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印禪師

《女科秘旨》~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產後妄言妄見

產後妄言妄見。由氣血兩虛。而神魂無依也。夫心藏神主血。而言乃心之聲也。心有血而神存則言不妄發。又肝藏血。而目乃肝之竅也。目得血而司視。則瞳瞭而視正。若夫產後血氣暴竭。則心神失守。故言語無倫。肝魂無依。則瞳眊無見。況心為一身之主。目乃百脈之形。

白話文:

生產後胡言亂語、幻視。這是因為氣血兩虛,而神魂無依的緣故。心臟藏著神魂,主管著血液。言語是心靈的聲音。心有血而神魂存在,則言語不會胡亂發作。肝臟藏血,眼睛是肝臟的竅穴。眼睛得到血的滋養而司視,則瞳孔明亮、視力正常。若產後血氣突然枯竭,則心神失守,所以言語沒有倫次。肝魂無依,則瞳孔昏暗而沒有視力。況且心是一身的主宰,眼睛是百脈的精華。

虛症見於心目。則十二官失其職可知矣。是以視聽言動。皆有虛妄。專治法當論塊痛有無。症候緩急。若塊痛未除。連服生化湯二三帖。化塊定痛。繼服加參生化湯。或補中益氣湯。加以安神定志之藥調治之。若產日久。形氣血氣俱虛。即當大補為主。使生養氣血。寧神定志。

白話文:

虛症表現在精神意識方面。那麼十二個臟腑的功能失常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視覺聽覺言談舉動,都會出現虛妄的症狀。治療方法應當根據有無疼痛塊物和症候緩急來決定。如果有疼痛塊物沒有消除,連續服用二、三帖生化湯。化解塊物,消除疼痛。然後服用加參生化湯或補中益氣湯。再配合安神定志的藥物進行調理。如果產後時間很久,形氣、血氣都虛弱,應以大補為原則。使之生養氣血,安神定志。

服至藥力充足。其症可愈。病家毋求速效。醫者毋論邪祟。若噴以法水。驚以法尺。多致不救。屢治此症。服藥至十餘帖方見效。朱丹溪云。病虛有似邪祟是也。又云。欲泄其邪。先補其虛。調其氣。次論諸疾。此古人治產後虛症。及年老虛喘。弱人妄言妄見症之用心也。

白話文:

只要服藥到藥效充足,症狀就可以痊癒,病人不要求快速見效,醫生也不要說病是由邪祟引起的。如果用符水噴灑,用法尺恐嚇,會導致無法救治。多次治療這種症狀,服藥到十幾帖才見到效果。朱丹溪說,虛症很像邪祟所致。又說,想要祛除邪氣,先要補虛,調養氣血,然後再論其他疾病。這是古人治療產後虛弱症狀,以及老年虛喘,體弱的人胡言亂語、妄見症狀的良方。

產後塊痛未除。患妄言妄見。

2. 寧神生化湯

川芎茯神柏子仁(各一錢),當歸(三錢),薑炭,炙草(各四分),桃仁(十二粒),人參(二錢),益智(炒八分),陳皮(三分),棗(二枚)

白話文:

川芎、茯神、柏子仁(各1錢),當歸(3錢),薑炭、炙草(各4分),桃仁(12粒),人參(2錢),益智(炒8分),陳皮(3分),棗(2枚)

產後塊痛已止。患妄言妄見。

3. 滋榮養氣復神湯

黃耆白朮人參,麥冬,川芎,棗仁,茯神柏子仁,益智(炒),當歸熟地(各二錢),炙草,陳皮(三分),蓮子(八粒),五味子(七粒),元眼肉(八個),棗(二個)

白話文:

  • 黃耆、白朮、人參、麥冬、川芎、棗仁、茯神、柏子仁、益智(炒)、當歸、熟地:各二錢。* 炙草、陳皮:各三分。* 蓮子:八粒。* 五味子:七粒。* 元眼肉:八個。* 棗:二個。*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以熱水沖泡,早晚各服用一次。

大凡產後患崩血脫。短氣似喘氣脫。妄言妄見神脫。三症雖有血陰氣陽之分。其精散神去無異。比前暈症。治可少緩。然亦危症也。若非厚藥妥方頻服。失之者多矣。若醫者誤論氣實痰火。皆誤人也。如新產有血塊痛三症。並用加參生化湯。此行中有補斯免滯血虛暈之失也。

白話文:

總體而言,產後患崩血脫是指產後出血不止。短氣似喘氣脫是指產婦呼吸急促短淺,似有窒息感。妄言妄見神脫是指產婦神志恍惚,語無倫次,視物不清。這三種症狀雖然因血虛、陰虛、氣虛、陽虛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其精氣神散失的本質卻沒有差異。與前述的暈症相比,這三種症狀的治療可以稍微緩和一些。但這也是危急的症狀,如果不使用厚味藥物,妥當的方劑,並頻服藥物,大部分患者都無法痊癒。如果醫生誤判為氣實痰火,就會誤導患者。如果產婦有血塊疼痛這三種症狀,就同時使用加參生化湯。此法可以同時補氣血,避免瘀血虛暈的發生。

其塊痛既止。宜用升舉大補藥。少佐黃連清火。以治崩脫。攝氣歸源也。宜用滋榮益氣復神湯。少佐痰藥。以清心火。寧君主之官也。每見人妄論氣脫妄言之症。誤用氣實痰火方藥。屢夭人命。故重複錄告。倘執論痰氣而致病愈重者。或能試以補劑。救之猶可活也。毋害人以受天殃。

白話文:

當塊痛停止後,應該使用升舉大補的藥物,輔以少量的黃連清火,以治療崩脫,將精氣攝歸本源。適合使用滋補養氣復神的湯藥,輔以少量的祛痰藥物,以清心火,安寧君主之官。經常看到有人錯誤地議論氣脫,誤用氣實痰火的藥方,導致許多人死亡,所以重複記錄下來,以告知大家。如果堅持認為是痰氣導致疾病加重,或許可以嘗試使用補藥來治療,這樣仍然有可能挽救生命。切勿害人而遭受天譴。

(〔吳按〕治病先分虛實。尤以脈為憑。經云。血脫有生血之機。尤須補氣。而氣脫亦應加入補血藥。所謂陰陽互相為根。不可偏重也。)

白話文:

(〔吳按〕治療疾病首先區分虛實。尤其要以脈搏做依據。經典中說,氣血不足有生血的契機,所以更需要補氣。而氣不足也應該加入補血藥。所謂的陰陽互相為根,不能偏重其中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