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秘書》~ 腹脹滿悶論

回本書目錄

腹脹滿悶論

1. 腹脹滿悶論

產後有因敗血流入於脾胃,腹脹嘔吐者,已於嘔吐門中論之矣。然婦人因產,脾胃多虛,飲食最易停滯而生脹悶,若產畢,隨服生化湯消其舊瘀而生其新血,瘀塊既消,便大補氣血,使脾胃健運,自無中虛脹滿之證。其產後大率因傷食,而誤用消導,因氣鬱而誤專順氣,或因多食冷物,而停滯惡露,或因血虛大便燥結,誤下而愈脹。

白話文:

產婦在產後,因為敗血流入脾胃,導致腹脹嘔吐的症狀,這在《嘔吐篇》中已經論述過了。然而,婦人因為生產,脾胃多虛,飲食很容易停滯而生出脹悶的症狀。如果在產後,服用生化湯來消除舊有瘀血,並生出新血,瘀塊既消散,就可以大補氣血,使脾胃健運,自然就不會出現中虛脹滿的症狀。而產後大體上都是因為傷食而誤用消導藥,或因為氣鬱而誤專用順氣藥,或是因為多食冷物,而導致惡露停滯,或是因為血虛大便燥結,誤下而愈發脹滿。

此蓋止知傷食當消,氣鬱當順,惡露當攻,便結當下,不知消耗愈多,胃氣大損,滿悶益增,氣不升降,積鬱之久,兼成臌脹。若再專用攻消,不死不休矣。豈知消導佐於補劑內,則脾強而所傷之食消氣散;逐瘀佐以養血劑中,則惡露自行而大便濡潤亦通。《秘書》立有治脹方,並養生化滯湯二方,治產後脹症,均未敢專於消導,前人之慮產深矣。

白話文:

只知道停留在治療食物積滯需要消化、氣機鬱結需要順暢、惡露需要攻下、大便不通需要瀉下的階段,卻不知道由於消化得太多,胃中的元氣大傷,滿悶的症狀更加嚴重,氣機不能升降,積鬱的時間久了,兼併成為腹部脹滿。如果再專門使用攻下、消化的藥物,不死不休了。難道不知道消化藥物輔助於補益藥物之中,那麼脾強健而受傷的食物就能消化、積氣就能消散;祛除瘀血輔助於養血藥物之中,那麼惡露就能自行排出,大便也能潤滑通暢。《祕書》一書中立有治療脹滿病的方劑,還有養生化滯湯兩個方劑,治療產後脹症,均不敢專門使用消化的藥物,古人的考慮是深思熟慮的。

《醫通》云:胎前孕婦服安胎藥過多,或正產、半產後,經一兩月惡露未淨,此非敗血之比,宜導氣行血,若用止截誤矣。又云:飽悶惡露不行,多因血逆,宜行瘀為主,如有塊上升,飽悶欲吐者,二陳湯加薑、桂、香附、炮楂、蓬朮;塊不散,積久愈堅,琥珀黑龍丹。予謂:審知飽悶,實因惡露不行所致。

白話文:

《醫通》中說:孕婦在懷孕期間服用過多的安胎藥,或者在分娩後一兩個月惡露仍然沒有乾淨,這與敗血癥不同,應該疏通氣血,如果使用止血藥物就會誤診。書中又說:飽悶,惡露不通,多是血逆造成的,應該以活血化瘀為主,如果有塊狀物上升,飽悶欲吐的,可用二陳湯加入生薑、桂皮、香附、山楂、茯苓。如果塊狀物不散,時間久了越來越硬,可以服用琥珀黑龍丹。我認為:要確認飽悶,確實是惡露不通引起的。

若初產,仍宜服生化湯,瘀去而飽悶自開,可無藉乎二陳、炮楂、蓬朮,恐產虛者難當耳。

治脹方,治產後腹脹。

人參(二錢),白朮(土炒),當歸(各三錢),茯苓(一錢半),川芎(七分),陳皮(四分),甘草(三分)

白話文:

人參(十二公克),白朮(以土炒過),當歸(各十八公克),茯苓(九公克),川芎(四點二公克),陳皮(二點四公克),甘草(一點八公克)

養生化滯湯,治產後大便不通,誤服大黃等藥,致成膨脹。

白話文:

養生化滯湯:用於治療產後大便不通,誤服大黃等藥物,導致腹部膨脹。

人參,茯苓,川芎,白芍(炒,各一錢),當歸(四錢),桃仁(十粒),肉蓯蓉(一錢半,酒洗去泥甲),大腹皮(五分,黑豆水制淨),陳皮(四分),制香附,炙草(各三分)

白話文:

  • 人參:一錢

  • 茯苓:一錢

  • 川芎: 一錢

  • 白芍:一錢(炒過)

  • 當歸:四錢

  • 桃仁:十粒

  • 肉蓯蓉:一錢半(用酒洗淨泥垢)

  • 大腹皮:五分(用黑豆水洗淨)

  • 陳皮:四分

  • 制香附:三分

  • 炙草: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