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

1. 真珠天麻丸

治急驚風,請量用之,以通為度。此方仍治吊腸、鎖肚、撮口,至為妙絕,功效無比。丸如麻子大,初生患者三日三丸,五日五丸,七日七丸,加青黛青黛丸

白話文:

治療急性抽搐,請酌量服用,以通暢為準。此方也能治療吊腸、鎖肚、撮口,非常奇妙,療效無與倫比。藥丸如麻子般大小,初發患者連續三天服用三顆,連續五天服用五顆,連續七天服用七顆,再添加青黛,製成青黛丸。

天南星(炮) 天麻 白附子(炮各一分) 膩粉(半分重) 巴霜(一字) 蕪荑(炒) 全蠍(麵炒) 滑石(各一分半)

白話文:

天南星(炮):半錢

天麻:半錢

白附子(炮):半錢

膩粉:1/4錢

巴霜:1/8錢

蕪荑(炒):2錢

全蠍(麵炒):1/2錢

滑石:2錢

上事治為末,水煮細麵糊丸如大,每服一歲五丸,二歲十丸,大小加減薄荷湯點茶清送下。

白話文:

服用方法是,以上述的相關藥物先做成藥丸,藥丸的大小,大就如同一般湯丸的樣子,適用於大一點的小兒,服用的時候,取丸子一歲一個,兩歲兩個,以此類推,運用薄荷水送服。

議曰:此方乃下驚風又去痰熱,須先服截風定搐,次與下之,切不可以多利之,但通為度。宜其詢問前人已未曾下,惟恐病家不曉此理,遂致疏失。若初醫在我,則當循症截風定搐或朱蠍散,尚有痰熱,宜與下之,免作風候。且小兒被驚發風,胡不知先有熱在臟。若知有熱在臟,甚勿驚著。

白話文:

評議說: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驚風,同時去除痰熱。必須先服藥止住風、定住搐顫,然後再用藥導瀉。切記不能過度瀉利,只要起到暢通的作用就行了。合適時需要詢問家屬,之前是否服用過瀉藥。惟恐病人及其家人不懂這個道理,才導致治療上的失誤。如果最初由我開始治療,我將根據癥狀使用截風定搐的藥物,或者朱蠍散。如果還有痰熱,應該再用瀉藥來清除,以免誘發風症。而且小兒的驚風是由驚嚇引起的,但卻不知道是由於臟腑中本來就有熱造成的。如果知道臟腑中有熱,就應該避免受到驚嚇。

蓋熱盛即心氣虛,一驚觸心,心氣迸散,所以面青唇白,良久驚氣卻收。其或肝虛入肝,肺虛入肺,五臟六腑皆由虛處,其驚氣自然投入,因而作疾。前歌亦載然。急驚之急,痰熱相觸,觸亂神情,氣脈互馳,經絡乘熱,熱即生風,風熱不散,筋吊脈縮,或搐或搦或掣或引,各於輕重所適而然。

白話文:

當暑熱過盛的時候,心氣就會虛弱,一受到驚嚇,心氣就會散亂,因此臉色青白,過很久驚恐的情緒才會消失。如果肝虛就會侵入肝臟,肺虛就會侵入肺臟,五臟六腑都會因為虛弱而受到驚嚇,驚嚇的情緒自然會侵入,因而引發疾病。前面的歌謠也有記載這種情況。突然受到驚嚇,痰熱相互碰撞,導致精神錯亂,氣脈互相奔馳,經絡受到熱氣的影響,熱氣就會生風,風熱不去,筋脈就會拘攣縮緊,可能會引起抽搐、麻痺、僵直或僵硬,這些都是輕重程度不同而造成的。

善醫者截風定搐,有熱與痰隨而下之,其搐搦自定,拳攣自舒,吊縮自寬,風熱自散,何患氣不蘇,省神不和暢?直言至簡,良士當和之矣。

白話文:

好的醫生截斷風氣,平定驚厥,如果兼有熱氣與痰氣,則將它們一起帶下來,那麼痙攣自然停止,拳頭和手腳自然伸展,筋脈自然舒緩,風熱自然消散,哪還會擔心精氣不暢通,神志與身心氣血不調和呢?這番話直截了當,言簡意賅,優秀的醫生應該跟著這樣做。

2. 卻風散

治嬰孩小兒急驚風候方作搐搦,熱盛涎潮,宜下之

天南星(四枚,炮去皮為末) 巴豆四枚(出油如霜) 大半夏拾枚(用甘草水蒸熱切焙為細末) 白殭蠶(去絲炒一分) 金蠍(炒二分,去尾)

白話文:

天南星:四枚,將它炒熟並去除外皮, grind成粉末。

巴豆:四枚,將巴豆中的油取出生,直到像霜一樣。

半夏:十五枚,使用甘草水蒸熱,然後切成小塊,炒成細末。

白殭蠶:一分,去除絲後炒熟。

金蠍:二分,炒熟並去除尾部。

上件和勻,每服一字許,煎金銀薄荷湯調下

3. 揭風湯(所治在前)

