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串雅內外編》~ 串雅外編 (7)

回本書目錄

串雅外編 (7)

1. 灸癰疽

男左女右,以篾一根,前齊中指端,後至手腕橫紋凹中,截斷為準。卻以竹一根兩頭擱起,令病人騎之,兩足不著地,挺身正坐,將前篾植於竹上,以正頭植骨脊中盡處,各開一寸,名「騎竹馬法」,灸七壯。灸畢,宜用乳香、真綠豆粉為末,調服之,以防火氣入心。

白話文:

男性左手女性右手,一根竹篾,從前面齊中指尖開始,到後面手腕橫紋的凹陷處,以那裡截斷為準。然後找一根竹子,兩頭架起來,讓病人跨坐在上面,雙腳不著地,挺身正坐。將前面量好的竹篾安置在竹子上,以靠近頭的地方植入脊骨中盡頭,各自開一寸,稱為「騎竹馬法」,灸七壯。灸完之後,應當使用乳香、真綠豆粉末,調成粉末服用,以防上火。

2. 雞子灸

凡毒初起紅腫無頭。

雞子煮熟,對劈去黃,用半個合毒上,以艾灸三壯即散。若紅腫根盤大,以鴨蛋如法灸亦可。

白話文:

將雞蛋煮熟,對半撥開,去除蛋黃,將一半蛋殼放在有毒的部位,用艾灸灸三壯即可。如果紅腫根盤大,也可以用鴨蛋按照同樣的方法灸。

3. 桑木灸

治癰疽發背不起發,或瘀肉不腐潰,及陰瘡、瘰癧、流注、臁瘡、頑瘡、惡瘡久不愈,俱用此灸之。未潰則拔毒止痛,已潰則補接陽氣,亦取其通關節,去風寒,火性暢達,出郁毒之意。

白話文:

這種灸法適用於治療癰疽發背不生膿,或瘀血不腐爛潰破,以及陰瘡、瘰癧、流注、臁瘡、頑瘡、惡瘡久治不癒。未破潰時能拔毒止痛,已破潰時能接補陽氣,還取其通關節、祛風寒、火性暢達、排出鬱毒的作用。

干桑木劈成細片,扎作小把,然火吹息患處,每吹片時,以瘀肉腐動為度;內服補托藥,誠良方也。

白話文:

將乾燥的桑木劈成細小的薄片,紮成小把,點燃後對著患處吹氣,在患處吹一片薄片時間的長短,以淤血和腐肉開始移動為標準。內服補虛託瘡的藥物,是一個很好的方子。

4. 碗灸

治乳腫。

碗一個,用燈草四根,十排碗內,頭各露寸許。再用紙條一寸五分闊,用水濕了,蓋碗內燈草下,紙與碗口齊,將碗覆患處,留燈草頭在外,艾一大團放碗底,火灸之。艾盡再添,至碗內流水氣,內覺痛止方住。甚者次日再灸一次必消。

白話文:

準備一個碗,用四根燈草放入碗內,排成十排,讓每根燈草頭部露出一寸左右。再用一條寬一寸五分、用水浸濕的紙條,覆蓋在碗內的燈草下面,讓紙條與碗口齊平。將碗倒扣在患處,讓燈草頭在外,在碗底放一大團艾草,用火灸烤。等艾草燃盡後再添加新的艾草,直到碗內產生水蒸氣,患者感覺疼痛停止,才停止灸烤。如果病情嚴重,第二天需要再灸烤一次,一定會消腫。

5. 麻葉灸

七月七日採麻花,五月五日採麻葉,搗作炷,灸瘡上百壯;次燒胡桃、松脂研敷即愈。

白話文:

七月七日收集麻花的莖,五月五日收集麻葉,搗碎做成藥柱,用於灸治瘡口,可以灸治一百次以上。然後燒毀核桃和松脂,研成粉末敷在瘡口上,就可以痊癒。

6. 鵝掌風

真蘄艾四、五兩,將水三、四碗,煮五、六次,入大口瓶內盛之,用麻布雙層縛瓶口,將手心放瓶上熏之,如藥冷再熏,如神。

白話文:

真正的艾草四、五兩,加水三、四碗,煮五、六次,倒入大口瓶內盛放。用麻布雙層綁住瓶口,將手掌放在瓶口上燻烤,直到藥冷了再燻,非常有效。

7. 蜈蚣咬

杉木皮或枝燒煙燻,立刻止痛,比蜘蛛尤妙。

8. 牛皮癬

水銀一錢五分,芸香一錢五分,大棗七枚。

同搗爛為四丸,每夜熏一丸,效。

9. 口眼歪斜

巴豆三粒,麝香三分,共研,將熱水二鍾,藥藏鍾底,放手心。右斜放左手心,左斜放右手心。

白話文:

巴豆三粒,麝香三分,一起研磨成粉末。

用熱水二碗,把藥粉放於碗底,放在手心。

把右手放在左手心,把左手放在右手心。

10. 久病截瘧

老薑兩斤搗爛,置於滾水一大桶內,坐布帳中,脫衣坐臥桶上,熏透即愈。第一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