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風散

SOU F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程松崖眼科》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肺經 23%
腎經 12%
脾經 11%
心經 9%
膀胱經 6%
胃經 4%
小腸經 3%
肝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搜風散」是一種傳統中藥配方,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眼睛紅腫發癢並伴有潰爛。

組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 車前子: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蕤仁: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益精明目的。

  • 沙苑子: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

「搜風散」方劑中的各味中藥具有不同的藥效,共同作用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散風熱、活血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眼睛紅腫發癢並伴有潰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黃芩、羌活、獨活、天麻、麻黃、皂角、樟木子、莪朮、川芎、白芷、何首烏各等分。
活血,祛風,散寒。
共研細末。
內服每次1錢;外用水酒調塗患處。

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荊芥、蕤仁、沙苑子、菊花、蟬蛻、甘草、谷精草、赤芍、車前子均具有疏風清熱、明目退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眼弦作癢及爛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大便秘結麻痺麻疹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四肢肌膚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搜風散, 出處:《程松崖眼科》。 組成:防風6分,荊芥6分,蕤仁8分,刺蒺藜1錢,菊花1錢,蟬蛻6分,甘草4分,谷精草6分,赤芍8分,車前子1錢。 主治:眼弦作癢及爛者。

搜風散, 出處:《外傷科學》。 組成:當歸、黃芩、羌活、獨活、天麻、麻黃、皂角、樟木子、莪朮、川芎、白芷、何首烏各等分。 主治:活血,祛風,散寒。主治:傷損之後,復感風寒濕邪,發作時腫痛較甚者。

搜風散, 出處:《秘傳大麻瘋方》。 組成:白芷、藿香、前胡、黃耆、甘草、人參、羌活、防風、黃連、荊芥各等分。 主治:紫霞風。初起形如紫霞,遍身如雲頭樣,其點牽長,色在頭不露,將火照之,見其細白點。

搜風散, 出處:《瘋門全書》。 組成:白附子(面裹煨)2兩,白蒺藜(炒去刺)2兩,熟川烏1兩,草烏(二烏均用黑豆煮)1兩,北全蠍(洗去泥沙,薑汁炒)1兩,豬牙皂1兩,白頭翁1兩,金钗石斛1兩,條甘草1兩。 主治:麻瘋。臉起紅雲,身有紅塊,四肢麻木。

搜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牽牛子2兩(1兩生,1兩炒),大黃(銼)半兩,鬱李仁(去皮)半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川芎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麻子仁1分,檳榔(銼)1枚,木香1分,旋覆花1兩,防風(去叉)1兩。 主治:風氣,中脘不利,大便秘澀。

搜風散, 出處:《秘傳大麻瘋方》。 組成:烏藥1錢,防風1錢,茯苓1錢,半夏1錢,香附1錢,枳殼1錢,陳皮1錢,當歸1錢,川芎1錢,紫蘇1錢,生地1錢,地龍1錢,桔梗1錢,甘草1錢,乳香1錢,沒藥1錢,砂仁1錢。 主治:麻瘋。起自腳底上一處,切割不痛,然後上臉,臉上紅色,滿顴漸成紫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