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5)

1. 熱毒痢方三首

肘後若下色黃者,協毒熱下也,療之方。

梔子(十四枚去皮)

上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丸,日再服。(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熱毒痢方。

苦參橘皮獨活阿膠(炙),藍青,黃連鬼箭羽(一云鬼臼),黃柏甘草

上九味等分,搗篩,以蜜烊膠和,並手丸如梧子,干以飲服十丸,日三,稍加之。卒下疰痢者大良。(出第十五卷中)

文仲治熱痢久不瘥者黃連丸方。

黃連末以雞子白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三。

2. 熱毒血痢方六首

廣濟療熱毒痢血,其痢行數甚數,痢出不多,腹中刺痛,此是熱痢。宜生犀角散方。

犀角(末),酸石榴皮(熬),枳實(熬令黃各三兩)

上三味各異搗篩為散,以飲服兩三寸匕,日再差,停熱食物。

又療熱毒痢血片,臍下絞刺痛方。

升麻地榆,茜根,黃芩(各六分),犀角(四分),生地黃(八分),梔子(七枚擘),薤白(八分),香豉(二合)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日再。(並出第四卷中)

千金大熱毒純血痢,療不可瘥者方。

黃連(六兩)

上一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著星月下,旦空腹頓服之,臥將息,不瘥,加黃連二兩,更作服之,仍不瘥者,以疳痢法療之佳。忌如常。

又療熱毒下黑血,五內攪切痛,日夜百行,氣絕欲死方。

黃連(一升),龍骨白朮(各二兩),阿膠(炙),乾薑當歸赤石脂(各三兩),附子(一兩炮)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為五服,余以正觀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痢,至於五日將絕,處此藥入口即定。(並出第十五卷中)

古今錄驗療熱毒下血及豆汁。犀角煎方。

犀角(屑),人參,當歸(各三兩),黃連(四兩),蜜(一合)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蜜煎三沸,分為三服,日三。忌同。(出第十卷中)

文仲治熱毒痢痢血。犀角散方。

生犀(三兩),石榴皮(三兩燒),黃連(三兩),干藍(二兩),地榆(二兩)

上五味搗篩為散,以米飲服三方寸匕,日二服。(出第三卷中)

3. 赤痢方四首

病源此由腸胃虛弱,為風邪所傷,則成痢挾熱,熱乘於血,則血流滲入腸,與痢相雜下。故為赤痢也。(出第十七卷中)

集驗療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鯽魚酢(二臠細切),薤白(一虎口細切)

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古今錄驗同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赤帶下方。

成煎豬膏(三合),清酒(五合)

上二味以緩火煎十沸,適寒溫,頓服之。取瘥止。

又論曰: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豬雞魚油,乳酪酥,干脯,醬粉,鹹食。所食諸食,皆須大熟爛為佳,亦不得傷飽,此將息之大經也,若將息失所,聖人不救也。(並出第十五卷中)

必效療赤痢方。

香淡豉(半升),黃連(一兩)

上二味,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濾取汁,碎黃連薄綿裹,豉汁中煎,取強半升,空腹頓服即上,桑泉蔣尉云效。(出第二卷中)

崔氏治赤痢。黃連丸方。

陳倉米(四分),黃連(四分),乾薑(四分)

上三味搗篩為末,緩火炒令色變,以納二顆雞子白中,熟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五十丸,以好無灰酒溫一盞下之,至晚間,痢赤色當變白,明旦即瘥。(出第三卷中)

4. 久赤痢方二首

病源久赤痢者,由體虛,熱乘於血,血滲腸間,故痢赤。腸胃虛,不平復,其熱不退,故經久不瘥,胃氣逆則變為嘔噦也,胃虛穀氣衰,蟲動侵食,則變為䘌也。(出第十七卷中)

千金療下赤連年方。

地榆鼠尾草(各一兩)

上二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為二服,如不瘥,取屋塵水盡去滓,服一升,日二服,古今錄驗服屋塵汁一小杯,余同此,是徐平方,療下血二十年者。若不止,重服即愈。(肘後同)

又方

鼠尾草,薔薇根秦皮(用槲皮亦得)

上三味等分,水淹煎,去滓,以銅器重釜煎成,丸如梧子,服五六丸,日三,稍增瘥止,亦可濃汁服半升。(出第十五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