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退熱湯

QU FENG TUI R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7%
肺經 14%
心經 13%
三焦經 8%
胃經 8%
心包經 6%
膀胱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胃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祛風退熱湯 **主治功效:**眼睛佈滿紅血絲,因邪熱侵犯眼瞼,眼膜隱隱有腫脹瘀血,眼瞼邊緣糜爛,疼痛時好時發。

組成: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用法用量:

  • 將所有藥材清洗乾淨,浸泡30分鐘。
  • 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後轉小火煮1小時。
  • 過濾藥液,取汁。
  • 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禁忌:

  • 孕婦禁用。
  • 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者禁用。
  • 患有肝炎、腎臟疾病者慎用。

總結: 祛風退熱湯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眼睛佈滿紅血絲,因邪熱侵犯眼瞼,眼膜隱隱有腫脹瘀血,眼瞼邊緣糜爛,疼痛時好時發。

傳統服藥法


防風(去叉)1兩,當歸(銼,焙乾,去土)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人參1兩,山梔子仁半兩,大黃半兩(炙),柴胡(去苗)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 防風:味辛、性微溫,歸肺、肝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本方中用防風以祛風解表,涼血消腫。
  • 當歸:味甘、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本方中用當歸以補血活血,涼血消腫。
  •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瀉的功效。本方中用白芍以養血柔肝,涼血消腫。
  •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本方中用甘草以補脾益氣,緩急止痛。
  • 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本方中用人參以大補元氣,生津止渴。
  • 梔子:味苦、酸、性寒,歸心、肝、肺經。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功效。本方中用梔子以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 大黃:味苦、性寒,歸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本方中用大黃以瀉熱通便,涼血解毒。
  •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升陽舉陷的功效。本方中用柴胡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目脈暴赤、邪熱攻瞼、膜隱腫瘀成瘡、眥爛、乍差乍發等症。
  • 本方中防風、當歸、白芍、甘草、人參均有補益作用,因此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中大黃、柴胡有瀉下作用,因此本方不宜在月經期間服用。
  • 本方中梔子有涼血解毒作用,因此本方不宜與溫熱藥同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退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防風(去叉)1兩,當歸(銼,焙乾,去土)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人參1兩,山梔子仁半兩,大黃半兩(炙),柴胡(去苗)1兩。 主治:目脈暴赤,邪熱攻瞼,膜隱腫瘀成瘡,眥爛,乍差乍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