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伯嗣

《嬰童百問》~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胎疾,第三十一問

胎疾,謂月數將滿,母失調護,或勞動氣血相干,或坐臥飢飽相役,或飲酒食肉,冷熱相制,或恐怖血脈相亂,胎氣有傷,兒形無補,有胎熱、胎寒、胎黃、胎肥、胎弱等症。胎熱則兒在胎中,母多驚悸。

白話文:

胎疾,是指懷孕月份快要滿了,母親沒有適當的調養,或因勞動而造成氣血失調,或因坐臥不當、飢飽無常,或因飲酒食肉、冷熱不節,或因驚嚇恐懼而導致血脈混亂,胎氣受到損傷,嬰兒發育不良,可能會出現胎熱、胎寒、胎黃、胎肥、胎弱等症狀。胎熱是指嬰兒在胎中,母親經常感到驚悸不安。

或因食熱毒之物,誕生之後,兒多虛痰,氣急喘滿,眼目眵淚,神困呵欠,不得伸舒,呃呃作聲,大小便不利,或通利即有血水,甚則手常拳緊,腳常搐縮,眼常斜視,身常掣跳,皆由胎中受熱,宜速與大連翹飲子,解散諸熱,次與消風散數服無恙。其胎驚、胎風、自見本症,茲不贅述。

白話文:

如果孕婦吃了燥熱的食物,而導致胎兒難產,出生後的孩子往往體虛有痰、呼吸急促、喘氣費力、眼睛流淚、精神萎靡、愛打哈欠、無法舒展身體、經常呃逆、大小便不順暢,或者排便通暢時有血水,嚴重的還會出現手經常緊握、腳經常抽搐、眼睛經常斜視、身體經常抽搐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受熱所致。此時應該及時服用大連翹飲,以疏散體內的熱毒,然後再服用消風散幾次,就能夠痊癒。至於胎驚和胎風,自有專門的症狀,這裡就不贅述了。

胎寒則兒在胎中,母因感受寒邪,或喜食生冷過度,寒盛則腸鳴泄利,邪氣以亂其真氣,治寒邪、當用和解,治臟寒、則溫臟寒,甚則有盤腸內釣,皆因寒而得之,大便青者是也,各有本症見之。

白話文:

如果在懷孕期間母親受到寒邪侵襲,或者是過度喜歡吃生冷的食物,導致寒邪過盛,就會出現腹鳴腹瀉的症狀。寒邪會擾亂孕婦的正常氣血運行,因此治療時應以和解寒邪為原則。如果 寒邪侵犯到了臟腑,則需溫暖臟腑來驅散寒邪。嚴重的寒邪可能會導致「盤腸內釣」的症狀,大便呈現青色的情況,都需要根據具體的症狀進行治療。

胎黃候,則小兒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梔子汁,乳食不思,啼叫不止,皆因母受熱而傳於胎也,凡有此症,乳母可服生地黃湯,仍忌熱毒之物。胎肥則生下肌肉厚,遍身色紅,滿月以後,漸漸羸瘦,目白睛粉紅色,五心煩熱,大便難,時時生涎,浴體法主之。

白話文:

胎黃症候,是指小兒出生後,全身和麪部都發黃,看起來像金色,身上發熱,大便不通,小便像梔子汁,不思飲食,啼哭不止,都是因為母親受熱而傳給胎兒造成的。凡是出現這種症狀,乳母可以服用生地黃湯,仍然要忌諱熱毒之物。胎肥症候,是指小兒出生後,肌肉厚實,全身發紅,滿月後,逐漸消瘦,眼白粉紅色,手心、腳心發熱,大便困難,時常流口水,浴體法為主。

胎弱則生下面無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無精采,亦當浴體法治之。凡胎氣稟賦,有壯有弱,其母飲食恣令飢飽,起止無忌,令兒得疾,不寒即熱,不虛即怯,熱乃作壅,寒乃作泄,虛則作驚,怯則作結。寒則溫之,熱則涼之,虛則壯榮,怯則益衛。

