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痘疹心法》~ 卷之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1)

1. 收靨症治歌括

凡十九首。

膿窠結就正鮮肥,瘡頂微焦欲靨時,

漸次干收無急慢,痂皮圓淨轉春暉。

痘瘡成膿之後,鮮明肥澤,飽滿堅實,以手拭之,瘡頭微焦硬者,此欲靨也。大小先後,以漸次靨,不失太急,不失太緩。已靨者,痂殼周圓無有突凸陷凹者,乾淨無淫濕破濺者,此為正靨,否極泰來之象也。

痘瘡收靨有真訣,面上身中要合格,

面上吐漿頂聚珠,身中結痂堅如墨。

凡痘瘡收靨之時,面上是一樣收,身上是一樣收,謂之合格,乃正靨也。面上痘瘡收格,痘頂吐膿,結聚如珠子樣,滿面皆然,磊落可觀,惟兩耳與身上同。身上痘瘡收格,皮膿乾結如螺,靨樣緊淨堅厚,易自脫落。

收靨如將日數拘,幾曾等得不差殊,

但憑本痘分疏密,更向其人論實虛。

俗謂幾日發熱,幾日出形,幾日起發,幾日作漿,幾日收靨,此大略之言耳。痘有疏密,毒有微甚,人有虛實,豈可一切拘以日數。如瘡本疏者,其毒微,其人中氣實,又能食,自然易出易靨,固不待於旬日者。如瘡本密者,其毒甚,其人中氣實又能食,榮衛調和,內外無諸傷犯,至十二三日,可以刻期收靨也。若其人中氣虛,食少,或內外曾有傷犯,或遇氣修乖變,因而難靨,豈可必拘以日數哉。

痘瘡收靨已無邪,不疾不徐乃更佳,

太疾卻防餘毒壅,太遲潰爛不成痂。

凡痘瘡收靨之時,毒邪已解,只要先後有次,疾徐得中,如收太急者,毒邪未盡,煎熬津液,以致速枯,必為目病,為癰毒,為諸怪疾,甚至橫夭,宜微利之,以徹其毒,當歸丸主之(一○○)。如收太遲者,中氣已虛,脾胃太弱,不能榮養肌肉,使之完就,以致潰爛。內服十全大補湯(二十八),外用敗草散(八十)襯之。

英山沈翰女,年十九出痘,其婿請予視之,起發未透,膿漿未成,收靨太急,非正靨也。適佔得渙之巽,予曰:病既逆,卦象又凶,不可為矣,果死。一子十歲出痘,將靨亦與其姊症同,及卜亦得渙之巽,人皆懼。予曰:勿憂,此可治也。其婿曰:同一病,固一卦象,有可治不可治,何也?予曰:以病言之,令正收靨太急,面無完瘡,故曰不治。令舅面瘡半靨,膿腫尚存,故曰可治。

以卦言之,先以夫占妻,用財為主,卦中無財,兄弟發動,又克妻財,所以凶也。後以父占子,用子為主,子孫旺相,兄弟發動,能生其子,所以吉也。已而果然。瀚曰:公何?但神醫,亦神卜也。

當收不收瘡潰爛,內外審候是何變,

以法求之要著痂,痂不得成為倒靨。

痘瘡過期不收,遍身潰爛者,此與斑爛不同,乃熱太過也。其候不同,或於天寒,失於蓋復,使瘡受凍而不收者,宜服五積散(八十六),外用乳香燒煙於被內熏之。或因天熱過求溫暖,使瘡被蒸而不收者,宜內服人參白虎湯(二十四),或五苓散(二十八),外減去衣被,令少清涼,以天水散(九十四)撲之。

大便秘結,內外極熱,毒氣散漫,無陰氣以斂之而不收者,宜內服宣風散(九十二),或三黃丸(八)、四順清涼飲(二十七),外用膽導法(五十)以敗草散(八十)襯之,或泄瀉氣虛,脾胃弱,津液少,肌肉虛而不收者,宜內服陳氏木香散(二十五),外用敗草散(八十)。或渴飲冷水過多,以致水漬脾胃,濕淫肌肉而不收者,內服五苓散(二十八)。

或因食少氣虛而不收者,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葛根加桂主之。已上諸症,以法治之,已潰者,結薄痂,未潰者結痂方為佳兆,若痂皮俱不結者,成倒靨矣。

