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三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9)

1. 四逆湯

治脈沉、厥逆等證。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

白話文:

甘草:二兩,經過炙烤處理。

乾薑:一兩,生薑乾燥後製成。

附子:一整枚,生用。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溫服。

2. 通脈四逆湯

治少陰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厥陰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亦主之。

白話文:

治療少陰證的拉肚子,大便清稀,內寒外熱,手腳冰冷逆亂,脈搏微弱欲絕,但是身體卻不覺得寒冷,面色發紅,或者肚子痛,或者乾嘔,或者喉嚨痛,或者拉肚子好了,脈搏卻沒有了。治療厥陰證的拉肚子,大便清稀,內寒外熱,出汗而手腳冰冷的人,這個方法也可以用。

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甘草(三兩,炙),附子(一枚,生)

白話文:

  • 乾薑:三兩,強壯的人可增加到四兩。

  • 甘草:三兩,先經過炙過的。

  • 附子:一枚,生的。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溫服。

加減法:面赤色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一兩。

白話文:

加減:面色發紅的人,加蔥九根;腹中疼痛的人,去掉蔥,加芍藥二兩;嘔吐的人,加生薑二兩;咽喉疼痛的人,去掉芍藥,加桔梗一兩;腹瀉停止後脈搏不出的人,去掉桔梗,加人參一兩。

王又原曰:仲景真武湯一方,於水中補火;四逆與通脈四逆二方,是於水中溫土。二方用藥無異,分兩不同,主治又別。所以然者,前方脈沉為陽氣不鼓,四逆為陽微不周,然真陽未盡亡也。君以炙草之甘溫,溫養微陽;臣以乾薑、附子之辛溫,通關節,走四肢。此因內陽微而外寒甚,故製為陽氣外達之劑。

白話文:

王又原說:仲景的真武湯一方,在水中補火;四逆與通脈四逆二方,是於水中溫土。二方的用藥相同,但分量不同,主治也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真武湯主治脈沉為陽氣不鼓,四逆主治陽微不周,但真陽尚未完全亡失。君藥以炙草的甘溫,溫養微陽;臣藥以乾薑、附子的辛溫,通關節,走四肢。這是因為內陽微而外寒甚,所以製成陽氣外達的藥劑。

後方裡寒外熱,渾是腎中陰寒逼陽於外,故君以乾薑,樹幟中宮;臣以國老,主持中外;更以附子,大壯元陽,共招外熱返之於內。蓋此時生氣已離,存亡俄頃,若以柔緩之甘草為君,何能疾呼外陽?故易以乾薑,然必加甘草與乾薑等分者,恐喪亡之餘,薑、附子之猛,不能安養夫元氣,所謂有制之師也。陽微於裡,主以四逆;陽格於外,主以通脈。

白話文:

後方:

  1. 裡寒外熱:是指身體內部寒冷,外部卻發熱的症狀。

  2. 渾是腎中陰寒逼陽於外:這是因為腎臟中的陰寒之氣過盛,將陽氣逼迫到了體外。

  3. 故君以乾薑,樹幟中宮:因此,選用乾薑作為君藥,以振奮中焦之陽氣。

  4. 臣以國老,主持中外:選用國老作為臣藥,以調和中外之陰陽。

  5. 更以附子,大壯元陽,共招外熱返之於內:此外,再選用附子作為佐藥,以大補元陽,共同將外界的熱氣召回體內。

蓋:

  1. 此時生氣已離,存亡俄頃:因為此時體內的生氣已經離開了,生死存亡就在頃刻之間。

  2. 若以柔緩之甘草為君,何能疾呼外陽?如果選用柔緩的甘草作為君藥,怎麼能迅速地將外界的陽氣召回體內?

  3. 故易以乾薑,然必加甘草與乾薑等分者:因此,改用乾薑作為君藥,但必須加入等量的甘草,以防乾薑、附子的猛烈藥性損傷元氣。

陽微於裡,主以四逆;陽格於外,主以通脈:

  1. 陽微於裡:是指體內的陽氣虛弱,主要症狀為手足厥冷、脈微弱等。

  2. 主以四逆:治療上以「四逆湯」為主,可以溫補陽氣,促進血液循環。

  3. 陽格於外:是指體內的陽氣鬱結在外,主要症狀為發熱、口渴、煩躁等。

  4. 主以通脈:治療上以「通脈四逆湯」為主,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脈若內外俱寒,則又為附子湯證,而非二方所主矣。其加減法內,面色赤者加蔥,後人遂以蔥白為通脈四逆,不知陽亡於外,更用蔥以助其散,則氣從汗出,而陽無由內返也,豈不誤耶?蓋白通立名,因下利脈微,用蔥白以通上下之陽;此裡寒外熱,用通脈以通內外之陽,故主方不用蔥也。宜詳辨之。

白話文:

如果脈象內外俱寒,則又是附子湯的證候,這就不是理中湯和四逆湯適應的證候了。理中湯和四逆湯的加減法中,面色赤色的加蔥,後人因此就把蔥白當作治療通脈四逆的藥物,不知道陽氣因為外在的燥熱而喪失,再用蔥白來幫助它散發,那麼就有氣從汗液中散發出來,而陽氣不能由內在回歸,難道不會是錯誤的嗎?蔥白的名稱是由下利脈微開始的,用蔥白來打通上下之陽;理中湯和四逆湯是內熱外寒,用通脈散來打通內外之陽,所以主方不用蔥白。應該詳盡的加以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