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 (9)

1. 挾驚吐第十一

張渙,三香丹方,治挾驚嘔吐不止。

香葉丁香(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乾,半兩)

白話文:

藿香葉、丁香(各 60 公克),半夏(以沸水清洗七次,烘乾,30 公克)

以上搗,羅為末,次入:膩粉,龍腦,麝香(當門子。各一錢)

上件同拌勻,生薑取汁,打白麵為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人參薄荷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譚氏殊聖》方:小兒驚膈吐還頻,晝夜連連不暫停,綠水槐黃泔澱汁,和蟲乳食一時噴,丁香研共生犀服,五膽牛黃立有勳,若有得逢如此藥,直饒命困卻還魂。

白話文:

《譚氏殊聖》方:小兒驚嚇膈氣,吐逆不止,連續晝夜不停,這時可使用綠水槐、黃泔澱汁,加蟲乳同服,一時噴射而出,另外使用丁香研末與生犀角同服,五種動物膽汁混合牛黃立竿見影,如果能遇到這樣的藥物,即使生命垂危,也能夠起死回生。

丁香,藿香(各一分),生犀(末),牛黃(各半分),豬,鯽,狗,蝟,熊膽,魚膽(等分,或多些無妨,共研半兩)

白話文:

丁香、藿香(各 3 克),犀角末、牛黃(各 1.5 克),豬膽汁、鯽魚膽汁、狗膽汁、刺蝟膽汁、熊膽汁、魚膽汁(各等分,或多一些也沒關係,共研成 15 克)。

上為末,丸如綠豆大。量兒大小,一歲以下煎苦楝湯,研下二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狀,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一歲以下的孩子可以煎服苦楝湯,研碎兩粒丸劑後服用。

《譚氏殊聖》治小兒驚食,胃管不快,吐逆乳食或心胸發熱。定吐丸,方

白話文:

《譚氏殊聖》中記載了一種治療小兒驚食的方劑,稱為「定吐丸」。此方適用於小兒因驚嚇而導致的胃部不適,出現嘔吐乳食或心胸發熱等症狀。

《譚氏殊聖》定吐丸方劑:

  • 硃砂一錢。
  • 琥珀末半錢。
  • 乳香末半錢。
  • 麝香末半錢。
  • 辰砂末半錢。
  • 皁角末半錢。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後,製成丸劑,每丸重約三至五分。

用法:每日服用一至兩次,每次一至兩丸,用米湯或溫水送服。

功效:此方具有清熱安神、化痰止嘔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小兒驚食引起的胃部不適、嘔吐乳食、心胸發熱等症狀。

丁香(二十一枚,為末),蠍梢(四十九條),半夏(三個,洗,焙乾為末)

上件研勻,煮棗肉如小黍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金銀煎湯吞下。如傷暑,霍亂吐瀉,煎香茸散送下,神效。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研磨均勻,煮棗肉到和小米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七丸到十丸,用金銀花煎煮的湯劑送服。如果患有暑熱、霍亂嘔吐腹瀉,再用香茸散煎服送下,效果很好。

《良方》治久患翻胃及小兒驚吐,諸吐並醫。田季散

上好硫黃(細研半兩),水銀(與硫黃再研無星,一分)

上同研如黑煤色。每服三錢,生薑四兩取汁,酒一盞同薑汁煎,熟調藥,空心服。衣被蓋覆,當自足指間汗出,迤邐遍身,汗徹即瘥。常有人患反胃,食輒吐出,午後即發,經三年不瘥,國醫如孫兆輩,皆治療百端無驗,消羸殆盡,枯黑骨立,有守藏卒季吉見之,日此易治也,一服可瘥。始都不信之,一日試令合藥,與少錢市藥,次日持藥至,止一服,如法服之。

白話文:

研磨出來的藥像黑煤一樣。每次服三錢藥,加入四兩生薑汁和一杯酒,一起煮成湯藥,喝完藥以後,蓋上被子,讓汗從指縫中透出來,慢慢流遍全身,直到流汗透徹就好了。 有一個經常想吐的人,吃東西就吐出來,下午發作,三年來都沒有治好,國醫孫兆等人都用盡了各種方法治療,但都沒有效果,他消瘦得幾乎只剩下一把骨頭。守藏卒季吉見了,說:“這病很容易治,一服藥就能治好。”起初他不相信,有一天試著讓季吉開藥,花了一點錢買了藥。第二天,他把藥拿來,只有服用一劑,依循方法喝了藥。

汙出皆如膠,腥穢不可近,當日更不復吐,遂又楚人田醫,善治小兒諸吐,亦用此藥,量兒長少服一錢至一字,冷水調下,吐立定。此散極浮,難調,須先滴少水,以指緩緩研殺。稍稍增湯,使令調和。若添入湯酒,即藥浮泛,不可服。

白話文:

這嘔吐之物,都像膠水一樣粘稠,腥臭得難以靠近,當天吃了藥,就不再嘔吐。後來又有一位楚國的醫生,擅長醫治小兒各種嘔吐,也用這種藥,按孩子的大小服用一錢到一字的劑量,用冷水調服,嘔吐就能立止。這種藥粉特別容易飄散,難以調勻。應該先滴幾滴水,用手指慢慢研磨。逐漸加入湯水,使其調勻。如果加入湯酒,藥就會飄浮起來,不能服用。

《王氏手集》,睡驚丸,治熱化涎,鎮心神,治驚悸吐逆方。

半夏(末,制者),乳香犀角(末。各一錢)

上件同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薄荷水夜臥服。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新鮮生薑汁煮麵糊,做成綠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粒至十粒,睡前用薄荷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