邑文學胡小山,長女未嫁,出痘甚密,膿成過期不靨,請予調治。此女平日脾虛食少,性不肯服涼劑,予乃以錢氏異功散木香青皮、煉蜜作丸,米飲送服,調理而愈。

小山子胡仁山,幼時出痘甚密,膿成不靨,漸至潰爛,請予調治。予問自起發以來,未得大便,裡實熱蒸,故不成痂,議欲下之。小山曰:此子素弱,恐不可下之,時有一術士王克廉符水甚驗,乃書一符,焚而服之,少頃腹中鳴而利下清水,眾皆稱謝,予亦喜之。但思久未更衣,豈無燥糞?至次日痘亦潰爛,予作膽導法,取下燥糞十四枚後,皆溏糞始行,痘亦收盡而安。

一小兒,因渴飲水過多,濕傷脾胃不能收靨,以四君子湯,以人參補中,白朮燥濕,茯苓滲水,甘草解毒,加防風以勝皮毛之濕,白芷以逐肌肉之水,桂以利關節而去寒水之邪,砂仁以溫胃止渴,調理而安。

一小兒,大便不通,熱蒸於內,而生其濕,以致浸淫不能成痂,用當歸梢,生地黃以涼血,麻子仁以潤燥,酒大黃以瀉熱開結,生甘草以和中,得利而安。

一小兒,泄瀉不止,食少。此裡虛不能收靨,用陳氏木香散合肉豆蔻丸服之,愈。

遍身潰爛少完膚,膿血淋漓勢已痡,

坐臥不能惟用襯,瘢痕欲滅卻宜敷。

痘已成膿之後,過期不靨,以致潰爛,膿汁淋漓,不可著席,黏惹疼痛者,用敗草散(八十),或蕎麥粉(一二三)以絹袋盛於身體上撲之,更多布席上襯臥尤佳。面上欲成瘢鼾者,用滅瘢散(七十八)和百花膏(九十八)敷之。

邑人蔡承盛子出痘甚密,先延甘大用,襯膿成後,過期不靨,面瘡潰腫,起止呻吟,嗆水吐食,語音不清,甘謂不治而去,復請予。予視其病,面瘡腫起,正在灌膿,遍身皆然,非倒靨也。嗆水嘔食者,口唇腫硬,吞嚥不便,非咽喉潰爛也。語音不清者,鼻中壅塞,氣不得通,非失音也。

瘡毒盡出,表病里和,可治也。乃制一方,用苦參酒牛蒡子白蒺藜何首烏荊芥穗各等分,為細末,酒糊為丸,淡竹葉煎湯下,調理一月起。

時鄰居一小兒,病症相同,亦請予視。予曰:不可治也。或問何故,予曰:症不同也。彼痘過期,痘熟宜靨,此痘猶生未得成膿,不宜靨者一也。彼痘腫脹猶灌膿血,此則面平目開,皮脫肉乾二也。彼痘喉舌無瘡,此則咽舌潰爛,嗆水失聲三也。彼傢俬與蔡氏求藥,服之無效,死。

胡三溪長女十二歲,出痘甚密,延喻南麓視之,以參耆大補之劑服之,二十日後過期不靨。予往視,見其瘡已潰爛,幸非倒靨,乃犯溫補藥多,里邪盡出,表毒不解,急宜解表,勿使皮肉腐爛。喻猶強執為是,又過五日不收,復請吾長子邦忠。

予教用防風、荊芥、升麻以解表勝濕,白芷以蝕膿逐水,連翹牛蒡子、甘草以解其鬱蒸之毒,肺主皮毛,因參、耆之補肺熱且甚,時值夏火正旺,用黃芩(酒炒)以瀉肺中之火,解時令之熱。調理一月而安。

但到收時膿自干,收藏斂束貴周圓,

莫教潰爛痂皮嫩,至此還將倒靨看。

痘子初出磊落成個,後來長大作膿,始相連串,外雖相串,皮下猶一個是一個,至於結痂腫消膿干,現出初來本形,所以收藏斂束要完全堅厚,覆成個數為貴。或根腳相通皮肉盡串者,結痂之時,亦要乾淨,無有淫濕及濺破者,次也。若未成痂者潰爛,已成痂者只是嫩皮,此倒靨也。

蘄水董希周女,十九歲,辛丑十二月中旬出痘,請江萬吉治,延至歲終不得收靨,精神已昏,飲食俱廢,江不能治而去。予往視之,僵臥如死人,任其開衾,詳看無所知,及診其脈,洪實調勻。其祖父廷憲在,素知醫者。予告曰:此痘倒靨,逆症也,不可治,惟脈洪實調勻,不疾不徐,予今棄症從脈治之,若得壞瘡復起,新痘復出,人事清爽,飲食如常,則無事矣。

