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古

《陰證略例》~ 論陰證躁不躁死生二脈

回本書目錄

論陰證躁不躁死生二脈

1. 論陰證躁不躁死生二脈

陰證陽從內消,服溫熱藥煩躁極甚,發渴欲飲,是將汗也,人不識此,反以為熱,誤矣!熱上衝胸,服溫熱藥煩躁少寧,反不欲飲,中得和也。人若識此,續湯不已愈矣!一則始病不躁,藥而躁,脈當浮之實大,陽氣充也。手足溫和則生;若浮之損小,陽氣走也,手足厥逆則死。

一則始病躁,藥而不躁,脈沉之實大,陽氣回也。手足溫和則生;沉之損小,陽氣消也,手足厥逆則死。二證服溫熱藥,陽氣不能充與不能回者,經云:責其無火也。

問:下之,而其脈反大者,何也?

答云:下之而脈小者,理所當然。小猶可生,生之則易。仲景云:下之而脈反大者,虛也,陽將走而變。醫若不識而復下之,則氣消而成大陰矣!亦有陰躁發熱不止,大渴欲飲冷,熱上衝胸,火獨炎上,亦將盡也。以陰遍身皆寒,惟存胸中火,陰獨持權,不相管轄,迫而至此,與下之而脈大同意。

下之脈大,別不見熱處,陰躁發熱,但脈小耳!一則見脈不見證,一則見證不見脈。又經云: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其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固滷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革為寒,寒虛相搏則腸鳴。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反煩躁,茯苓四逆湯主之。汗下後,白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