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1)

1.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白話文:

黃帝問道:「診斷的方法是什麼?」岐伯回答:「診斷通常在清晨進行,因為這時陰氣尚未活動,陽氣尚未散發,飲食尚未進食,經脈尚未旺盛,絡脈運行平和,氣血尚未混亂,因此可以診斷出過盛或過弱的脈象。通過切脈來觀察脈動的動靜,並觀察精氣的神采,辨別五色,觀察五臟的盈虧,六腑的強弱,身體的盛衰。將這些綜合起來,就能判斷生死。」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白話文:

脈搏是血的貯藏處,動脈脈搏伸長,則氣血運行通暢;動脈脈搏短促,則氣血運行不暢。脈搏頻繁,則會令人煩躁;脈搏粗大,則病情加重。上部脈搏強盛,則氣血上衝;下部脈搏強盛,則氣血下滯。脈搏間歇,則氣血衰弱;脈搏細弱,則氣血不足。脈搏澀滯,則會心痛;脈搏渾濁而急速,像泉水湧出,病情加重而面容憔悴;脈搏綿綿若無,像弦斷了一樣,則預示死亡。

氣色良好的五種顏色,是氣血旺盛的表現。紅色應像白色布中包裹著硃砂,不應像赭石;白色應像鵝毛,不應像鹽粒;青色應像青碧玉的光澤,不應像藍靛;黃色應像用紗羅包裹著雄黃,不應像黃土;黑色應像濃漆的顏色,不應像黑泥。五種顏色精細鮮明,象徵著氣血旺盛,預示著壽命不會短暫。

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五臟者,中之守也,中盛臟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

白話文:

精明的人,用來觀察萬物,分辨黑白,衡量長短。但如果把長當成短,把白當成黑,這樣精氣就會衰竭。

五臟就像身體的守衛,當身體強壯、五臟飽滿,正氣旺盛,不會輕易受傷或害怕。如果說話時聲音就像從屋裡傳出來一樣,這是身體內部濕氣重的表現。

如果說話時聲音很微弱,要過很久才能說完一句話,這是氣被奪走的徵兆。

如果衣物不整理,說話時不分善惡,不避諱親疏,這是神志不清的表現。

如果糧倉沒有儲備,說明門戶不重要。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夫五臟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白話文:

小便失禁的人,是因為膀胱不能儲存小便。能守住小便的人就能活,守不住小便的人就會死。五臟是人體健康的基礎,頭腦是智慧的藏身處。如果頭部前傾、視力模糊,精神將會衰弱。背部是胸中器官的屏障。如果背部彎曲、雙肩下垂,胸中器官將會受損。腰部是腎臟的居所。如果腰部不能轉動和搖擺,腎臟將會虛弱。膝蓋是筋骨的藏身處。如果膝蓋不能彎曲或伸展,走路時駝背彎腰,筋骨將會虛弱。骨骼是骨髓的藏身處。如果不能長時間站立,走路時搖晃不穩,骨骼將會虛弱。

得強則生,失強則死。岐伯曰:反四時者,有餘為精,不足為消。應太過,不足為精;應不足,有餘為消。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

白話文:

生命力強盛就能生,生命力不足就死亡。岐伯說:與四季相違背,生命力過剩的就成為陽精,生命力不足的就成為陰消。所應當過剩的不足,就會化為陽精;所應當不足的過剩,就會化為陰消。陰陽不相適應,這種病症叫「關格」。

帝曰:脈其四時動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變奈何?知病乍在內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請問此五者,可得聞乎?岐伯曰:請言其與天運轉大也。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

白話文:

黃帝問道:四時脈象的變化如何?如何知道疾病的位置?如何知道疾病的變化?如何知道疾病剛開始在內?如何知道疾病剛開始在外?請問這五個問題,可以聽我說說嗎?

