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3)

1. 天行嘔逆方七首

《病源》胃家有熱,穀氣入胃,與熱相併,氣逆則嘔,或吐下後飲水多,胃虛冷,亦為嘔也。(出第九卷中)

《廣濟》療天行惡寒壯熱,食則嘔逆。前胡湯方。

前胡(一兩),麥門冬(三兩去心),竹茹(二兩),橘皮(一兩),甘草(一兩炙),生薑(二兩),生地黃(四兩切)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忌海藻菘菜蕪荑、熱面、豬犬肉、油膩。(出第一卷中)

崔氏療天行數日,或十許日而表不解,心下有水,熱毒相搏,遂嘔,時復有咳者。增損阮氏小青龍湯方。

麻黃(二兩去節),芍藥(二兩),桂心(一兩),甘草(二兩炙),細辛(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阮本湯方等分,雖未嘗用,嫌其太溫,余增損其分兩,以療十餘人皆愈。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等。(出第一卷中)

《近效》療天行壯熱,嘔逆不下食。橘皮湯方。

橘皮(三兩),生薑(四兩),茯苓(三兩)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五六服。中間任食,一日服盡。忌大酢、蒜、面。(李處儉、張文仲等並同。出第九卷中)

《必效》療天行嘔吐不下食方。

取臘月兔頭並皮毛燒令煙盡,擘破作黑灰,搗羅之。以飲汁服方寸匕,則下食。不瘥,更服。燒之勿令大耗,無所忌,比用頻效。(出第一卷中)

《救急》療天行後嘔逆不下食,食入則出方。

取羊子肝如食法作生淡食,不過三兩度則止。(文仲同)

又方

雞子一枚,於沸湯中煮三五沸,則出水浸之,外寒內熱則吞之。神效,無所忌。(並出第一卷中)

《集驗》療天行後,氣膈嘔逆不下食。生蘆根湯方。

燈心(一分),生麥門冬(十二分去心),人參(四分切),生蘆根(一大握切)

上四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八合,去滓,分溫三服。

2. 天行嘔啘方七首

《病源》伏熱在胃,令人胸滿,胸滿則氣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後胃氣虛冷,亦令致噦也。(出第九卷中)

《肘後》療嘔啘不止。橘皮甘草湯方。

甘草(一兩炙),橘皮(三兩),升麻(半兩),生薑(三兩)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之,日三四作,當止。忌海藻菘菜。(文仲同。出第二卷中)

文仲《近效》療嘔逆。麥門冬飲子方。

麥門冬(去心),蘆根人參(各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溫五服,徐徐服。常用有驗。

又方

飲生薑汁三二合,大良。

又方

枇杷葉去毛,煮飲之。作粥亦佳。(出第一卷中)

又方

研油麻汁煮綠豆令爛,取半升許,以手掌大蝟皮燒作灰,篩之,納豆中和食。(出第二卷中)

《救急》療天行乾嘔若噦,手足逆冷。薤豉粥方。

薤白(切一升),香豉(一升),白米(四合)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豉一沸,漉去滓,下薤及米,煮為稀粥,進兩碗良。

又療天行後噦欲死,兼主傷寒。小半夏湯方。

半夏(五兩洗去滑),生薑(八兩切令薄細,勿令濕惡,經水浸者為好)

上二味,各以水三升別煮,各取一升半,去滓,二汁相和一處,共煮取二升,分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當令下食,其噦不過俄頃則止。近二公及任理居中屬纊得之,明奉御來彖執秘此方,但止煮藥送,來彖與方郎中鄰居,後乃方便得之,大良效。忌羊肉、餳。(《傷寒論》同,並出在第一卷中)

3. 天行喉咽痛方二首

《病源》陰陽隔絕,邪客於足少陰之絡,毒氣上熏,攻於喉咽,故痛,或生瘡也。(出第九卷中)

《深師》療天行毒病,或下不止,喉咽痛。黃連馬通湯方。

小豆(一升),黃連(一兩去毛),馬通汁(三升),吳茱萸(一兩)

上四味,以馬通汁令煮取一升,盡服。不瘥,復作有效。忌豬肉、冷水。(出第十四卷中)

《古今錄驗》青木香湯,療春夏忽喉咽痛而腫,兼下痢方。

木香(二兩),黃連(一兩去毛),白頭翁(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小兒若服之,一服一合。忌豬肉、冷水。(出第三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