全蠍(去毒麵炒一分) 天南星(一兩為末水調作劑包裹蠍煨令赤色蠍不用炒亦得) 天麻(一分) 硃砂(一分令研) 輕粉(半分重) 腦子(一字) 麝(一字)

白話文:

  • 全蠍(去除毒性後,切碎炒一分)

  • 天南星(一兩,磨成末,並用水調成糊狀,將蠍子包裹起來,烘烤成紅色。也可以不炒蠍子也可以。)

  • 天麻(一分)

  • 硃砂(一分,研磨成粉)

  • 輕粉(半分,研磨成粉)

  • 腦子(一個)

  • 麝香(一個)

上件為末和勻,每服半分,煎金銀薄荷湯調,以通為度。

4. 青金丸

治嬰孩小兒急驚風痰涎壅盛欲下去痰退熱

巴霜(半兩已) 青黛(一分) 天南星(半兩炮) 輕粉(一兩重) 滑石(二兩重) 全蠍(或外去毒炒)

白話文:

  • 巴霜(半兩):巴豆霜,具有攻下、逐水、消腫的功效。

  • 青黛(一分):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 天南星(半兩炮):天南星具有消腫止痛、祛痰止咳的功效。

  • 輕粉(一兩重):輕粉具有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 滑石(二兩重):滑石具有清熱解暑、燥濕止癢的功效。

  • 全蠍(或外去毒炒):全蠍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

上為末水煮麵糊為丸麻子大每一歲五丸二歲七丸三歲十丸大小加減用薄荷茶清送下以通為度

白話文:

將上列的材料研磨成粉末之後,用煮好的米粥做成丸劑,丸子的直徑要與芝麻的直徑相同。一歲的孩子吃五顆丸劑,兩歲的孩子吃七顆丸劑,三歲的孩子吃十顆丸劑。丸劑的大小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進行調整。服藥時,可以用薄荷茶送服丸劑。以將體內的痰排出體外為止。

議曰凡看小兒症候不問長幼目視指切心究意到醫權藥衡准鑑疾之輕重所謂斟酌對治已遵其法藥入腸胃猶合符節者上也按睹之後忖度方法思惟料理良久始達其源用醫投藥者次也不體全功何謂艱療非四病之異端乃謂究竟不若是今議驚風之疾有急有慢鄙夫以搐急謂急搐慢謂慢斯說未當古人言論陰陽癇者是也陽癇曰急驚陰癇曰慢驚陽癇頰赤體熱唇紅脈數牙關緊口流涎陰癇者吐利作熱生風不有陽症惟有搐搦畢竟脈來散緩乃是陰候無可疑惟是陽症傳陰陰盛陽虧陰症作疾速用扶里如急驚風候陽盛陰虧陰氣剛壯當用下之使陰陽二氣均平調榮衛二脈和順方乃可宜前件方藥輕則揭風盛則劫風重則青金或以真珠丸請詳而復已其切察之輕重審以湯劑得中勝妙莫令違也若或怠緩害加禍生醫者主察勿今致咎

白話文:

討論說凡是觀察小兒症狀,不論年齡大小,都要用眼睛觀察,用手指切脈,用心思量,意到,才能做到醫術權威,藥物衡量準確,判斷疾病的輕重,所謂權衡對症治療,已經遵守了這個規律,藥物進入腸胃中還像符節那樣相合,這最高的標準了。根據觀察之後,思考方法,考慮治療,良久才能探究到病症的根源,用醫術治病用藥物的,居次等。不能完全掌握病情的根本,為什麼說難以治療呢?不是四種疾病的病根不同,而是說病的發展結果不是那樣的。現在討論驚風疾病,有的急有的慢,愚笨的人用痙攣急了就叫做急驚風,痙攣慢了就叫做慢驚風,這種說法不妥當。古人討論陰陽癇,陽癇叫做急驚風,陰癇叫做慢驚風。陽癇臉紅、身體發熱、嘴脣紅、脈搏數快,牙關緊閉、口中流涎。陰癇者吐瀉發熱生風,沒有陽症,只有痙攣,這種痙攣脈搏來得緩慢,那是陰的症狀,無疑。只是陽症傳變為陰症,陰盛陽虧,陰症發作為疾病,宜用扶助正氣的方法,急驚風就是陽盛脈虧、陰氣剛壯,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使陰陽二氣均衡,調和榮衛二脈,身體才能適宜。前述藥方,輕症用升發風氣的,重症用平抑風氣的,很重症用青金石或者珍珠丸,請詳細地思考而決定。慎重地觀察輕重,審慎地用湯劑,恰到好處是最好的,不要違背正確的原則。如果稍微疏忽,會加重病情,招致禍害,醫生要仔細觀察,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造成過錯。

