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又彭

《沈氏女科輯要》~ 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1)

1. 第十九節·妊娠腫脹

沈堯封曰:妊婦腹過脹滿,或一身及手足面目俱浮,病名子滿,或名子腫,或名子氣,或名胎水,或名琉璃胎。但兩腳腫者,或名皺腳,或名脆腳。名色雖多,不外有形之水病,與無形之氣病而已。何則?胎礙臟腑,機栝不靈。腎者胃之關也,或關門不利,因而聚水;或脾不能散精行肺;或肺不能水精四布;此有形之水病也。又腹中增一物,則大氣升降之道窒塞,此無形之氣病也。

白話文:

沈堯封說:妊婦的腹部過度腫脹,或者全身連手足面部都浮腫,這種病症叫「子滿」,又叫「子腫」,也叫「子氣」,或叫「胎水」,或叫「琉璃胎」。但只有兩腳浮腫的,叫做「皺腳」或「脆腳」。儘管名稱很多,但總體上不外乎有形的「水病」和無形的「氣病」兩種。為什麼呢?因為胎兒阻礙臟腑運作,樞紐就不靈活。腎臟是胃的關卡,有時關閉輸布不利,因此積聚了水液;有時脾臟不能把水穀精微輸送到肺臟;有時肺臟不能把水穀精微佈散到全身,這就是有形的「水病」。再者,腹中增加了胎兒,使大氣升降的通道阻塞不通,這就是無形的「氣病」。

病在有形之水,其證必皮薄色白而亮;病在無形之氣,其證必皮厚色不變。說見《內經·脹論》,細玩自明。更有痰滯一證,痰雖水類,然凝聚質厚,不能遍及皮膚,惟壅滯氣道,使氣不宣通,亦能作腫,其皮色不變,故用理氣藥不應,加化痰之品,自然獲效。

白話文:

疾病如果在有形的水中,症狀一定是皮膚薄而顏色白亮;疾病如果在無形之氣中,症狀一定是皮膚厚而顏色不變。詳情見《內經·脹論》,仔細玩味自然明白。還有痰濕停滯的症狀,痰濕雖然屬於水類,但凝聚質地厚重,不能遍佈皮膚,只能壅滯氣道,使氣機不宣通,也能引起腫脹,其皮膚顏色不變,所以用理氣藥物無效,加入化痰藥物,自然能獲得效果。

徐藹輝曰:《靈樞·水脹論》曰:水始起,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𪔣𪔣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愚按於膚脹言皮厚色不變,則水脹之皮薄色變可知矣。存參。

白話文:

徐藹輝說:《靈樞·水脹論》中說:水腫剛開始的時候,眼眶上部會稍微腫脹,就像剛睡醒的樣子,頸動脈會跳動,有時會咳嗽,陰股間感到寒冷,小腿浮腫,腹部才開始變大,水腫已經形成了。用手按壓腹部,感覺就像有水在裡面流動一樣,這就是水腫的症狀。膚脹是寒氣停留在皮膚之間,按起來覺得軟綿綿的,不堅硬,腹部腫大,全身浮腫,皮膚很厚,按壓腹部的時候會感到空洞,而且腹部顏色沒有變化,這就是膚脹的症狀。我認為膚脹的皮膚很厚,而且顏色沒有變化,那麼水腫的皮膚就應該是比較薄,而且顏色有變化。請參考。

《千金》鯉魚湯,治妊娠腹脹滿,或渾身浮腫,小便赤澀。

沈堯封曰:此治有形之水也,以腹脹滿為主。身腫溺澀上加一「或」字,乃或有或無之詞,不必悉具。

陳良甫曰:胎孕至五六個月,腹大異常,此由胞中蓄水,名曰胎水。不早治,恐胎死。或生子手足軟短,宜《千金》鯉魚湯。蓋鯉魚歸腎,又是活動之物,臣以苓、朮、薑、橘,直達胞中去水;又恐水去胎虛,佐以歸、芍,使胎得養。真神方也。

白話文:

陳良甫說:懷孕至五六個月,肚子異常大,這是由胞中蓄水引起的,叫做胎水。如果不早點治療,恐怕胎兒會死亡。或者生下的孩子手腳軟弱短小,應該用千金鯉魚湯。鯉魚滋養腎臟,又是活動的動物,將它與茯苓、蒼朮、生薑、橘皮一起煮成湯,可以直接到達胞中去水;又擔心去水後胎兒虛弱,所以再用當歸、芍藥輔助,使胎兒得到滋養。這真是神妙的方子。

當歸白芍(各一錢),茯苓(一錢五分),白朮(二錢),橘皮紅(五分),鯉魚(一尾去鱗腸)

白話文:

  • 當歸:1錢

  • 白芍:1錢

  • 茯苓:1錢5分

  • 白朮:2錢

  • 橘皮紅:5分

  • 鯉魚:1條,去鱗和內臟

作一服,白水煮熟,去魚,用汁一盞半,入生薑三片,煎一盞,空心服,胎水即下。如腹悶未盡除,再合一服。

白話文:

(製作)一帖藥方,用清水煮熟,去除魚肉,採集一盞半的魚湯,加入三片生薑,煎煮成一盞藥湯,空腹服用,胎水即可排出。如果腹脹悶痛尚未完全消除,再製作一帖藥方服用。

《金匱》葵子茯苓湯,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

白話文:

《金匱》葵子茯苓湯,是用來治療妊娠期間出現水腫、身體沉重、小便不利、發冷怕冷,以及一起身就頭暈目眩等症狀的湯藥。

沈堯封曰:此滑利之劑,亦治有形之水。

葵子(一斤),茯苓(三錢)

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天仙藤散,治妊娠三月成胎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至腿膝,行步艱難,喘悶妨食,狀似水氣,甚至足指間出黃水者,謂之子氣。此元豐中淮南名醫陳景初制,本名香附散,李伯時更名天仙芚散。

白話文:

天仙藤散:治療懷孕三個月後,從腳背逐漸腫到小腿和膝蓋,導致行走困難,呼吸急促,影響進食,類似於水腫,甚至腳趾縫中流出黃水,這種情況稱為「子氣」。這種藥方是元豐年間淮南的名醫陳景初發明的,原名為香附散,後來李伯時更名為天仙藤散。

沈堯封曰:此理氣方也。腳面漸腫至腿膝,並足指間黃水出,是水與氣同有之證,不得即謂之氣病。必皮厚色不變,方是氣病,用此方為對證。

白話文:

沈堯封說:這個藥方是治療氣病的。腳面逐漸腫脹到腿膝,腳趾之間流出黃水,是水氣並有的證據,不能簡單地稱為氣病。皮厚而顏色不變,纔是氣病,用這個藥方就是對症下藥。

天仙藤(即青木香芚,洗,略焙),香附(炒),陳皮甘草烏藥,木香

白話文:

天仙藤(也稱為青木香芚,洗淨後略微烘烤),香附(炒過),陳皮,甘草,烏藥,木香。

等分銼末,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紫蘇五葉,水煎,日三服。腫消止藥。

齊仲甫曰:妊娠八九月見腳腫,不必治,當易產:因胎中水必多,不致燥胎故也。若初妊即腫者,是水氣過多,兒未成體,恐胎傷壞。

白話文:

齊仲甫說:懷孕八九月後,腳出現腫脹,不必治療,只要安心等待生產即可。這是因為胎兒體內的水分過多,不會導致胎兒乾燥。但是,如果懷孕初期就出現腳腫,則表明水氣過多,胎兒尚未成型,擔心胎兒會受傷或發育不良。

腳腫主男胎。宋少主微行,徐文伯從。見一妊婦不能行,少主脈之曰:此女形也。文伯診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則胎色黑。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惻然曰:臣請針之。補合谷,瀉三陰交,應手而下,男形而色黑。

白話文:

腳腫是生男孩的預兆。宋少主微服出巡,徐文伯跟從。他們看見一位懷孕的婦女走不動路,少主為她把脈後說:「這胎是女孩。」文伯為她診脈後說:「這是個男孩,胎位在左側,胎色是黑色的。」少主聽了生氣,想要打他。文伯悲憫地說:「請讓我為她針灸。」他補強合谷穴,瀉出三陰交穴,隨手針灸後,嬰兒就生下來了,是個男孩,而且膚色是黑色的。

薛立齋案云:一妊婦腹脹,小便不利,吐逆,諸醫雜進溫胃寬氣等藥,服之反吐,轉加脹滿湊心。驗之胎死已久,服下死胎藥不能通,因得鯉魚湯。其論曰:妊婦通身腫滿,或心胸急脹,名曰胎水。遂看妊婦胸肚不分,急以鯉魚湯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惡水,腫消脹去,方得分娩死胎。此證蓋因懷妊腹大,不以為怪,競至傷胎,可不慎哉!

白話文:

薛立齋記載:一名孕婦腹脹,小便不利,嘔吐,諸多醫生紛紛使用溫胃寬氣等藥物,服用後反而嘔吐加劇,脹滿更加嚴重,甚至頂到心臟。檢查後發現胎兒已經死去很久了,使用墮胎藥也無法排出,於是使用了鯉魚湯。他的論述如下:孕婦全身腫脹,或心胸急脹,被稱為胎水。於是觀察孕婦的胸部和腹部沒有區別,緊急服用鯉魚湯三到五次,大小便都排出惡水,腫脹消退,才得以分娩出死胎。這個病例表明,懷孕期間腹部變大是正常的,但如果過度發展,就會傷害胎兒,因此必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