乃用升陽散火湯黃耆、當歸、木香、青皮,連進三劑,初三日復出一層新痘,舊者盡干,初五日出盡,周匝一身,病者亦漸蘇省,能言語,求飲食,依期起發養膿,至十三日靨,後以十全大補湯調理。希周父子拱手謝曰:此病皆曰不可為,非公神手,何以生此女耶?予曰:痘倒靨,必歸於腎,今幸愈,尤當慎目疾也,宜預解之。希文又不聽,半月後,右目痛不能開,果喪明。

痘臭須知有幾般,時師莫把混同談,

養膿有覺為凶兆,結靨才知作吉看。

《難經》云:心之臭焦,肝之臭臊,脾之臭香,肺之臭腥,腎之臭腐,五臭皆屬於心,故曰臭從火化也。《內經》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故痘瘡之症,心火主之,凡論痘瘡到結靨時才有臭者。此痘子成熟之氣,邪氣自內而出也,吉。若養漿之時,即有臭者,此毒火薰蒸之氣,積於中而見於外也,凶。

又或瘙癢抓破及潰爛腫灌之時,其臭焦者,心火盛者,危。其臭臊者,肝火盛也,死,其臭腥者,肺火盛也,危。其臭腐者,腎火旺也,對為腐痘之氣,必死不治。惟臭香者,脾也,水穀之府,無所不受,故吉。

收靨原來貴整齊,臭腥潰爛事生疑,

過期見此還為順,未及收時作逆推。

痘瘡收靨,圓淨堅厚。如螺靨者,上也;頭穿膿出。堆聚成痂,如雞屎者。次也;皮破膿出,痂薄如紙者,又其次也;皮爛膿潰,不成痂皮,膿汁腥臭者,期為下矣;如已過期,譬如瓜果熟久則爛,此造化之常,還作順看;若未及期,則為斑爛,乃逆候也,變倒靨而死。

邑文學盧半默妻李氏,出痘甚密,未及成膿,面瘡自破,皮腫膿聚,氣多腥臭,過期不靨,飲食漸少,鎖喉嗆水。請予視之曰:形症俱惡,恐不得痊。延二十餘日殞。

倒靨誰知毒入里,死中求活治得理,

便秘腹脹急下之,自利則將來物取。

痘毒當靨不靨,復入於裡者,謂之倒靨,此死症也。元氣素怯,又不食,常自利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死中求活,聖藥也。如原無泄瀉,大便久秘,今添腹脹喘呼,此毒之盛,薄蝕元氣,復入於裡,宜急下之,排毒散(一二二)。若不急下,則腸胃不通,榮衛不行,益加喘滿燥悶而死矣。

若毒入里,忽自利者,此人脾胃素強,毒氣難留,故自利之,須看利下之物,如利痂皮膿血者,毒氣得出,為順,不可止之,待利盡膿血自愈。如利水穀者,此毒氣反驅水穀,脾虛不能制之,其症為逆,不可治也。

原瘡潰爛覆成瘡,痘出重重漸作漿,

此候未曾成倒靨,便堅能食得為良。

如痘瘡破損潰爛者,復腫灌作瘡不致乾枯,原無痘瘡處復出一層,如初出之狀,亦以漸起發作膿者,此裡氣充實,毒不得入,猶在於表,未成倒靨,逆中之順症也。但瘡子重出一番,必其人能食,大便堅,足以勝其再作之毒。如食少,大便潤者,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人參白朮散(二十三)相問服之。

自利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肉豆蔻丸(四十三)主之。蓋病久氣虛,惟利溫補,不可再解毒也。

一小兒痘靨後,復出一層小痘,其家驚憂,請予視之,曰:佳兆也。痘科云:輕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重者一齊湧出此痘最輕,且無餘毒,發已盡矣,其人大悅。

邑人吳若泉子,三歲出痘,請予長男邦忠視之,予偕往,予曰:毒氣有餘,穀氣不足,此兒食少,故不靨也。間服何藥?予謂邦忠曰:無藥可解,能食則生,不能食則死。次日思食,所食且多。予聞嘆曰:死急矣。邦忠亦疑曰:能食而曰死急,何也?予曰:謂之能食者,久不食而今思食,自少加多,胃氣復也。

今忽多食,乃胃敗火盛,邪火殺穀,名曰除中,況膏之將滅,必大明而後滅,死在旦夕間矣。次日果死。

—痘將靨,忽作泄瀉,口渴飲水,小便短少,其痘胖壯紅潤,此內熱也。用五苓散加黃芩、芍藥煎,調益元散服之,愈。

—痘起膿成能食,一向溏泄未止,用錢氏異功散加木香、訶子肉服之,愈。

—痘成膿,面部將靨,因渴引飲過多,以致自利,用白朮散服之,渴瀉俱止,愈。

—痘成膿少食,忽作泄瀉不止,痘變灰白,用木香散、豆蔻丸服之,愈。

—滑泄不止,食少腹脹,足冷,痘灰白色,脈細無力,此犯五虛不治,必死。

靨時表解里當和,忽爾通腸泄奈何,

不是裡虛元氣脫,必然倒靨毒邪多。

痘子初出以來,表裡俱病,收靨之時,表邪已解,裡氣當和,大便宜潤,小便宜清,忽爾洞泄水穀者,此中氣暴虛不能禁固水穀,或毒氣乘虛入里,欲作倒靨,並宜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肉豆蔻丸(四十三)主之,利止者佳;利不止者,陽脫而死。

