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十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下 (2)

1. 桂枝茯苓丸

金匱云: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症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動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當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徐忠可曰:婦人行經時遇冷,則余血留而為症。症者,謂有形為徵。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說:婦女患有宿疾,月經停止不到三個月,卻出現漏下不止的情況,胎兒在腹部上方活動,這是症瘕的傷害。懷孕六個月才胎動的,在前三個月,月經來潮時,胎兒也會活動。下血的,是停經後三個月,是流產。所以月經不止是因為症瘕不去的緣故。應當消除症瘕,桂枝茯苓丸是治療的藥物。(徐忠可說:婦女在月經期遇到寒冷,滯留的經血就會變成症瘕。症瘕是指有形的徵候。)

然症病女人恆有之,或不在子宮,則仍行經而受孕,經斷即是孕矣。未及三月,將三月也。既孕而仍見血,謂之漏下。今未三月,而漏下不止,則養胎之血傷,故胎動也。假使胎在臍下,則真欲落矣。今在臍上,是每月湊集之新血,因症氣相妨而為漏下,實非胎病,故曰症痼害。

白話文:

但是,症病症狀女人常常都會有,有時候症狀不在子宮,那麼仍然可以行經並且受孕,經期中斷就是懷孕了。還沒到三個月,快要三個月了。已經懷孕了卻仍然見血,叫做漏下。現在還沒有到三個月,而漏下不止,那麼養胎的血氣受損,所以胎動。如果假使胎兒在肚臍以下,那麼真的要掉下來了。現在在肚臍以上,是每個月聚集起來的新血,因為受到病症的氣妨礙,所以導致漏下,實際上不是胎兒的問題,所以說症狀病根深固,傷害到了胎兒。

宿疾難愈曰痼,無端而累之曰害。至六月胎動,此宜動之時矣。但較前三月,經水利時,胎動下血,則已斷血三月不行,乃復血不止,是前之漏下,新血去而症反堅牢不去,故須下之為安耳。)

白話文:

長期難以治癒的疾病稱為痼疾,無端而累積之稱為害。到了六月,胎兒開始活動,這是胎兒適合活動的時間了。但與前三個月相比,月經來潮時,胎兒活動伴有出血,已經斷絕了三個月的月經,現在又流血不止,這是前期的漏下,新血流出而症狀反而堅牢不退,所以需要用藥物治療才能安定。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熬),芍藥,等分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白話文: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端,並熬煮)、芍藥,以上藥材等分研成細末,加入煉蜜製成如兔子糞便般大小的丸藥,每日於飯前服用一丸。不知調理效果,可增加至三丸。

桂枝芍藥,一陽一陰,茯苓丹皮,一氣一血,調其寒溫,扶其正氣。桃仁以之破惡血,消症癖。而不嫌於傷胎血者,所謂有病則病當之也。且症之初,必因寒,桂能化氣而消本寒。症之成,必挾濕熱為窠囊,苓滲濕氣。丹清血熱。芍藥斂肝血而扶脾,使能統血,則養正即所以去邪耳。

白話文:

桂枝和芍藥,一陰一陽相輔,茯苓和丹皮,一氣一血調和,以平衡寒熱,扶助正氣。桃仁用來化解淤血、消除結塊。而不必擔心會傷及胎血,因為所謂的「有病時必須對症下藥」就是這個道理。而且結塊症的初期,必然是因為受寒,桂枝能化解寒氣,消除結塊症的根本原因。結塊症的形成,必然夾雜濕熱作為溫牀,茯苓用來滲濕氣。丹皮清血熱。芍藥收斂肝血,扶助脾氣,使脾氣能夠統攝血液,則養正氣也就是消除邪氣。

然消症方甚多,一舉而兩得,莫有若此方之巧矣。每服甚少而頻,更巧。要知症不礙胎,其結原微,故以漸磨之。

白話文:

治療消瘦的方子有很多,能一石二鳥,沒有比這個方子更巧妙的了。每次用藥很少,但服用頻率高,更加巧妙。要知道症狀不會影響胎兒,其根本原因很小,所以要用逐漸磨滅的方法。

2. 乾薑人參半夏丸

(金匱),治妊娠嘔吐不止。

乾薑人參(一兩),半夏(二兩),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使用曬乾後的生薑,人參(一兩)、半夏(二兩)。將它們搗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每天服用三次。

諸嘔吐酸,皆屬於火。此言胃氣不清,暫作嘔吐者也。若妊娠嘔吐不止,則因寒而吐,上出為嘔。不止,則虛矣。故以半夏治嘔,人參補虛,而以生薑汁協半夏,以下其所逆之飲。

白話文:

所有的嘔吐酸水,都是屬於火。這是說胃氣不調和,暫時嘔吐一下。如果懷孕的人嘔吐不止,則是因為寒冷而嘔吐,向上嘔吐。不停止,就會虛脫了。所以用半夏治嘔吐,人參補虛,用生薑汁協調半夏,以下降所逆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