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沈括

《蘇沈良方》~ 卷第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9)

1. 取穴法

先定穴,令患人平身立正,取一細繩擸之,勿令展縮,順腳底貼肉堅踏之。男左女右,其繩前頭與大拇指端齊,後頭令當腳根中心,向後引繩,循腳肚貼肉直上,至曲䐐中大橫紋截斷。又令患人解發分兩邊,令見頭縫,自囟門平分至腦後,乃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繩一頭,令與鼻端齊,引繩向上,正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循脊骨,引繩向下至繩盡處。

白話文:

先確定穴位,讓病人站直,取一根細繩,讓它自然垂下,不要讓它伸縮,沿着腳底貼肉堅定地踩着它。男性左腳、女性右腳,繩子的前端與大拇指的末端齊平,後端與腳跟的中心對齊,向後拉動繩子,沿着腳背貼肉一直向上,到大腿中部的橫紋處截斷。再讓病人鬆開頭髮,分成兩邊,露出頭縫,從囟門開始平分到後腦,然後讓病人端正地坐直,取剛才截斷的繩子的一端,讓它與鼻尖齊平,向上拉動繩子,沿着頭縫一直到後腦,貼着肉垂下來,沿着脊骨,向下拉動繩子,直到繩子的盡頭。

當脊骨,以墨點記之。(墨點不是灸處)又取一繩子,令患人合口,將繩子按於口上,兩頭至吻,卻拘起繩子中心,至鼻柱根下止。如此便齊兩吻截斷,將此繩展令直,於前來脊骨上墨點處。橫量取平,勿令高下,繩子先中折,當中以墨記之,卻展開繩子橫量,以繩子上墨點,正壓脊骨上墨點為正。兩頭取中,勿令高下,於繩子兩頭,以白圈記,白圈是灸穴也。

白話文:

當脊骨,用墨點做記號。(墨點不是灸的位置)再拿一條繩子,讓病人閉上嘴,將繩子放在嘴巴上,兩頭到嘴角,再把繩子中間拉起來,到鼻樑根部停止。這樣就可以把兩個面頰切斷,將這條繩子展開使其平直,放在前面脊骨上墨點處。橫向量取平整,不要有高低差,繩子先對摺,中間用墨記號做上記號,再把繩子展開橫向量取,以繩子上墨點,正對脊骨上墨點為正確位置。兩頭取中,不要有高低差,在繩子的兩頭,用白圈做記號,白圈就是灸穴。

以上是第一次點二穴。

次二穴,令其人平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繩繞項,向前雙垂,與鳩尾齊。鳩尾是心岐骨,人有無心岐骨者。至從胸前兩岐頭下量取一寸,即是鳩尾也。即雙截斷,卻背翻繩頭向項後,以繩子中停取心正,令當喉嚨結骨上。其繩兩頭夾項雙垂,循脊骨以墨點記之。(墨點不是灸處)又取一繩子,令其人合口。

白話文:

第二個穴位,讓病人平身正坐,稍微縮緊手臂。拿一條繩子繞過脖子,向前垂下,與鳩尾骨平齊。鳩尾是胸骨上的一個突起點,胸前正中,當兩乳頭連線中點,也就是第七胸椎棘突。從胸前兩邊突起點的下方量取一寸,便是鳩尾穴的位置。把繩子對摺,再把繩頭從背後翻向脖子後面,用繩子中間的位置確定心窩的位置,要與喉結的骨頭相平齊。繩子的兩端夾着脖子垂下來,沿脊椎畫墨點做記號。(墨點不是灸的地方)再拿一條繩子,讓病人合着嘴。

橫量齊兩吻截斷,還於脊骨上墨點橫量如法。繩子兩頭,以白圈記之,白圈是灸穴處。

以上是第二次點穴。通前共四穴。同時灸,日別各七壯。至第二穴,壯累灸至一百,或一百五十壯為妙。候灸瘡欲瘥,又依後法灸二穴。

白話文:

以上是第二次點穴。前面的穴點合計四個穴位。同時灸,每天個別灸七壯。到第二個穴位,壯數累計灸到一百壯,或者一百五十壯效果最好。等待灸瘡即將癒合,又依據後面的方法灸兩個穴點。