岐伯回答道:請讓我從天地運轉的大規律來說起。天地之間,萬物之外,天地發生變化,陰陽相互對應。春天的溫暖,化作夏天的炎熱;秋天的涼爽,變成冬天的寒冷。這四種季節的變化,脈象也會隨著上下變化。春季的脈象符合規矩,夏季的脈象符合矩尺,秋季的脈象符合衡器,冬季的脈象符合權衡。

因此,冬至後四十五天,陽氣微微上升,陰氣微微下降;夏至後四十五天,陰氣微微上升,陽氣微微下降。

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白話文:

陰陽之間有規律,與脈搏有關。陰陽失衡時脈搏會發生變化,瞭解脈象變化規律,就可以預知死亡時間。

脈象變化微妙,必須仔細觀察。觀察脈象有規律可循,首先要從陰陽入手,陽氣升,陰氣降,這是脈象變化的規律。接著根據五行生剋制化的原理,分析脈象變化的程度。

四季變化對脈象也有影響,春夏生長,脈象旺盛;秋冬收藏,脈象衰弱。根據四季變化,適當補充或瀉血,以保持陰陽平衡。

脈象與天地運行規律相一致,瞭解脈象的規律,就可以預知生死。

因此,聲音與五音相符,顏色與五行相符,脈象與陰陽相符。

是知陰盛則夢涉大水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灼,陰陽俱盛則夢相殺毀傷;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飽則夢予,甚飢則夢取;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哭;短蟲多則夢聚眾,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是故持脈有道,虛靜為保。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內者按而紀之,知外者終而始之。

白話文:

因此,知道陰氣過盛,就會夢到在水流湍急的大水中掙扎,心生恐懼;陽氣過盛,就會夢到猛烈的大火燒灼自己;陰陽之氣同時過盛,就會夢到相互殺戮,造成破壞;上焦之氣過盛,就會夢到飛翔;下焦之氣過盛,就會夢到墜落;吃得太飽,就會夢到有人給予自己;極度飢餓,就會夢到自己去尋找食物;肝氣旺盛,就會夢到發怒;肺氣旺盛,就會夢到哭泣;寄生蟲過多,就會夢到眾多的人羣聚在一起;蛇等長蟲過多,就會夢到它們互相打鬥,造成破壞。因此,掌握脈象的法則有其道理,保持內心寧靜才能保全健康。春天,脈象浮於體表,猶如魚兒在波浪中遊弋;夏天,脈象在皮毛之間,就像萬物生長旺盛的樣子;秋天,脈象沉於皮毛之下,因為冬眠的蟲子將要離開;冬天,脈象沉入骨髓之中,這是因為冬眠的蟲子已經藏得很深,此時正是君子養精蓄銳的好時機。所以說:懂得內在的人,會按時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懂得外在的人,會貫徹始終地養護自己的健康。

此六者,持脈之大法。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當消環自已。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其耎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也。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耎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耎而散者,當病食痹。

白話文:

這六種脈象,是把脈的總原則。

心脈 :脈搏堅實而有力,當有舌頭捲起不能說話的症狀;脈搏浮散無力,當有消瘦環形的症狀自行消失。

肺脈 :脈搏堅實而有力,當有咳血的症狀;脈搏浮散無力,當有出冷汗的症狀,如果汗一直出而不散,就容易生病。

肝脈 :脈搏堅實而有力,但面色不青,當有墜落的感覺,好像被人掐著,這是因為血在肋骨下方,導致呼吸困難;脈搏浮散,面色發青,當有水腫的症狀,水腫的人容易口渴,喝很多水,水會容易滲入肌肉、皮膚、腸胃之外。

胃脈 :脈搏堅實而有力,面色發紅,當有腿部骨折的症狀;脈搏浮散無力,當有食積的症狀。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耎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䯒腫,若水狀也。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耎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令不復也。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為牡臟,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白話文:

脾臟脈搏跳動堅實而有力,顏色發黃,表示會產生氣短的症狀。脈搏浮而散,顏色暗淡無光,表示可能會產生腳部浮腫,像是水氣堆積一樣。

腎臟脈搏跳動堅實而有力,顏色泛黃偏紅,表示會有腰痛的症狀。脈搏浮而散,表示會有貧血的症狀,甚至會導致貧血癥狀無法改善。

黃帝說:診斷出心脈跳動急促,這是什麼病?會產生什麼樣的身體症狀?

岐伯說:病名叫做「心疝」,小腹部位可能會出現異常的形體。

黃帝說:為什麼會這樣說?

岐伯說:心臟是屬於男性的臟腑,小腸是它的傳導者,因此說道小腹部位可能會出現異常的形體。

帝曰:診得胃脈,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泄。帝曰:病成而變何謂?岐伯曰:風成為寒熱,癉成為消中,厥成為巔疾,久風為飧泄,脈風成為癘,病之變化,不可勝數。帝曰:諸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

白話文:

黃帝問:診斷出胃脈問題,症狀如何?

