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仲甫

《女科百問》~ 卷上 (2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4)

1. 第四十八問大小便不通

答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傳者。傳其不潔之物也。上與肺合。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化者。化其溲便之泄注也。內與腎合。或臟腑不和。營衛不調。使陰陽二氣失升降之道。致大小二腸為秘結之患。巢氏云。熱則秘結。寒則鴨溏。熱搏於大腸。

白話文:

答曰:大腸是傳導的官府,變化出於此,傳是指傳遞不潔之物。上與肺相合。膀胱是州郡之官,津液藏於此,氣化之後才能輸出為水。化是指將小便轉化為泄注。內與腎相合。或臟腑不和,營衛不調,使陰陽二氣失去升降之道,導致大小腸出現祕結之患。巢氏說:熱則祕結,寒則鴨溏。熱搏於大腸。

則大便不通。熱結於小腸。則小便不通。令大小便不通者。是大小二腸受客熱所結也。小腸受熱化物不出。是致膀胱不能使溲也。故便血尿血者。皆繇熱之所使也。

白話文:

如果大便不通暢,那麼就是熱邪聚集在小腸。如果小便不通暢,那麼就是熱邪聚集在膀胱。造成大小便不通暢的原因,是因為大小腸受到外來熱邪的聚集。小腸受到熱邪的影響,無法正常運化食物,導致膀胱無法排出尿液。因此,便血和尿血,都是由於熱邪的作用引起的。

枳杏丸。治臟腑堅秘澀少。

杏仁(一兩湯泡去皮尖別研),枳殼(二兩先研為末)

上為細末。神麯為丸。桐子大。每服四十或五十丸。食前米飲薑湯下。麻仁丸。治津液虧少。大便結秘。

白話文:

將上面磨成細粉。將神曲做成藥丸。藥丸的大小像桐子。每次服用四十或五十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麻仁丸可以治療津液虧損,大便結祕的症狀。

麻仁(二兩去皮),枳實(四兩去白麩炒),芍藥(四兩),大黃(炮四兩),厚朴(二兩),杏仁(二兩)

白話文:

麻仁(2兩,去皮)、枳實(4兩,去白麩,炒熟)、芍藥(4兩)、大黃(4兩,炮製)、厚朴(2兩)、杏仁(2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未通加至三十丸。

石韋飲子。治氣淋。小遺澀痛。

石韋(浸刷皮一兩),瞿麥木通(各一兩),陳皮茯苓,芍藥,桑白皮人參黃芩(各三分)

白話文:

石韋(浸泡後,颳去皮一兩),瞿麥,木通(各一兩),陳皮,茯苓,芍藥,桑白皮,人參,黃芩(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㕮咀亦得。

真珠丸。常觀血之流行。起自於心。聚之於脾。藏之於肝。此三經者。皆心血所繫之處也。若三經守節。則血濡養而安和。苟一臟有傷。則血散溢而為咎。指迷方云。小便赤色。不痛不澀者。非熱非淋。繇經氣乘心。心氣散溢。血無所歸。滲入下經。故治之多用心藥。宜服真珠丸。

白話文:

真珠丸。我常常觀察血的運行。血的運行起始於心臟,匯聚於脾臟,儲藏於肝臟。這三個經脈都是心血所繫之處。如果三條經脈守住節制,那麼血就能滋潤身體,使身體安和。如果有一個臟腑受傷,那麼血液就會散出而引起疾病。指迷方中說,小便呈紅色,不痛不澀的,不是熱症也不是淋病,而是由於經氣侵襲心臟,心氣散溢,血液失去歸宿,滲入下焦。因此,治療此病時多用能夠安心的藥物。服用真珠丸是合適的。

真珠母(三分研如粉),柏子仁(研),當歸(各一兩),人參,沉香(半兩),酸棗仁(炒去皮研)犀角(鎊),熟地(酒浸洗蒸乾一兩半),茯神(去木),龍齒(各半兩)

白話文:

  • 真珠母(研磨成粉狀,使用三分)

  • 柏子仁(研磨成粉狀)

  • 當歸(各使用一兩)

  • 人參(研磨成粉狀,使用半兩)

  • 沉香(研磨成粉狀,使用半兩)

  • 酸棗仁(炒熟後去皮、研磨成粉狀)

  • 犀角(研磨成粉狀)

  • 熟地(用酒浸泡後洗淨、蒸乾,共使用一兩半)

  • 茯苓(去皮)

  • 龍齒(各使用半兩)

上為細末。蜜丸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十丸加至五十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臨臥時各一服。

白話文:

藥材磨成細末,做成桐子大小的蜜丸,用辰砂塗覆表面。每次服用40到50丸,用金銀薄荷湯送服。每天中午和睡覺前各服用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