5. 截風丹

治嬰孩小兒四症已作八候未具者,速宜與脈。

金蠍(去毒炒) 白殭蠶(去絲炒) 天麻 白附子(炮) 天南星(炮各一分) 硃砂(一兩)赤腳蜈蚣(一條酒炙酥) 麝(一字)

白話文:

金蠍子(去除毒性後炒熟) 白色僵蠶(去除絲後炒熟) 天麻 白色附子(炮製過) 天南星(炮製過,各取一份) 硃砂(一兩) 赤腳蜈蚣(一條,用酒炙烤後,用酥油炒熟) 麝香(一字)

上為末煉蜜為丸雞頭實大,每服一二粒,煎金銀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把藥研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到兩粒,用金銀花、薄荷煎的湯服用。

6. 定搐散

治嬰孩小兒急驚四症八候俱並,作者宜服

天麻 白附子(炮) 天南星(炮各半兩) 蠍稍(炒一分) 硃砂(一兩) 代赭石(一兩煆米醋浸七次) 雄黃(一兩) 乳香(一兩) 白花蛇頭(一分酒炙) 腦(一字) 麝(一字) 赤腳蜈蚣(一條酒炙)

白話文:

天麻、白附子(炮製)、天南星(炮製,各半兩)、蠍子尾(炒製,一分)、硃砂(一兩)、代赭石(一兩,用米醋浸泡七次後製成)、雄黃(一兩)、乳香(一兩)、白花蛇頭(一分,用酒炙製)、牛腦(一字)、麝香(一字)、赤腳蜈蚣(一條,用酒炙製)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煎金銀薄荷湯調下,煉蜜如雞頭大亦佳。

白話文:

上面藥方是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金銀薄荷湯來調服。如果再加入煉蜜,約雞頭大小的份量會更好。

議曰:搐症未作,痰熱壅盛,故生其風,風不自散,流入筋脈,又入經絡,遂發搐搦。定其搐搦,先用截風,風若不加,則搐搦自息矣。且搐搦已作,痰熱有盛,疾候傳極,其風不可得而截,搐不可得而定,由如遺漏,炎熾猛烈,難以摸減,如此患者,理宜下之。大抵陽癇用下乃良,陰癇何以加之?兒分長幼,用藥惟有發風作搐,大小皆然。

白話文:

討論說: 抽搐症在未發作時, 痰熱壅盛, 所以產生了風, 風不能自行散去, 流入筋脈, 又進入經絡, 於是發生抽搐。要治療抽搐, 首先要截斷風, 如果風不能被減弱, 抽搐就會自動停止。而且抽搐已經發作, 痰熱很盛, 病情非常嚴重, 這時的風無法被截斷, 抽搐也無法被制止, 就如同洪水氾濫, 火勢猛烈, 難以控制。對於這種病人, 應該用瀉下法。一般來說, 陽癇用瀉下法纔好, 陰癇為什麼要用瀉下法呢? 兒科分為長幼, 用藥只有在發風作搐時, 大小病人都一樣。

風之為疾,猖獗衝突,乃五臟虛處受之,察之在證,療之未前,由驚而作,或痰與熱而為,察其源而定其疾者,要也有其風即發搐,有其搐即因風,風定搐其議相續。今述截風散,不待搐搦,才覺風痰驚熱有作,便與服之,令不搐搦,故曰截風。既已搐搦並作,宜與定搐散御之,御之不散,與服暖金丹,其勢加重,即與下之。

白話文:

風是一種劇烈的疾病,會對身體造成狂暴的衝擊,最容易影響五臟虛弱的部位。在觀察證狀時,可以從發病前兆來瞭解,往往是因受驚嚇而起,或因痰熱而形成。醫師在瞭解病因後,可以確定疾病的性質。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風症發作時,就會引起抽搐,而抽搐又會因風症而起,風症平息時,抽搐也會跟著停止。現在我將介紹截風散,不必等到抽搐發作時才吃,只要感覺風痰、驚熱即將發作時,就可以服用,以預防抽搐,因此名為截風。如果已經發生抽搐,應該服用定搐散來對治,如果定搐散無效,可以服用暖金丹。如果病情加重,則應該使用瀉下法來治療。

且下之法,醫家出不得已而為劫風揭風青金三方,量其輕重。今人直便擬下,更不截風定搐之藥,得失之議,皆由忽遽昏惑。智者良工,幸宜考較。

白話文:

使用下法的做法,是醫生不得已而使用了劫風、揭風、青金三種方法,根據病情輕重來定奪。現在的人直接便擬用下法,更不截斷風寒、定住抽搐的藥物,得失的議論,都是由於草率、倉促、昏迷惑亂所致。聰明的良醫,希望能夠認真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