岐伯答:胃脈實則脹痛,虛則洩瀉。

黃帝問:疾病形成和轉變的過程如何?

岐伯答:風邪會轉化為寒熱,濕邪會轉化為消中(消化不良),血脫(厥)會轉化為癲疾,長時間的風邪會轉化為久瀉,脈風(類似脈管炎)會轉化為癘(惡性腫瘤)。疾病的轉變多種多樣,不勝枚舉。

黃帝問:各種癰腫、筋攣、骨痛,這些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岐伯答:這些都是寒氣引起的腫脹,是八種風邪變化造成的。

黃帝問:如何治療這些疾病?

岐伯答:這是四季常見的疾病,根據季節的不同,採用相應的方法治療可以痊癒。

帝曰:有故病五臟發動,因傷脈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徵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徵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

白話文:

黃帝說:因為過去的疾病而引起五臟發作,進而損傷脈象和氣色,如何從中分辨是新發病還是舊病呢?

岐伯回答:您的問題問得非常詳細!如果診脈時脈象細小,氣色沒有變化,則為新病。如果脈象沒有變化,但氣色發生變化,則為舊病。如果脈象與五色氣色都發生變化,則為舊病。如果脈象與五色氣色都沒有發生變化,則為新病。

肝經和腎經的脈絡相連,其氣色蒼白而發紅,應該是由於病變而受損,看不到出血,已經出血了,則濕潤得像浸泡在水中一樣。

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白話文:

肚臍兩側,就是季肋的位置,肚臍外側可以診察腎臟,肚臍內側可以診察腹部。上腹部,左邊可以診察肝臟,右邊可以診察膈肌;右腹部,左邊可以診察胃,右邊可以診察脾臟。上腹部的上部,右邊可以診察肺臟,左邊可以診察胸中;下腹部的上部,右邊可以診察心臟,左邊可以診察膻中經絡。前面可以診察前部的問題,後面可以診察後部的問題。上面到最上面為止的部位,是胸喉問題的區域;下面到最下面為止的部位,是少腹、腰、股、膝、脛、足的問題區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眴僕。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

白話文:

粗大的脈象,表示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這種情況屬於內熱。脈象來時急促而去時緩慢,上半身充實而下半身虛虧,可能是頭部疾病的症狀;如果脈象來時緩慢而去時急促,上半身虛而下半身實,則可能是由於受到惡劣風邪侵襲所致。所以,遭受惡風侵擾的,通常是陽氣受損。如果有脈象同時沉細且快速的,這是少陰經絡的厥逆現象;如果脈象沉細且快速又散亂,表明體內有寒熱交錯的情況;如果脈象浮且散亂,這通常與眼睛突然看不見或身體搖晃仆倒(類似暈厥)的症狀相關。

所有浮脈但不顯得急躁的,病位都在陽分,通常意味着有熱症;如果伴隨有躁動感的,問題在於手部的經絡。所有細而沉的脈象,都表明問題在陰分,可能會導致骨骼疼痛;如果脈象顯得平靜不亂的,問題可能出在腳部的經絡。如果脈搏跳動中偶爾出現一次特別明顯的,這表明疾病影響到了陽分的脈絡,可能會伴有腹瀉或排出血便的症狀。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白話文:

對於各種異常的脈象,我們應仔細辨別:摸起來感覺遲滯或不流暢的脈象,通常是陽氣過剩的表現;而摸起來滑順的脈象,則是陰氣過剩的跡象。陽氣過剩會導致身體發熱且不易出汗;陰氣過剩則會有出汗多且身體發冷的現象;如果陰陽兩氣都過剩,可能會出現既無汗又感到寒冷的情況。

將脈搏向外推以測試,若發現脈象僅限於內部而難以觸及外部,這可能意味著心臟或腹部有積聚的問題。反之,若脈象易於在外側触摸到,但內部感受不明顯,則可能是身體正處於發熱狀態。若脈象向上推時只能感受到上方的動脈搏動,而下方不明顯,這可能與腰部和腿部感到清冷有關。相反,若脈象向下推時只能感受到下方的搏動,上方不明顯,這常常與頭部和頸部的疼痛相關。

倘若按壓脈搏直至触及骨頭,且脈搏的力量較弱,這可能是腰背疼痛以及身體麻痹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