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2)

1. 膽實熱方二首

刪繁療膽腑實熱精神不守。瀉熱梔子煎方。

梔子(二十一枚),甘竹茹(一兩熬),香豉(六合熬綿裹),大青橘皮(去脈各二兩),赤蜜(三合)

上六味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七合去滓。下蜜。更微火上煎兩三沸。分再服。(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膽腑實熱。精神不守。瀉熱半夏千里水湯方。

半夏(洗),宿姜(各三兩),酸棗(五合),黃芩(一兩),遠志(去心),茯苓(各二兩),生地黃(五兩),秫米(一斗)

上八味細切。取流水五斗。煮秫米。令蟹目沸。揚之三千下。澄清取五升。煮藥取二升半。分為三服。忌羊肉餳酢物蕪荑。(出第十二卷中)

2. 髓虛實方二首

刪繁論曰:髓虛者。腦痛不安。髓實者勇悍。凡髓虛實之應。主於肝膽。若其腑臟有病。從髓生熱則應藏。寒則應腑。(千金同出第三卷中)

千金療髓虛腦痛不安。膽腑中寒。羌活補髓丸方。

羌活,芎藭,當歸(各三兩),桂心(二兩),人參(四兩),酥(一升),棗肉(一斤研為脂),牛髓(一升),羊髓(一升),大麻仁(二升熬研為脂)

上十味。先搗五種干藥為散。下棗膏麻仁。又搗相濡為一家。下二髓並酥。納銅缽中。重湯煎之取好。為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忌生蔥。

又療髓實勇悍驚熱。主肝熱。柴胡發泄湯方。

柴胡升麻黃芩細辛枳實(炙),梔子仁,芒硝(各三兩),澤瀉(四兩),淡竹葉(切一升),生地黃(切一升)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為三服。忌生菜蕪荑。(並出第十二卷中)

3. 咽門論並傷破聲嘶方二首

千金論曰:夫咽門者。應五臟六腑。往還神氣。陰陽通塞之道也。喉嚨胞囊舌者。並津液調五味之氣本也。不可不研乎咽門者。肝膽之候也。其重十兩。廣二寸五分。至胃管長一尺六寸。主通五臟六腑津液神氣。應十二時。若臟熱咽門則閉而氣塞。若腑寒咽門則破而聲嘶。母姜酒主之。熱則通之。寒則補之。若寒熱調和病不生矣。(刪繁同出第十二卷中)

又療咽閉主膽腑。咽門傷破聲嘶母姜酒方。

母薑汁(二升),牛髓,酥,油(各一升別煎取熱),桂心,秦椒(各四分),芎藭,獨活(各五分),防風(六分)

上九味。將五物合搗下篩為散。納薑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攪令調。微火上三上三下。平旦溫清酒一升下二合膏。細細吞之。日三服。忌生蔥。(刪繁同此方今錄附此論後出第六卷中)

4. 六極論一首

刪繁論曰:夫六極者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應於肝。雷氣動於心。榖(素問作谷)氣感於脾。雨氣潤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於氣。所以竅應於五臟。五臟邪傷則六腑生極。故曰五臟六極也。(出第八卷中)

5. 筋極論一首

刪繁論曰:凡筋極者。主肝也。肝應筋。筋與肝合。肝有病從筋生。又曰:以春遇病為筋痹。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陽氣入於內。陰氣出於外。凡陰氣外出。出則虛。虛則筋虛。筋虛則善悲。色青蒼白。見於眼下。而傷寒則筋不能動。十指爪皆痛。數好轉筋。其源以春甲乙日得之於傷風。

風在筋。為肝虛風也。若陽氣內發。發則實。實則筋實。筋實則善怒嗌乾。傷熱則咳。咳則脅下痛。不能轉側。又腳下滿痛。故曰肝實風也。然則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療陰。陰病療陽。善療病者。病在皮毛肌膚筋脈而療之。

次療六腑。若至五臟。則半死半生矣。扁鵲曰:筋絕不治。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黑。呼罵口不息。筋應足厥陰。足厥陰氣絕於筋。則筋縮引卵與舌。足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故脈不營則筋急。筋急則引卵與舌。故唇青舌卷卵縮。

則筋先死。庚篤辛死。金勝木。醫之拱手也。(千金同出第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