又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繩子。於第二次雙繩頭盡處,墨點上。當脊骨,直上下豎點,令繩中停,中心在墨點上。於上下繩盡頭,以白圈兩穴,白圈是灸穴處。

白話文:

接下來的兩個穴位,用第二次測量的繩子。在第二次雙繩頭的盡頭,做上墨點。沿着脊椎骨,垂直上下畫一條直線,使繩子停在中間,中間在墨點上。在上下的繩頭盡頭,用白色圈圈標出兩個穴位,白色圈圈是灸療的穴位。

以上是第三次點兩穴,謂之四花穴。灸兩穴各百壯,三次共六穴。各取離日量度,度訖,即下火。唯須三月三日艾最佳。病瘥百日內,忌飲食房室,安心靜處將息。若一月後覺未瘥,復初穴上再灸。凡骨蒸,候所起。辯驗有二十二種,並依上項灸之。

白話文:

第四次灸的是「四花穴」,每次灸 100 壯,三次總共灸 6 穴。每次都要選取離日(辰日、午日、申日)測量,測量完畢,才開始灸。艾草以三月三日的艾草最好。在疾病痊癒的 100 天內,要忌口、禁菸酒,保持心情平靜,安心休養。如果一個月後覺得沒有痊癒,可以再灸一次先前施灸的穴位。凡是骨蒸病,要先辨別病因,共有 22 種,依據上述方法,就可以治療。

一胞蒸(小便赤黃),二玉房蒸(男遺尿失精,女月漏不調),三腦蒸(頭眩熱悶),四髓蒸(覺髓沸熱),五骨蒸(齒黑),六筋蒸(甲焦),七血蒸(發焦),八脈蒸(急緩不調),九肝蒸(或時眼前昏暗),十心蒸(舌焦或瘡或時胸滿),十一脾蒸(唇焦坼或口瘡),十二肺蒸(口乾生瘡),十三腎蒸(耳乾焦),十四膀胱蒸(右耳焦),十五膽蒸(眼目失光),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腸蒸(下瀝不禁),十八大腸蒸(右鼻孔痛),十九二焦蒸(乍寒乍熱),二十肉蒸(別人覺熱自覺冷寒),二十一皮蒸(皮生粟起),二十二氣蒸(遍身壯熱不自安息)

白話文:

  1. 胞蒸(小便赤黃):小便發紅發黃。

  2. 玉房蒸(男遺尿失精,女月漏不調):男性遺尿失精,女性月經不調。

  3. 腦蒸(頭眩熱悶):頭暈目眩,頭部發熱悶熱。

  4. 髓蒸(覺髓沸熱):感覺骨髓沸騰般發熱。

  5. 骨蒸(齒黑):牙齒發黑。

  6. 筋蒸(甲焦):指甲焦黑。

  7. 血蒸(發焦):頭髮焦黑。

  8. 脈蒸(急緩不調):脈搏忽快忽慢,不規律。

  9. 肝蒸(或時眼前昏暗):有時眼前發黑。

  10. 心蒸(舌焦或瘡或時胸滿):舌頭發焦或有瘡,或有時胸悶。

  11. 脾蒸(脣焦坼或口瘡):嘴脣乾燥裂開或有口瘡。

  12. 肺蒸(口乾生瘡):口乾舌燥,口腔生瘡。

  13. 腎蒸(耳乾焦):耳朵乾燥焦黑。

  14. 膀胱蒸(右耳焦):右耳焦黑。

  15. 膽蒸(眼目失光):眼睛失去光澤。

  16. 胃蒸(舌下痛):舌頭下方疼痛。

  17. 小腸蒸(下瀝不禁):小便失禁。

  18. 大腸蒸(右鼻孔痛):右鼻孔疼痛。

  19. 二焦蒸(乍寒乍熱):忽冷忽熱。

  20. 肉蒸(別人覺熱自覺冷寒):別人覺得熱,自己卻覺得冷。

  21. 皮蒸(皮生粟起):皮膚上起粟粒狀的疹子。

  22. 氣蒸(遍身壯熱不自安息):全身發熱,坐立不安。