒氣行於肺或脾胃之部分。毒之次也。若出於他經。又其次也。濕熱之毒所止處。無不潰爛。故經言膏粱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如持虛器以授物。物無不受。故治大丁之法。必當瀉其營氣。以標本言之。先受病為本。非苦寒之劑為主為君。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

白話文:

大丁是痔瘡中最嚴重的一種,如果毒氣侵犯了肺或脾胃,則次於大丁。如果毒氣侵犯了其他的經絡,則又次於肺脾胃。濕熱之毒所停留的地方,沒有不潰爛的。所以經典中說,膏粱之變,會導致大丁。大丁的形成很虛弱,就像拿著一個沒有裝東西的容器去盛東西,所有的東西都能放入。所以治療大丁的方法,一定要瀉其營氣。從標本關係來說,先發生的病是本,用苦寒的藥物做主藥,才能消除病人的痛苦。

8. 陰滯於陽為疽陽滯於陰為癰十五

癰疽因陰陽相滯而生。蓋氣陽也。血陰也。血行脈內。氣行脈外。相併周流。寒與濕搏之則凝泣行遲為不及。熱與火搏之。則沸騰行速為太過。氣得邪而鬱。則津液稠黏。為痰為飲。積久滲入脈中。血為之濁。此陰滯於陽也。血得邪而鬱。隧道阻隔。或溢或結。積久滲出脈外。

白話文:

癰疽的形成是因陰陽相滯所致。陽氣是氣,陰氣是血。血在脈中流動,氣在脈外運行,氣血彼此交融,周而復始地運行。如果寒濕之邪與氣搏結,就會凝結停滯,運行遲緩而不足。如果熱火之邪與血搏結,就會沸騰奔騰,運行過速而太過。氣受邪氣鬱積,就會使津液稠黏,形成痰飲。痰飲積聚日久,滲入脈中,使血變得渾濁。這就是陰滯於陽。血受邪氣鬱積,經絡通道受阻,或溢出脈外,或結成腫塊。積聚日久,就會滲出脈外。

氣為之亂。此陽滯於陰也。病皆由此。不特癰疽。陽滯於陰。謂陽盛而滯其陰。脈則浮洪弦數。陰滯於陽。謂陰弱而滯其陽。脈則沉弱細澀。陽滯以寒治之。陰滯以熱治之。

白話文:

氣血亂流,這是陽氣鬱結於陰分。疾病都是由這個引起的,不僅僅是癰疽。陽氣鬱結於陰分,指的是陽氣旺盛而鬱結了陰分。脈象浮洪弦數。陰氣鬱結於陽分,指的是陰氣虛弱而鬱結了陽分。脈象沉弱細澀。陽氣鬱結用寒涼的藥物治療。陰氣鬱結用溫熱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