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3)

1. 病生於和氣不須深治

凡人三部脈大小沉浮遲疾同等,不越至數勻和者,雖病有寒熱不解,此為陰陽和平之脈,縱病必愈。此乃感小邪之氣,故不可深治大攻,吐瀉發汗,若藥勢過多,反致危損,切切禁之。脈如應四時氣候平勻者,雖有小邪寒熱,此乃無妄之疾,勿藥有喜,不可拘以日數次第強為攻發,必別緻大患,深思深思。見方士誤醫致夭枉者甚多,故立此篇,宜在細意而辯之。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的三部脈搏的大小、沉浮、遲疾都相同,而且都在正常範圍內,即使有寒熱不適的症狀,這也是陰陽平衡的脈象,縱使生病也一定會痊癒。這類情況通常是感染了輕微的邪氣,因此不需要進行大劑量的攻補、吐瀉發汗等治療,否則藥性太過反而會造成危險和損害,一定要注意避免。

如果一個人的脈搏像四時氣候一樣平穩,即使有輕微的邪氣寒熱,這也是無妄之疾,不需要用藥治療,也不要拘泥於治療的日期和次序,強行攻補發汗,否則必定會造成嚴重的後患,一定要深思熟慮。

我見過很多誤診的患者,導致夭折和冤枉的事情發生,因此特地寫下此篇,希望大家能夠細心辨別,謹慎治療。

2. 本病中別生滯礙

夫治病之要切在精詳虛實、冷熱、寒溫、陰陽,計踵脈息時候,並在前文細述。然慮有於本病中別生滯礙,即時變動,兼本病同起,須備急難,先從危急證候去其邪由,然後調治本病,即得萬全。若也七情妄起,五臟暴傷,不慎寒熱誤中,邪由百疾斯攻,伎方有失,便生他病。

白話文:

治療疾病的基本要點在於精準地判斷虛實、冷熱、寒溫、陰陽,計算病人的脈搏、呼吸及時間,在前文已詳細說明。然而,我們擔心在原有的疾病中可能會出現新的阻礙,並即時地發生變化,再加上原有的疾病同時發作,那麼就必須先從危急的證狀中去除病邪,然後再治療原有的疾病,這樣才能獲得完全的康復。如果七情妄發,五臟受到劇烈的損傷,不小心受到寒熱的侵襲,百病的病邪就會攻擊身體,個人的治療方法就會出錯,就會生出其他的疾病。

如其以寒療熱,以熱攻寒,則為順治。設或藥病偏勝,毒邪轉深,更在醫攻別作更新之意,亦不廢於繩墨,則治療必獲十全。今述應用經驗奇偶方,並治風勞氣冷,備難救急,調治疾邪淺深,具列如下。

白話文:

如果用寒性藥物來治療熱性疾病,用熱性藥物來治療寒性疾病,這就是順應治療。如果藥物和疾病一方偏勝,毒邪加深,那麼醫生就要另外思考,另闢蹊徑,採用新的治療方法,也不要拘泥於固定的治療模式,這樣才能保證治療的完全成功。現在我整理了一些奇特的、偶爾用到的藥方,這些藥方可以治療風寒、勞倦、氣虛、寒冷等疾病,可以備用以應付緊急情況,可以根據疾病的淺深來調整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3. 五膈

古方論膈氣乃有五種: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也。夫胸中氣結煩悶,飲食不下,羸瘦無力,此名憂膈;心下實滿,食不消化,噫輒醋心,大小便不利,此名恚膈;胸脅逆滿,咽喉閉塞,噫聞食臭,此名氣膈;心腹滿脹,咳逆腸鳴,食不生肌,此名寒膈;五心中熱,口舌生瘡,骨煩體重,唇乾口噪,背痛胸痹,此名熱膈。

白話文:

古書上說:膈氣有五種,分別是憂鬱膈氣、惱怒膈氣、氣滯膈氣、寒冷膈氣、燥熱膈氣。

  1. 憂鬱膈氣:胸中氣結、心情煩悶、飲食不下、身體消瘦無力。

  2. 惱怒膈氣:心下部位感覺實滿、飲食不消化、打嗝有酸腐味、大小便不通暢。

  3. 氣滯膈氣:胸脅部位逆滿、咽喉閉塞、打嗝聞到食物的臭味。

  4. 寒冷膈氣:心腹部位滿脹、咳嗽、腸鳴、飲食不能長肌肉。

  5. 燥熱膈氣:五臟感到燥熱、口舌生瘡、骨頭疼痛、身體沉重、嘴脣乾裂、口渴、背部疼痛、胸部閉塞。

4. 五噎

夫噎病亦有五種:謂氣噎、憂噎、食噎、勞噎、思噎。噎者,乃噎塞不通,心胸不利,飲食不下也。治法各隨其證候而治之。

白話文:

噎病有五種:氣噎、憂噎、食噎、勞噎、思噎。噎病是指咽喉阻塞不通,胸悶不適,飲食都難以吞嚥的疾病。治療方法要根據具體證狀來確定。

5. 痰飲

古之論痰飲有五種: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有留飲。又有痰痹、有痰冷、有痰熱、有痰厥、有痰實候。夫痰飲之候,其人素盛今瘦,胸脅脹滿,水穀不消,結在腹脅,水入腸胃漉漉有聲,身重多唾、短氣、好眠,甚則上氣嘔逆,其形如腫,以其飲水留滯而成痰也。下後水留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

白話文:

古時候,人們將痰飲分為五種: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和留飲。另外還有痰痹、痰冷、痰熱、痰厥和痰實等候。痰飲的症狀是,患者體質原本壯實,現在消瘦,胸脅部位脹滿,吃進去的食物不能消化,積存在腹脅部位,水液進入腸胃時發出漉漉的響聲,患者身體沉重,經常吐唾沫,氣短、嗜睡,嚴重時會出現上氣嘔吐的症狀,外形就像腫了一樣,這是因為飲水停滯而形成痰飲的原因。下焦(腎、膀胱、大腸)留下水液在脅肋之下,咳嗽吐痰會伴有疼痛,這就是懸飲。

飲水過多,溢行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謂之溢飲。其人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留飲者,其人背寒,手足冷,噫氣酸息,腹滿吞酸是也。痰癖之候,飲食停聚在於脅肋,痃癖而痛,時有水聲。痰冷之候,痰水結聚停在胸膈,令人吞酸,氣逆,色變青,不能飲食。

白話文:

1、**溢飲:**飲水過多,水分溢流到四肢,汗液應該排出,但卻不出汗,稱為溢飲。患者會出現咳嗽、逆氣、呼吸困難、不能平躺,身體看起來浮腫,稱為支飲。

2、**留飲:**患者背部寒冷,手腳冰冷,打嗝、呼吸有酸味,腹部脹滿吞吐酸水。

3、**痰癖:**食物停滯在脅肋部位,導致疼痛,有時會出現水聲。

4、**痰冷:**痰水結聚在胸膈,讓人吞吐酸水、氣逆,臉色蒼白,不能飲食。

痰熱之候,身體虛熱,逆害飲食。蓋由陰陽痞膈,飲食不散,熱氣與痰水相搏而成也。痰厥之候,由痰水結聚,陰氣逆衝於頭目,令人頭痛、胸滿、短氣、嘔吐白沫。痰實之候,心腹痞滿,氣息不利,頭痛、目眩,常欲嘔逆,或發寒熱。大抵諸候皆由氣脈閉塞,津液不通所致也。

白話文:

痰熱的時期,身體虛熱,抵抗正常的飲食。這是因為陰陽不調、痞塞、飲食不能消化吸收,熱氣和痰水互相搏擊而成的。痰厥的時期,痰水積聚,陰氣逆衝於頭目,令人頭痛、胸滿、呼吸急促、嘔吐白沫。痰實的時期,心腹痞滿,氣息不利,頭痛、目眩,常常想嘔逆,或者發寒熱。總之,這些症狀都是由氣脈閉塞、津液不通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