潰瘡最毒面居先,陽毒從陽心火炎,

能使便調無別苦,可投良劑保傷殘。

痘瘡潰爛先傷於面者,面乃諸陽之會,痘乃純陽之毒,以類相從,如水就濕,火就燥也。又心之華在面,諸瘡皆屬於心。心火上炎之象,如面瘡已破,腫消目開者,此不著痂,先以乾燥,病為倒靨,死在旦夕。如已破復灌,滿面成餅,焦裂濺起,膿血淋漓,食谷則嘔,飲水則嗆,咯唾黏涎,語音啞嗄,口中氣臭者,此臟腑敗壞,故諸症盡見也,淹延悶絕而死。

如瘡潰腫,飲食無阻,大小便調,更無他苦,如上症者,此則可治,內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升陽解毒湯(一二四)相間服之。外用滅瘢救苦散(七十八)、百花膏(九十八)合而敷之。

陰陽界限在人中,任督分來上下通,

宜向此間漸收靨,陰陽相濟得和同。

人中為任督交會之衢,督乃陽脈,自人中而上,任乃陰脈,自人中而下,故自準頭至印堂,與項至鳩尾相應,印堂至髮際以上,與膝以下相應。痘瘡收靨,但觀面上收到之處,則知身上收到之處矣。凡痘自人中上下左右,先出先靨者,吉。陰陽變合,相濟之理也。若自額角先靨者,孤陽不生;足下先靨者,孤陰不長,皆凶兆也。

蘄水柴大愚妻周氏甘七歲,出痘甚密,膿成時請予治之。予見鼻準先干,曰:此凶症也,不可治矣。或問此痘將收而不治,公誤耶?予曰:起發未透,膿漿未熟,不當靨也,況痘瘡收靨自有次第,形色亦殊,先自口唇兩旁收起。漏漿堆膿,面瘡皆然,自項而下,則成癟殼。今痘未熟而靨,乃倒陷也,自鼻先收,失其序也。

不漏漿者,乾枯也,予不能治,辭去,後三日死。

陰陽相濟得相成,陰寡陽孤勢不行,

不信但看頭與足,痘瘡難靨自分明。

造化之理,生於陽者,陰成之;生於陰者,陽成之。痘瘡收靨,頭自發際以上,陽氣獨盛,謂之孤陽;足自膝以下,陰氣所聚,謂之寡陰。所以諸瘡皆靨之後,此二處難靨,乃造化自然之理,不可作倒靨論。

曾見傷犯灌成瘡,待到收時不靨漿,

膿汁淋漓多痛楚,急宜治療免殘傷。

痘瘡結膿窠之先,或曾傷犯破損者,灌爛成瘡,至於收靨,此獨不靨,膿汁不幹,更多痛楚。若不急治,漸成疳蝕瘡,損骨傷筋,以致橫夭,宜內服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外用滅瘢散(七十八)和百花膏(九十八)敷之。

幾個頑瘡不肯收,無時痛楚血常流,

此成疳蝕難調理,日久堪嗟一命休。

痘以成疳蝕瘡者,若在肢節,及諸虛怯軟弱,血氣俱少之處,色青紫黑,腫痛潰爛,以漸延開,血自出者,難治。若所生之處,在於陽分,不痛不爛,色不變,血不出者,以綿繭散(一二五)主之。

一向渾身只溫暖,忽加煩熱減精神,

干漿焦靨宜如是,只怕生來內外因。

痘瘡常宜溫暖,有熱不可盡去。如一向身溫,今又發熱者,俗名干漿,此亦常候。只怕內傷飲食,外感風寒,以致發熱,又當別論。然病久氣虛,不敢輕用汗下。因外傷者,桂枝葛根湯(五)加人參。因內傷者,木香大安丸(九十一)主之,並宜用連翹湯。凡痘出太密,身有壯熱可嫌者,連翹湯,聖藥也(八十八)。

待到渾身膿水乾,紛紛時俗怠心生,

不知禁忌多翻變,一簣難成九仞山。

收靨之時,人心怠忽,居處飲食,不知禁忌,以致變生異症,滔滔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