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勉學堂針灸集成》~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折量法

頭有頭部尺寸,腹有腹部尺寸,橫直尺寸俱不同,各有其要,惟背部、手足部並以同身寸取之。

2. 頭面部

頭者諸陽之會,故曰頭無冷痛,欲以針治,宜刺手足諸陽經。不宜頭部者何也?針者能於引氣,若刺頭部,則諸陽之氣並鬱於頭,其熱難可止抑。或為不省人事者,必須引瀉手足諸陽經,故曰揚湯止沸,莫如抽薪。若氣不能引氣者,或痰厥頭痛者,必灸頭部穴乃能獲痊者,何則?艾之性,熱者灸之,則使其熱發散。寒者灸之,則使其寒溫和,入藥則上行,艾灸則下行故也。

手之三陽從手走之頭,足之三陽從頭走之足。足陽明胃經面絡入上齒,挾口下交承漿,下頤前至耳前循喉嚨。手陽明大腸經入下齒,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上下陽明經皆挾鼻孔也。欲瀉諸陽之氣,先刺百會,次引諸陽熱氣,使之下行,比之如開硯滴之上孔也。

若熱極不能下氣者,以綢繫頸,則頭額太陽及當陽血絡自現,即以三稜針貫刺其血絡,棄血如糞,神效。此法與惜血如金之言大不同,然奇效良方之法也;老人不宜多出血,然可以出血者施。

頭痛及眼疾赤目等症,全用瀉,去其他諸症宜平補平瀉。

傷風為熱者,乃風為木,木生火故也。

頭目臃腫胸脅支滿,肘內血絡及陷谷,多出血立差。

偏頭痛目鑱鑱不可忍,風池、頭維、本神,患左治右,患右治左,皆留針十呼,引氣即差,神效。兩眼外眥上銳發動脈,各灸三壯,立效。

面蒼黑,行間、中封、腎俞、肝俞、尺澤、合谷、下三里。

頭面風癢,發作一二日,赤腫形如火爛突起,如榛子或如潤大,因漸廣大,氣息奄奄,急以三稜針亂刺當處及四畔赤暈,不計其數,多出惡血,片時即蘇,色變如常。翌日更觀未盡處及新暈針刺,隨腫隨針則神效,宜臨機應變。

3. 耳部

耳屬腎,左主氣,右主血。耳塞噪者,九竅不通。又曰:心主竅,心氣通耳氣通於腎,故心病則耳噪而鳴,不能聽遠聲。

耳鳴不能聽遠,心俞三十壯。

耳痛耳鳴,以葦筒長五寸切斷,一頭插耳孔,以泥面密封於筒之口畔而外出筒頭,安艾灸七壯,左取右,右取左。

又方:取蒼朮以四稜鐵銷穿孔如竹筒,一如前葦筒法,灸三七壯,有大效。

耳聾,先刺百會,次刺合谷、腕骨、中渚、後谿、下三里、絕骨、崑崙並久留針,腎俞二七壯至隨年為壯。

虛勞羸瘦耳聾,腎俞三七壯,心俞三十壯。

4. 目部

目屬肝,心主血,肝藏之,目得血而能視,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

目睛(屬五臟精采),黑睛屬肝,白睛屬肺,白黑間屬脾胃,瞳子屬腎,眼胞屬脾,上弦膀胱,下弦脾胃,內眥屬膀胱及大腸,外眥膽與小腸,內外眥並屬心經,各隨其經治之,無不神效。

迎風冷淚,睛明、腕骨、風池、頭維、上星、迎香。

風目眶爛,太陽、當陽、尺澤皆針,棄血如糞,神效。

目生白翳,先看翳膜出處,隨經逐日通氣,則無不神效。

又方:肝俞七壯,第九椎節上七壯,合谷、外關、睛明、崑崙,並久留針。大牢骨九壯,吹火滅。手大指內側橫紋頭各三壯。手小指本節尖各三壯。耳尖七壯,不宜多灸。

目睛痛無淚,中脘、內庭皆久留針,即瀉,神效。

眼眶上下有青黑色,尺澤針三分,神效。

瞳子突出,湧泉、然谷、太陽、太衝、合谷、百會、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肝俞、腎俞。

大人小兒雀目,肝俞七壯,手大指甲後第一節橫紋頭赤白肉際各灸一壯。

5. 口部

口屬脾,鼻屬肺,上齒上齶齦及唇屬胃,下齒下齦及唇屬大腸。督脈、任脈主中行,各隨其經治之,萬無一失。

胃熱則主口臭,肺熱喉辛,脾熱口甜,膽熱口苦嘔苦,心熱口苦,肝熱口酸,腎熱口咸,胃熱口淡。

口中生瘡,承漿、勞宮。

唇腫,內關、神門、合谷、下三里、內庭、三陰交。

口中如膠,太谿。

口中出血不止,上星五十壯,風府針三分。

口鼻並出血,亦灸上星。

唇吻不收,合谷、下三里。

口苦,下三里、絕骨、然谷、神門。

重舌舌裂舌強,舌者,心之竅也,神門、隱白、三陰交。

口噤牙車不開,上關、頰車、阿是。

6. 鼻部

鼻屬肺,主聲音。

五臭,心焦、肝燥、脾香、肺腥、腎腐。

鼻中瘜肉,上星百壯,迎香、合谷、神門、肺俞、心俞、尺澤、囟會。

鼻塞,百會、上星、囟會、臨泣、合谷、厲兌,並皆灸之。

鼽衄,水出曰鼽,血出曰衄。風府、迎香、上星二七壯,太衝、絕骨、合谷、大陵、尺澤、神門。

鼻不聞香臭,囟會、天柱、水溝並灸。

衄血不止、喑不能言,肝俞、合谷、間使、太谿、靈道、風府、太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