白話文:

如果胎兒虛弱,出生後就會面無光澤、肌肉薄弱、大便稀薄、面色蒼白、時常感到喉嚨阻塞、呼吸困難、眼睛無神。這種情況也應該用浴體法來治療。孩子的稟賦有強有弱,如果母親飲食隨心所欲,忽飢忽飽,起居沒有節制,就會使孩子得病,不是怕冷就是怕熱,不是虛弱就是膽怯。熱會引起壅塞,寒會引起瀉泄,虛弱會引起驚悸,膽怯會引起結塊。寒症用溫熱的方法治療,熱症用涼爽的方法治療,虛弱用增強榮氣的方法治療,膽怯用增強衛氣的方法治療。

驚用安神丸,結用微利,詳審用之,可保無虞。不若古人胎教之法,決無諸症,生子必形容端正,為世之英傑也。

白話文:

運用安神丸和微利, 仔細審慎地使用它們, 可以保全胎兒, 不受傷害, 不像古人實行胎教,就沒有任何症狀,所生小孩一定是容貌端正,成為世上傑出的人

連翹飲子,見第三問。

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蠕動,目眩旋暈,耳作蟬鳴,眼澀好睡,鼻塞多嚏,皮膚頑麻,瘙瘡癮疹,小兒虛風,目澀昏困。

白話文:

消風散,治療各種風邪侵襲頭部,引起頭痛、頭昏、頸背僵硬、四肢疼痛、肌肉抽搐、頭暈目眩、耳鳴、眼睛乾澀、嗜睡、鼻子塞住、經常打噴嚏、皮膚麻木、瘙癢、皮疹、小兒虛弱引起的風症,表現為眼睛乾澀、昏昏欲睡。

茯苓(去皮),芎藭,羌活(去蘆),荊芥穗,防風(去蘆),藿香葉蟬蛻(去土),白殭蠶(炒、去絲咀),甘草(銼、炙),陳皮(去白),厚朴(去皮、薑汁製、各三兩半)

白話文:

去皮的白茯苓、川芎、去蘆的羌活、荊芥穗、去蘆的防風、藿香葉、去土的蟬蛻、炒過的、去絲的白殭蠶、切段並烤過的甘草、去白皮的陳皮、去皮、用薑汁製過的厚朴,各三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茶清調下,薄荷湯亦可。又治急慢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下,或加雄黃,名雄風散。

白話文:

將乳香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茶水或薄荷湯送服即可。如果用來治療急慢性驚風,可以用乳香與荊芥湯一起調服,或者加上雄黃,稱為「雄風散」。

地黃湯,治小兒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梔子汁,乳食不思,啼叫不止,此胎黃之候,皆因母受熱邪而傳於胎也。凡有此症,乳母宜服,仍忌酒面五辛之物。

白話文:

生地黃湯:

是用來治療小兒剛出生,全身皮膚和臉上都呈現黃色,像是金黃色的狀況,並且身上很燙,大便不通,小便呈現梔子汁的顏色,不想喝奶,哭鬧不止,這種黃疸現象,是胎兒在母體內受到熱邪感染而造成的。如果有這種症狀,哺乳的母親需要服用此藥,並且需要忌口,不能食用酒、麪食、五辛類食物。

生地黃赤芍藥,川芎藭,川當歸(酒洗、等分)

白話文:

  • 生地黃:滋陰、養血、涼血,常適用於熱症、陰虛血虛等。
  • 赤芍藥:活血、化瘀、止痛,常適用於瘀血阻滯、疼痛等。

  •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常適用於氣血瘀滯、頭痛、月經不調等。

  • 川當歸(酒洗、等分):活血、補血、調經,常適用於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等。

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產婦亦可服,抹些少入兒口中。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茶杯,煎煮至六分之一,去除渣滓,產婦也可服用,並可將少量藥液塗抹在嬰兒口中。

浴體法,見第十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