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奭

《本草衍義》~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赤箭

赤箭,天麻苗也。然與天麻治療不同,故後人分之為二。經言八月採根曝乾,故知此即苗也。

白話文:

赤箭,其實就是天麻的幼苗。然而,赤箭與天麻的治療功效不同,所以後人將它們分成了兩種。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到,八月採摘赤箭的根莖並曬乾,說明它就是天麻的幼苗。

2. 天門冬

麥門冬之類。雖曰去心,但以水漬漉,使周潤,滲入肌,俟軟,緩緩擘取,不可浸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湯浸一二時。柔即柔矣,然氣味都盡,用之不效,乃曰藥不神,其可得乎?治肺熱之功為多。其味苦,但專泄而不專收,寒多人禁服。余如二經。

白話文:

麥門冬之類的藥物。雖然說要除去心(其中部的白心),但只要用清水浸泡濾去水分,使它周身潤澤,滲入肌理,等到變柔軟後,慢慢地剝取,不可浸泡出脂液。那些不知道的人,就用熱水浸泡一兩個時辰。確實柔軟了,但氣味都盡失,用來治病無效,就說藥物不靈驗,怎麼可以這樣呢?治療肺熱的功效很多。它的味道苦,但只是專門宣發而不專門收斂,寒性多的人禁止服用。其他的,就如同《本經》、《別錄》所記載的。

3. 麥門冬

麥門冬根上子也。治心肺虛熱,並虛勞客熱,亦可取苗作熟水飲。

白話文:

麥門冬:是麥門冬根上的果實。用於治療心肺虛熱,以及身體虛弱的發熱,也可以用幼苗煮成熟水飲用。

4. 蒼朮

其長如大拇指,肥實,皮色褐,氣味辛烈,須米泔浸洗,再換泔浸二日,去上粗皮。

白話文:

形狀像大拇指,肥碩飽滿,皮色灰褐色,氣味辛辣。需要用米漿浸泡搓洗,然後再用米漿浸泡兩天,去掉表面的粗皮。

白朮,粗促,色微褐,氣味亦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經》只言術,未見分其蒼白二種也。只緣陶隱居言術有兩種。自此,人多貴白者。今人但貴其難得,惟用白者,往往將蒼朮置而不用。如古方平胃散之類,蒼朮為最要藥,功尤速。殊不詳《本草》元無白朮之名,近世多用,亦宜兩審。嵇康曰:「聞道人遺言,餌朮、黃精,令人久壽」,亦無白字。

白話文:

白朮,質地粗糙,顏色略帶褐色,氣味也略帶辛辣,苦而不強烈。古代方劑和《本經》中只提到術,沒有區分蒼朮和白朮兩種。只是因為陶隱居說術有兩種。從此,人們大多推崇白朮。現在的人只是看重它難得,只使用白朮,往往將蒼朮棄之不用。像古代方劑中的平胃散之類,蒼朮是最重要的藥物,療效尤為顯著。卻沒有仔細考證《本草》中原本沒有白朮這個名稱,近代大多使用,也應該仔細審核。嵇康說:「聽說道士遺言,服用朮、黃精,可以讓人長壽」,也沒有白字。

5. 地黃

葉如甘露子,花如脂麻花,但有細斑點,北人謂之牛奶子。花、莖有微細短白毛。經只言干生二種,不言熟者。如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中虛燥熱,須地黃者,生與生干常慮大寒,如此之類,故後世改用熟者。蒸曝之法:以細碎者洗出,研取汁,將粗地黃蒸出曝乾,投汁中,浸三二時,又曝,再蒸,如此再過為勝,亦不必多。此等與干生二種,功治殊別。

白話文:

葉子像甘露子,花朵像脂麻花,但有細小的斑點,北方人稱之為牛奶子。花和莖上有細小的白色絨毛。經書上只提到兩種生乾地黃,沒有提到熟地黃。如果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中虛燥熱,需要服用地黃的,生與生乾地黃常慮過於寒冷,如此類的,所以後世改用熟地黃。蒸曬的方法:將細碎的地黃洗出,研磨取汁,將粗糙的地黃蒸出曬乾,投入地黃汁中,浸泡三兩個小時,再曬乾,再蒸,如此反覆進行幾次就可以了,不必太多次。這些與生乾地黃兩種,功效治療各有不同。

陶但云搗汁和蒸殊用工,意不顯其法,不注治療,故須悉言耳。

白話文:

陶弘景的注釋只說要搗汁和蒸煮,但沒有詳細說明方法,也沒有說明治療用途,所以需要詳細說明。

6. 菖蒲

世又謂之蘭蓀,生水次,失水則枯,根節密者,氣味足。有人患遍身生熱毒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然至頸而止,黏著衣被,曉夕不得睡,痛不可忍。有下俚教以菖蒲三斗,銼,日乾之,舂羅為末,布席上,使病瘡人恣臥其間,仍以被衣覆之。既不黏著衣被,又復得睡,不五七日之間,其瘡如失。

白話文:

世間又稱它為蘭蓀,生長在水邊,缺水就枯萎,根節密集的,氣味濃烈。 有人患了遍身生熱毒瘡的疾病,疼痛而不癢,手腳的症狀尤其嚴重,但是到了脖子就停止了,黏著衣物被褥,整天整夜都無法睡覺,疼痛難以忍受。 有位低階醫師教他使用菖蒲三鬥,切碎,曬乾後,用杵臼舂成粉末,鋪在牀蓆上,讓患有瘡的人盡情地躺在上面,再用被子衣服蓋住他。 患者既不黏著衣物被褥,又重新獲得睡眠,不到五到七天的時間,瘡竟然都消除了。

後自患此瘡,亦如此用,應手神驗。其石菖蒲根,絡石而生者節乃密,入藥須此等。

白話文:

後來我自己得了這種瘡,也是用這種方法治療,手到病除,效果顯著。石菖蒲的根部,與絡石一起生長的,節比較密,入藥必須用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