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尚因

《疝氣證治論》~ 疝症之分類 (2)

回本書目錄

疝症之分類 (2)

1. 諸積

肝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

心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

脾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

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

腎之積。名曰奔豚。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矣。

予按入門曰。有積聚成塊。不能移動者曰症。言堅硬貞固也。或上或下。或右或左者曰瘕。然則積之甚者謂症。其移動者謂瘕。與積聚無異。如鱉癥鱉瘕。以其形名者也。豈依吃鱉邪。如米瘕。豈因吃米哉。凡有積聚癥瘕者。其臟腑必不平。故偏好一物耳。世病積者。有好吃果實。

有好吃蔬菜。以米症等說名之。則可稱果實症。蔬菜症。是不因吃米可知也。如應聲症。腹中雖為人語。然吾未見之。古人謂之。則雖非決無。然不知其真。故不論此。又諸癥瘕與同類。故不別列名狀也。

2. 治驗

丁未之春。予右足大指痛。物觸之痛甚。強踏亦難忍。擇方服之無驗。以藥貼之。以藥湯薰洗之。猶無寸效矣。自謂緩風濕痹等症將發乎。然用治風痹方無驗。則非其病可知也。一日疝上。充塞心下。疼痛劇矣。即服桂枝加附子湯。三貼而腹痛止。趾痛亦去矣。後歷數月復發。

治之如初而指痛忽止。於是全愈。始知疝之患。亦及四末。蓋以疝方治其病。故記載以為後助矣。

一婦吐食甚。眾醫皆以為翻胃。身體羸瘦。起居轉難。十有五年。猶未治。諸醫俱束手。予診脈以為寒疝。根在臍腹。大如覆杯。此痛令人吐者也。是眾醫所過也。與家制半夏湯五貼便止。止而又下痢。蓋寒邪逐水飲。上奔則吐也。下行則下痢。今也實下行矣。宜先治瀉。因與家制苓朮羌附湯瀉果止矣。

而後以古梔附湯攻病源。不過五七劑而愈。病婦曰百年之患。為君失矣。傍人又曰。起虢之妙也。

同袍牧子圭。過予曰。吾母病。心腹痞滿疼痛。不飲食。日吐水數升。骨立倦怠也。他醫為留飲。治之無驗。其年七十餘。一以喜其壽。一以懼此病。吾子願治之。予往診其脈。告曰寒疝也。病得之寒矣。病母曰。君之言是也。吾一日嚴冬冒風。忽為惡寒。無幾此病發。予曰。

一朝之邪。何至此乎。是元有疝。外感之邪。相促以使然也。即為之作茯苓湯飲之。藥入腹吐即定。又與桂枝附子湯平其疝。而病方已。予圭又來曰。曩阿母疾病矣。藥治無驗焉。僕不勝其憂。足下為吾惠藥。以起其廢。深荷大德。何日忘之。

一男子。有患天行病者。惡寒發熱頭痛煩躁譫語。而病頗愈。雖然猶未了了。腹或微疼。飲食不進。間有發熱頭痛。餘邪似未盡。然無有邪脈。將是勞復乎。用其方無驗。用諸調理之劑。無有寸效。再診之。心下有所結聚。按之闇然有冷氣。時鳴動矣。是果寒疝也。嗚呼過矣。

諸所為非其治。參耆雖尊。非其症。何得其效。遂轉方治其疝。五七貼而頗安。繼與之諸症豁然。其方則桂枝加附子湯也。

森村生。晚秋患痢疾。甚而口燥。溺澀。下痢晝夜二百餘行。裡急後重。腹硬滿疼痛。不欲飲食。予以承氣湯等平之。病漸已。雖然惟精神未復。飲食未進。起居勞倦矣。自以為其脈代也。疲甚矣。恐關性命耶。傍人又曰。攻擊之弊。遂成之邪。即迎予令診脈。予曰經曰。脈去來時一止無常數。

名曰結。此脈無常數。與臟腑虧損之代不同。是結脈也。結是積也。應有積。便診腹。則果有矣。按之為蛙鳴。是疝也。與補腎湯。病已脈又平也。

一男子。嚴冬之日。卒惡寒戰慄。手足逆冷。近火惡寒不止。半日漸退。而心腹脹滿疼痛。腰腳攣急。下利不食。舌上白黃胎。眾醫皆以為卒中寒。予診脈曰。寒疝也。補腎湯加附子與一劑。病頗緩。繼與之諸症豁然。此病豈卒中寒為之。舊冷相積以使然也。所以知其病者。其脈緊而結。緊寒也。結積也。腹鳴似蛙鳴。是余所以為疝也。

