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本經逢原》~ 卷三 (5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0)

1. 枸杞

甘平無毒。河西及甘州者良。

《本經》主熱中消渴,久服堅筋骨耐寒暑。

白話文:

性平味甘,無毒。河西走廊及甘肅境內的黨參品質較好。

主治熱病煩渴,長期服用能強健筋骨,耐受寒暑。

發明枸杞子味甘色赤,性溫無疑,根味微苦,性必微寒,緣《本經》根子合論無分,以致後人或言,子性微寒,根性大寒,或言子性大溫,根性苦寒。蓋有惑於一,本無寒熱兩殊之理。夫天之生物不齊,都有豐於此,而澀於彼者。如山茱萸之肉澀精,核滑精。當歸之頭止血,尾破血。橘實之皮滌痰,膜聚痰,不一而足。即炎帝之嘗藥,不過詳氣、味、形、色,安有味甘色赤,形質滋腴之物,性寒之理。《本經》所言主熱中消渴,堅筋骨耐寒暑,是指其子而言,質潤味厚,峻補肝腎沖督之精血,精得補益,水旺骨強,而腎虛火炎熱中消渴,血虛目昏,腰膝疼痛悉愈,而無寒暑之患矣。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古諺有云,去家千里,勿食枸杞。甚言補益精氣之速耳。然無陽氣衰,陰虛精滑,及婦人失合,勞嗽蒸熱之人慎用;以能益精血,精旺則思偶,理固然也。

白話文:

枸杞子味道甘甜、顏色赤紅,性情溫暖無疑,根部味道略苦,性情必定略微寒涼,原因是《本經》對根和果實的論述沒有區分,導致後人有人說果實性情略寒,根部性情大寒,也有人說果實性情大溫,根部性情苦寒。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混淆了兩種不同的物質,本質上並沒有寒熱兩種截然不同的道理。天生地養的生物種類繁多,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比如山茱萸的果肉澀精,核滑精;當歸的頭部止血,尾部破血;橘子的皮滌痰,膜聚痰,不勝枚舉。即使是炎帝嘗百草,也不過是詳細觀察氣味、形狀、顏色,哪有味道甘甜、顏色赤紅、形質滋潤的物質,性質卻是寒涼的道理。《本經》中所說的「主熱中消渴,堅筋骨耐寒暑」,是指枸杞子的果實而言,質地潤澤,味道甘厚,峻補肝腎沖督之精血,精血得到補益,水旺骨強,而腎虛火炎熱中消渴、血虛目昏、腰膝疼痛都能痊癒,而不會有寒暑之患。所謂精不足的人,用味道甘甜的食物來補益。古諺有云:「離家千里,勿食枸杞。」充分說明瞭枸杞子補益精氣的速度之快。但是,陽氣衰弱、陰虛精滑、以及婦女失合、勞嗽蒸熱的人要慎用枸杞子,因為枸杞子能益精血,精血旺盛則思偶,這是自然規律。

2. 地骨皮

甘淡微寒無毒。泉州者良。

《本經》主五內邪氣,周痹風濕,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

白話文:

性味:甘淡,微寒,無毒。產自泉州者品質較佳。

功效:主治五臟邪氣,周身痺痛風濕,長期服用能強健筋骨,使人輕盈長壽。

發明地骨皮,枸杞根也,三焦氣分之藥。下焦肝腎虛熱、骨蒸自汗者宜之。熱淫於內,瀉以甘寒也。人但知芩、連治上焦之火,知、柏治下焦之火,謂之補陰降火。不知地骨之甘寒平補,有益精氣退邪火之妙。時珍嘗以青蒿佐地骨退熱,屢有殊功。又主骨槽風證,亦取入足少陰,味薄即通也。《本經》主五內邪氣,周痹風濕,輕身不老,取其甘淡化熱,苦寒散濕,濕散則痹著通,化熱則五內安。其氣清,其味薄,其質輕,誠為修真服食之仙藥。按:《續仙傳》云,朱孺子見溪側二花犬,逐入枸杞叢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忽覺身輕,《本經》之輕身不老,可確徵矣。則枸杞之滋益不獨在子,而根亦止於退熱也。苗葉微苦,亦能降火及清頭目。

