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塤

《女科經綸》~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妊娠惡阻有絕之之法

《金匱要略》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者治逆,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上說:婦女如果脈象平和,陰脈細微,她往往口渴,不能進食,沒有寒熱的症狀,這就是懷孕了。依據醫理,懷孕六十天就應該出現這些症狀。如果遇到有的醫生胡亂治療,推遲一個月後,又用催吐和瀉藥治療,那麼就會導致流產。

婁全善曰:惡阻者,謂嘔吐噁心,頭眩惡食,擇食是也。絕之者,謂絕止醫治,候其自安也。予嘗治一二妊婦惡阻,病嘔吐,愈治愈逆。因思仲景絕之之旨,遂停藥月餘,自安。真大哉,聖人之言也。

白話文:

婁全善說:惡阻是指嘔吐、噁心,頭暈厭食、挑食等症狀。絕之,是指停止醫治,等待其自然痊癒。我曾經治療過一二個懷孕婦女的惡阻,病情嘔吐,越治越嚴重。於是我想到仲景絕之的用意,就停了藥一個多月,症狀自然痊癒了。真偉大啊,聖人的話語!

徐忠可曰:期有未滿六十日,則胎未成,又加吐利。因醫誤治,則脾胃實有受傷處,但當斷絕病根為主,不得泥安胎之說,而狐疑致誤也,故曰絕之。

白話文:

徐忠可說:懷孕的胎兒還沒有滿六十天,還沒有成形,又加上嘔吐、腹瀉。如果醫生誤診、誤治,那麼脾胃一定受到了損傷,應該以斷絕病根為主要治療目標,不能泥古不化地依賴安胎的說法,而猶豫不決,導致誤診。因此,要斷然放棄安胎的治療。

2. 妊娠惡阻屬經血閉塞臟氣不宣

巢元方曰:妊娠惡阻者,心中憒悶,頭眩,四肢懈惰,惡聞食氣,欲啖鹹酸果實,多睡少起,世言惡食,又云惡阻是也。三四月以上,不自勝舉。此由婦人本元虛羸,血氣不足,腎氣又弱,兼當風飲冷,心下有痰水挾之。娠後經血閉塞,水漬於臟,臟氣不宣,故心煩憒悶,氣逆嘔吐。

白話文:

巢元方說:懷孕後出現噁心、反胃、心中煩悶、頭暈、四肢無力、不喜歡聞到食物的氣味,想吃酸鹹的水果,嗜睡、活動減少等症狀,民間俗稱「惡食」,又稱「惡阻」。懷孕三、四月以後,這些症狀會更加嚴重,甚至無法正常生活。這主要是由於孕婦本身體質虛弱,氣血不足,腎氣又虛弱,再加上受風寒飲冷,導致心中有痰水積聚。懷孕後,經血閉塞,水液積聚在臟腑,臟腑之氣運行不暢,所以會出現心煩、胸悶、氣逆嘔吐等症狀。

血脈不通,經絡痞澀,則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又不知患之所在。脈理和平,即是有胎也。

3. 妊娠惡阻屬五味不化中氣壅實

《聖濟總錄》曰:婦人所食穀味,化為血氣,下為月水。凡妊娠之初,月水乍聚,一月為腜,二月為胚,三月為胎,成則男女上食於母,口如鳥。在腜胚之時,血氣未用,五味不化,中氣壅實,所以脾胃不思穀味,聞見於物,即噁心有阻也。

白話文:

《聖濟總錄》上面記載:婦女吃的穀物和食物,會轉化為女性的血氣,然後流出成為月經。在懷孕初期的時候,月經會暫時停止,一個月後形成受精卵,兩個月後形成胚胎,三個後月形成胎兒,最後發育成男女嬰,從出生後就會開始吃母親的東西,嘴巴就跟鳥的嘴巴一樣。在受精卵和胚胎的時期,血氣還沒有開始發揮作用,所以食物中的五味也不會發揮作用,中氣比較充盛,這個時候脾胃對食物沒有感覺,即使聞到或看到東西,也會感到噁心和反胃。

4. 妊娠惡阻屬氣血積聚內郁攻胃

朱丹溪曰:凡孕二三月間,嘔逆不食,或心煩悶。此乃氣血積聚,以養胎元,精血內郁,穢腐之氣上攻於胃,是以嘔逆不能納食。血既養胎,心失所榮,是以心虛煩悶。法當調血散郁,用參、朮、甘草補中氣,橘紅、紫蘇、木香生薑,散鬱氣,茯苓、麥冬、黃芩竹茹,清熱解煩,名參橘飲

白話文:

朱丹溪說:凡懷孕二、三個月期間,嘔吐反胃,不能進食,或心煩悶熱。這是因為人體氣血積蓄,用以滋養胎兒,精血瘀積在體內,穢濁的氣向上侵犯胃部,所以嘔吐反胃,不能進食。氣血用於養胎,心臟得不到滋養,所以心虛煩悶。治療方法是調和氣血,化解鬱悶,用黨參、白朮、甘草補益中氣,橘紅、紫蘇、木香、生薑,散發鬱結的氣,茯苓、麥冬、黃芩、竹茹,清熱解煩,這個方劑叫做參橘飲。

5. 妊娠惡阻屬胃氣虛弱中脘停痰

陳良甫曰:妊娠惡阻病,《產寶》謂之子病,巢氏《病源》謂之惡阻。由胃氣怯弱,中脘停痰,脈息和順,但肢體沉重,頭眩,擇食,唯嗜酸鹹。甚者寒熱嘔吐,胸膈煩悶,半夏茯苓丸主之。

白話文:

陳良甫說:懷孕引起的嘔吐、噁心症狀,《產寶》稱之為「子病」,巢元方《病源》稱之為「惡阻」。是由於胃氣虛弱,中脘部位積聚痰液,脈搏和順,但四肢沉重,頭暈,飲食挑剔,只想吃酸的和鹹的。嚴重的會出現寒熱交替、嘔吐、胸膈煩悶等症狀,這時可以用半夏茯苓丸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