一老翁。手臂疼痛。自以為痰。予診脈曰。疝也。他日心腹痞硬。或腹中應拘急。翁曰然。予曰臂與腹。其本同矣。與桂枝加附子湯病已。

一男子。患腰痛。三十日不能起。藥㑊針灸皆無驗。一日迎予請治。診其脈。滑而急。予曰是積之脈也。非有積邪。病者曰無有矣。予曰。如疝痛則雖其形不顯。然或引睪丸。或臍邊有動氣。或為腹中雷鳴耳。病者曰。然雖無引睪丸等症。時雷鳴。或似積在腰下。予曰果疝也。疝伏而不顯。反者腰以令痛。與補腎湯。其病尋已。

予曩客蓬北。有人過予之旅館曰。吾久患下痢。眾醫皆以為脾胃虛。治之數年而無愈。願為吾治之。予診脈曰脈無虛候。豈為脾腎虛乎。若果虛。則數年之病。形體何不衰乎。其人小腹有塊雷鳴。予曰是寒疝也。吾能可治之。即製劑與之果驗。其家方制苓朮羌附湯是也。

有人患心痛。三年百藥無有驗。予診之曰。石疝也。痛甚故痛及心也。痛者殆虛。不可攻擊。以建中湯養中焦。加附子以和疝。繼與蒼朮湯和心下。不過十貼全已。

一婦人病。眾醫為鼓脹。治之無效。予診其脈曰。疝之濕症也。先與三白湯。下如豆汁者數升。脹頗愈。繼與桂枝加附子湯全愈。所以知其病者。鼓脹則無消長。今病緩則消焉。盛則脹焉。時腹鳴響。是所以為疝也。

松山生者。患淋疾十餘年焉。一日大發。莖中疼痛。小便膿血。小腹有塊。牽引脅下。予診之曰。盤腸氣也。便血雖似血淋。有塊痛者。難為血淋。設使為血淋。亦當利腸氣。即作四味茴香散與之。卒痛止。血淋全愈。

一男子。腹中繞臍有塊。為鳴動。一日卒得腰腳痿弱不能動。予診其脈曰。寒疝也。此病寒邪。客肝腎二藏令然。其經亦為寒邪所關。故為此症耳。非烏頭以治疝。附子以行經。不可治。即與烏頭煎一劑。瞑眩甚矣。病夫曰。藥增苦楚不堪服。予曰是將愈之候也。藥不瞑眩。其病不瘳是也。曲喻之強服之。病略愈。再與梔附湯加味豁然。

一婦人有病。接予診其脈。疝症也。與大黃附子細辛湯。下其寒。再與桂枝加附子湯病已。予未往診。時以五心煩熱。心氣不樂。羸瘦倦怠。眾醫為虛勞。予獨以為疝症。何者。心下顯然有塊。按之有冷氣。而為鳴動也。勞症之邪。在脾者。或雖似之。然勞之痞塊。何有鳴動冷氣乎。

疝亦從七情起。則心熱不樂。亦疝之候也。此人果勞。則治勞之劑。何不效乎。吾以為疝。不亦宜乎。

一老翁小腹痛。腹鳴。血痢日數十行。自以為痢尤甚者也。予診之曰疝也。夫疝病屬肝。肝藏血。正邪相搏。傷其血。故下血也。邪傷血而利。則可與血利同治。雖然是病元自疝來。不治其本。不可也。即與補腎湯病愈。

一婦人患心痛五年。諸藥針灸無有效。予診脈曰。心下痞硬。正是積也。然非五積部位。雖殆如盤疝。然其位高。則難為盤疝。極知疝客心脾。邪正相爭奔騰。故上衝心下而痛也。先與桂枝加附子湯和其疝。疝和而後以手法拈散餘邪。心脾痛全已。

一男子常苦疝症。一日大發。腹硬滿疼痛。予診之。其脈沉緊而伏。旁人皆以為死症。予曰積聚癥瘕之病。不可卒死。何足恐哉。即與神保丸十五丸。藥下咽病卒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