白話文:

地骨皮是枸杞的根部,能治療三焦的氣分,適合治療下焦肝腎虛熱、骨蒸自汗的症狀,用甘寒藥物來去瀉火熱。人們只知道用黃芩、黃連治療上焦之火,用知母、柏子治療下焦之火,稱為補陰降火。卻不知道地骨皮甘寒平補,既能益精氣,又能退邪火的奇妙功效。李時珍曾用青蒿配搭地骨皮去退熱,屢有奇效。地骨皮也能治療骨槽風的證狀,是因為地骨皮的味道薄,能通達足少陰經。本草經記載地骨皮可以治療五臟內的邪氣,風濕痺痛,能讓人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因為它甘淡能化熱,苦寒能散濕,濕邪散去,痺痛就會通暢,熱氣化解,五臟就會安寧。地骨皮的氣清,味道薄,質地輕盈,誠然是修真道士服用以延年益壽的仙藥。據《續仙傳》記載,朱孺子在溪邊看到兩隻花犬,追逐著牠們進入枸杞叢下,挖開地後發現根部形狀像兩隻狗,煮食後突然覺得身體輕盈。《本經》記載地骨皮能讓人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可以確信無疑。枸杞的滋補功效不僅在果實上,根部也有退熱的功效。枸杞的枝葉微苦,也能清熱降火,清頭目。

3. 溲疏

一名巨骨

苦平。一云辛寒,無毒。

《本經》主皮膚中熱,除邪氣,止遺溺,利水道。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一名巨骨

藥性:苦、平。另有說法為辛、寒。無毒。

《本草經》記載:

巨骨可治療皮膚發熱、祛除邪氣、止遺尿、利水。

發明溲疏與枸杞相類,先哲雖以有刺無刺、樹高樹小分辨。然枸杞未嘗無刺,但樹小則刺多,樹大則刺少。與酸棗、白棘無異。《本經》枸杞條下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即溲疏之除邪氣也。枸杞條下主周痹風濕即溲疏之止遺溺、利水道也。除去五內之邪則熱中消渴愈矣。疏利水道之熱則周痹風濕痊矣。溲溺疏利則氣化無滯,子臟安和。觀《千金方》與梅核仁、辛荑、藁本澤蘭子、葛上亭長同清子臟三十六疾,其清利風熱之性可知。或云巨骨即地骨之大者,按:種樹書云,收子及掘根種肥壤中,待苗生剪為蔬食甚佳,溲疏之名未必非此。

白話文:

枸杞和溲疏類似,古人雖然用有刺和無刺、樹高樹小來區分。但枸杞不一定沒有刺,只是樹小刺就多。和酸棗、白棘的差別不遠。根據《本經》,枸杞的主要功用是治療五臟的邪氣,內熱導致的口渴,而這正是溲疏所具有的清除邪氣的功能。枸杞的主要功用是治療週身痹痛風濕,這也是溲疏所具有的治遺尿、利尿道的功能。清除五臟的邪氣,內熱導致的口渴可以痊癒。疏通利尿道的內熱,週身痹痛風濕可以痊癒。疏通利尿,氣化就不會滯留,子臟就會安和。看《千金方》與梅核仁、辛荑、藁本、澤蘭子、葛上亭長一起治療子臟三十六疾,可以看出它清利風熱的特性。有人說巨骨就是地骨中較大的那一個,根據《種樹書》的記載,將種子收穫後及根莖挖出後種植在肥沃的土壤中,等苗生長出來後剪斷作為蔬菜食用也非常好吃,而溲疏的名字可能就是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